亡国皇后被迫登基(基建)(82)
顺妃其实心里还有犹疑,只是长久以来对皇后的顺服叫她不好再反驳什么,且她之前是走进了死胡同,如今经皇后一开导,也不全然反对了。
就说女孩子习武,除了与众不同些,好像也没什么不好。
她眉头紧蹙,好半晌才下定决心。
“那我就听殿下的!我往后不阻止了,且等个一两年,若是念念自己反悔了那最好,要是她偏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,那我便给她最大的支持,哪怕做不成什么大将军,至少也不会被人欺负了去。”
楚云腰赞许地点了点头:“正是如此。”
这厢顺妃解了心结,再三道谢后方离开。
而她这边刚走,楚云腰就把外面的宫人召进来,其中有几个是会去小学堂那边轮值的,刚好能从她们口中了解一下学堂最近的动向。
就像周游念周游矜两姐妹与单娇然最是亲近,剩下的几个皇子皇女也各有最喜欢的夫子,平常课件总喜欢凑到夫子们身边叽叽喳喳。
也亏得当初请的都是些温柔的女夫子,要是换成老儒,定然是不会出现这等师生交好的画面的。
楚云腰说:“等有空了我去那边看看,说起来从学堂办好,我却是一次不曾去过,除了跟单娘子说过几回话,另外两位夫人有阵子没见了。”
就在这几个宫人被打发出去不久,素衣走了进来。
她面上有几分紧张,央着楚云腰进到内寝才肯说话,且话一出口,直接叫楚云腰惊得站了起来。
素衣说:“殿下,今日见了端妃后,奴婢确定了,当初在宫外瞧见的人就是端妃娘娘!”
“什么!”
“奴婢那日在宫外瞧见的人头上有一支玉簪,因款式别致,是一直展翅的蝴蝶,奴婢一直不曾忘记,今日端妃娘娘来给您请安时,头上的簪子跟那日一模一样,便是位置都没有变。”
“而且奴婢不小心跟端妃娘娘对视上,也见了端妃眼中的凛然,想必她那日也是瞧见奴婢了,这才起了戒备。”
“这——”这许多细节一核对,几乎是认定了端妃擅自出宫。
只楚云腰想不明白:“我记得你说当时是跟掌柜去走商那边取货时看见她的,端妃便是真出了宫,如何会跟走商们走到一起?”
素衣说:“殿下您忘了吗?端妃娘家母亲正是咱们北周最大的商户高家的女儿,当年两家结亲时,场面浩大完全不输皇家婚嫁的!”
“而且奴婢听说,端妃娘娘的母亲婚后也还帮忙打理着娘家的生意,尤其是前些年海商兴盛时,京城又设渡口,高夫人就接手了娘家的海商生意,只这几年朝廷禁海,海商才没落了。”
“不过当年高家的那些船工都没遣散,还在高夫人手下做工,主要是去四方行走交易,也就是咱们取货的走商队伍。”
“你的意思是说——”楚云腰犹豫着,“你们取货的那些走商就是高夫人的人,而端妃若有插手高家生意,与这些走商接触也属正常?”
就像她和楚夫人,与端妃和高夫人的情况正是相仿。
既然她都能出宫走访商铺山庄,那端妃乔装出去视察家里的走商,更是挑不出一点错处来了。
素衣点头:“奴婢只能想到这么多了。”
楚云腰问:“那你可知杂货铺都是从哪些走商手里取货的?”
“这个不知。”素衣道,“铺子每回取货的走商都是不定的,通常是碰上谁就是谁,总归都是些常见的货物,一般走商手里都有。”
“至于旁的外域特产,那都是等外域商人过来时,从他们手里拿的。”
楚云腰了然,她慢慢坐回床边:“这事却是不好办……我总不能将端妃叫来,直白问她可有私自出去过。”
“这样吧,素衣你且帮我打探打探,我这阵子能不能再出去一回,一来是去庄子和商铺里看看,二来则是去你们上回取货的地方转一圈,要是能正好与端妃撞见,那就一切都好说了。”
“高家既是曾经营海商,那端妃定然也是有所了解的……”
楚云腰被困于深宫,饶是能偷偷出去,也离不开京城去,而眼下京内京外她都布置了田地佃户,商铺也在大肆盈利。
若还想继续扩大收入,毫无疑问,在京城设有渡口的海商便是首选!
第47章 海商
为了那不知道可不可行的海商,楚云腰一头扎进书房,把近十年有关海商的书全翻了一遍,甚至跟着书里的内容画出一张简易的海上舆图来。
北周建国已有一百五十年之久,早在北周建国之初,就有沿海的百姓到远海捕鱼,后因机缘巧合发现了海外的岛国,从此开始海商商贸之行。
只海商发展初期,百姓因没有合适的大船,时常会因海上风浪出现船毁人亡的事迹,待这种事发生的次数一多,自然也就震慑了许多人,不光临海的百姓不愿远航了,就是一些有钱造大船的人家,也不觉得海上贸易会有什么收获,并不愿在上面投钱。
一来二去的,在最初的近百年里,海商始终停滞不前。
后有一南方匠人,因洪灾来到北方避难,几经流转到了一渔村,为了报答救下他与家人的村民,竭心研制出一艘坚固的巨船,寻常船只最多只能承载二三十人,而这新研制出的巨船足能装载二百余人,船舱底下还能存放四五百斤的货物,便是在狂风巨浪中,也能抵抗数个时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