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正就是一个普通故事(47)
邬桓发来一条消息:春节快乐。
还有未接来电,也是他的。
按时间来说,这是他的新年的第一声快乐,尽管他现在并不快乐。
还有孟澄发来的祝福,剩下的都是一些没什么感情的群发,许何为认为没有必要理会。
窗外灯火通明,烟花砰砰炸响。
许何为看着那条信息,心尖一疼,流出泪来。
明明他早就习惯了父母的争吵,早就习惯了不把这些放在心上,可是为什么突然很难过。
许何为第一次在这个时间点走出家门,穿行在黑暗中,避免被人看见。
吃完年夜饭,除了刚刚经历过大吵的许家,其他人家这时候年长的一些人都在电视机前守着春晚,年轻人几乎都去街上玩了。
村子昏暗的路上,行人几乎没有,正合许何为的意。
他希望路上没人,有一个想法,就是突然很想把那个未接来电拨回去。
对于电话,他向来很抗拒,只是这一次他好像有一些冲动。
有些犹豫,但还是拨通了。
铃声响了一阵,对面接通了:“喂。”
许何为说话了,虽然有气无力:“春节快乐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二十六章 校庆
“春节快乐。”
邬桓很意外,这个以往连电话都不接的人居然主动打电话过来,还送上祝福,这时前所未有的事。
他想当然地说:“今天很开心吗?”
“还行。”许何为并不想诉说什么自己家的私事,和自己的烦恼。
“那就是很开心了,怪不得给我打电话。”看来邬桓是理解成许何为心情不错才给他回电话。
“你也很开心呢。”
“是啊,过节嘛。”
“你那边没有烟花。”
“这边不允许,被禁了,都没年味儿了。”
“给你看看我们这边的。”
“好啊。”
许何为挂断了电话,改用视频拨了过去。
邬桓的脸在手机屏幕上出现,即使是被摄像头怼脸,也好看得毋庸置疑。
背景不是他家,许何为提了一嘴:“你不在家吗?”
“嗯,跟你一样,在老家。”
许何为看不出那个地方是属于城区还是什么地方,没有细问。
“哦,”他将摄像头调转对着远处的烟花,“你看。”
“想跨年那天一样漂亮。”
“嗯。”
两人通过网络一同看着断断续续从远处或近处不断升起的烟花,直到视频的另一头传来一声呼喊。
许何为的手机里闪过一个女生,给人一种优雅得体的感觉,模样倒是没看得十分清楚。
那个女生的声音通过电话传来:“邬桓。”
邬桓放下手机,回答:“怎么了。”
“一直待在外面干什么。”
“打个电话。”
“我们要走了,你不来告个别吗?”
“哦,马上。”
邬桓再次拿起手机,说:“我得挂了。”
许何为等到他们的对话结束,才问:“谁啊。”
“世交家的姐姐。”
“你去吧。”
“嗯,拜拜。”
“再见。”
视频挂断,许何为还在原地坐了一段时间,像是在忧虑,像是在回味,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。
第二天第三天许家还保持着表面的平静,毕竟还有来拜年的人,还有要去拜年的地方。
女人留在家里招待前来拜年的人,而许何为和他的父亲,还有一些亲戚一起,开始挨家挨户地问候。
每年都是一种流程,一样的祝福,相似的对话。
下一家的人有些少,只有一个老太太和一个中年妇女。并不是因为他家男人去别处拜年了,而是他们家只有这两个人。
许何为叫那个中年妇女黄阿姨。从他记事起,黄阿姨的丈夫就没了,她丈夫从前也是个渔夫,似乎是在一次海捕时遇了难。黄阿姨没有孩子,家里也只剩下婆婆,她没有抛弃家庭远走,而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个家唯一的老人,两人相依为命。她在渔场找了份杀鱼卖鱼的活计,两个人的花销不大,日子还过得去。
只是婆婆日渐衰老,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,从前还可以帮衬着黄阿姨,而现在,只能待在家,每天吃着好几种药物,保持着身体健康,不添麻烦已经是万幸。
村子里的人也有同情他们家的,经常给予关照。
特别是许何为的奶奶,她知道农村妇女失去丈夫的难,没事总喜欢往黄阿姨家走动。
走进门,有人先开口:“黄姐,我们来拜年了。”
黄阿姨见许家来人拜年了,很热情地出来迎接:“新年好啊,快来,坐下喝杯茶。”
“不用了,不用了,赶着去下家呢。”
“有什么着急的,人家又不会跑咯。”黄阿姨一边说着,手里倒茶的动作丝毫不慢。
轮到递给许家强的时候,他们俩眼神对视了一下,又迅速躲开,这些许何为都看在眼里。
“行了,我们去下家了。”
“好好,慢走啊。”
“诶,你回吧。”
半推半就着终于是往下家走去。
拜完年后,这个春节也就差不多过完了,每个人都即将开始他们新的一年的新故事。
*
等不到元宵节,学校就已经开学了。
天气依旧寒冷,加上连绵的雨,感觉整个人都很潮湿,难受的很。
学生们踏着湿漉漉的水泥地,陆陆续续进入学校,开始了新一个学期的生活。
班里的人好久不见,话又多了起来,关于年前年后,根本讲不完。
班会课上,班主任除了一如既往的发言,还宣布了一件让同学们很兴奋的消息——校庆,这无疑是对还在寒假氛围中没有脱离出来的同学们的又一次狂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