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(庆余年同人)云端同舟(95)

作者: 綦霂海 阅读记录

“姓尹的给你弄得?”五竹瞥了一眼,冷声问道。

“我还没那么废物,让一个小姑娘伤着我”,谢必安拿着攒成一团的布条擦了擦流出来的血:“她给我下药,我为了保持清醒自己划的。”

五竹略一思索:“所以,你一夜没睡?”

“不知道什么变数,怎么敢睡”,谢必安把袖子放下来:“我可以走了吗?真的累了,有什么事明天再说行吗?”

“回去休息吧,自己上点药”,五竹转身就走:“伤不养好会耽误训练。”

“哦,知道了。”训练训练就知道训练,谢必安想着赶快躺会,别一会训练的时候状态不好又被揍。

“今天暂停一天,明天再练。”五竹的声音从身后。

“真的?为什么啊?”正中谢必安下怀,高兴之余有怀疑其中有鬼。

五竹头也不回的往摘星楼走:“我……我今天有事要忙,便宜你了。”

忙了一整夜,范闲和李承泽睡到天光大亮才起床,收拾了收拾范闲就往鉴查院去了,半道上买了一只酱鸭。

“说什么了吗?”地牢门口,范闲询问七处主办厉屹。

厉屹摇摇头:“嘴挺严,进来这么久什么也没说,院长要不然进去瞧瞧?”

“你都问不出来我就不去了。”范闲没进去看张佺,他心里还是不愿意见到这种血淋淋的刑讯场面,即便他知道,有的时候这是必要的。

“你忙你的去吧,不用管我了。”范闲拎着酱鸭,溜溜达达往地牢深处走去,一直走到最里面的一间牢室。

梁闻道正在里面看书,听见动静抬头一看是范闲:“好久不见了,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儿。”

听着这话好像串门一样,范闲笑了笑,开了门进去往他对面一坐,把裹着酱鸭的草纸抻开,往梁闻道面前推了推:“听言冰云说你爱吃这个,来看看你顺道买的。”

话说的真诚,梁闻道合上书,起身去水桶旁洗了洗手,掰了个鸭腿递给范闲,自己捏着另一只咬了一口:“味道不错,不过比我大齐的还是差点。”

“你这可就是无脑吹了”,范闲笑道:“这可是京都老字号广香斋的鸭子,我排了半天队买的。”

“无缘无故来看我,还买了酱鸭”,梁闻道撇撇嘴:“小范大人有什么事直说吧。”

“就喜欢你这样的人,不用啰嗦”,范闲嘴里嚼着鸭子肉:“昨天我们抓了个你们北齐的探子,叫张佺,在前三皇子宫中做守卫禁军,你知道这人吗?”

“他都被你们翻出来了”,梁闻道咂了咂嘴:“没看出来,有两下子嘛。”

“说说,这人什么来头,什么时候进的禁军。”范闲往前凑了凑。

梁闻道擦了擦手:“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啊。”

“嘿!你住这么好的牢室,有书看有床睡,这点小忙都不帮”,范闲一拍桌子:“不说也行,你把刚刚吃的鸭子给我吐出来。”

“好了好了,看在酱鸭的面子上我给你说两句”,梁闻道笑了笑:“张佺就是他本名,跟我同一时期派到南庆来的,跟我不一样,他没易容什么的,就是凭自己的本事参加禁军的招募,正常途径进来的。”

范闲一愣:“也就是说沈重死后他就到庆国来了?我记得那时候确实有过一次比较大规模的禁军招募,好像是……”

“秦恒”,梁闻道点点头:“当时的负责人是秦恒,时间久远,而且京都事变秦恒死后,更没人知道张佺的来历了。”

“那他来的时间可不短了”,范闲有些惊讶:“五六年了,他就这么蛰伏着,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。”

梁闻道叹了口气:“这算什么,有的暗探一辈子都不会被启用。”

“那你知道京都中还有那些人是北齐的暗探吗?”范闲得寸进尺的问道。

“过分了啊”,梁闻道往后一靠:“张佺被捕,我和你说说倒也无妨,你让揭发其他暗探,那可就是叛国了。”

“好好好我不问了”,范闲一摆手,站了起来:“估计你也不会跟我说啥了,我先走了,你慢慢吃,以后有事再来看你。”

“如果抓住我大齐暗探你就会来看我,那我希望咱们永远不见。”梁闻道又撕了一块肉,放进嘴里嚼着。

范闲哈哈大笑,出了牢室站在外面,范闲忽然问道:“你就不怕我其实根本没有证据,只是来试探,现在凭你的证词就可抓了张佺?”

梁闻道不以为然:“今早天没亮就听见动静了,从你们地牢看守嘴里问两句话出来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”

“看来我得重新教教他们规矩了”,范闲摆了摆手:“多谢你的提醒,走了。”

梁闻道专心吃着他的鸭子,其实鉴查院的嘴本套不出什么,只是范闲早就特意叮嘱过,对自己格外优待,看守们才对自己的问题回答一二。

范闲确实是个有趣的人,若不是立场不同,还真想和他交个朋友。

居安殿这边,李承泽又叫来了宫典,跟他说了张佺是在很多年前通过秦恒进的禁军队伍,这件事不怪宫典,不过也要吸取教训。

宫典本来因为自己手里出了个北齐暗探而十分紧张,没想到陛下非但没有降罪,反而来宽慰他,心中倒生出许多的自责来。

回去后宫典开始分派给几个信得过的校尉,排查现役所有禁军的身份,又修改了禁军戍守宫苑的轮值制度,重新制定了禁军招募要求。

傍晚的时候,七处主办厉屹来回禀,说张佺在审讯间隙,趁看守不备,触壁自尽了。

“到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?”范闲知道七处的刑讯是什么样子的,不由得有些佩服张佺:“是条汉子,找个地方埋了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