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把人设当了真(42)
“原来是学弟啊!”陈松眠眼里的诧异一闪而过。
在注意到苏文心的第一时间,陈松眠就查了这个人的背景,自然清楚苏文心的履历。但是,苏文心进校的时候,自己已经毕业了。按理说,苏文心应当是不知道两人这层关系的。除非,苏文心也查过自己。
不知是陈松眠的掩饰功夫不到家,还是神思不属的苏文心超常敏锐,他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觉察出陈松眠的迟疑,磕磕绊绊地解释道:“我是登山社的……”
往后的生活美得像梦一样。
继校友之后,两人同乡的身份也浮出水面。
渐渐地,苏文心默戏的时候会选择离明馥一更近的位置,陈松眠探班的时候也会单独给苏文心准备零食。
他们甚至同桌吃过饭,虽然席间还有别的人。
“跨行、校友、同乡,文心你和松哥缘分不浅啊!”饭桌上有人起哄,“你俩单独碰一个!”
陈松眠主动举起酒杯,苏文心心满意足地笑。
他逐渐爱上表演,但并非享受身处片场的每一分钟。陈松眠的存在于他是一味补剂,是他疲惫时能够继续坚持的秘药。每每想到,都会动力大增。
两人的社交关系愈发亲近。
有一晚剧组聚餐,苏文心搭乘陈松眠的车回自己租住的房子。
那次只有他们两个人。
“你住的这么远啊?怎么不挑个近点儿的?”车窗外熟悉的街景让陈松眠打开了话匣子。
苏文心强忍着兴奋说:“便宜。而且这里生活挺便利的,有人气儿。”
“那倒是,”陈松眠点着头,“我刚毕业的时候也在这里住过一阵子。”
他握着方向盘,神情专注,目光温柔,罕见地褪去了周身的锐利。沉浸在回忆里的陈松眠没有注意到身旁那道饱含深意的目光。
苏文心望着窗外,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,不着痕迹道:“早上有空的时候我会逛菜场。这附近有家土豆卷饼很好吃,和之前学校门口卖的难分伯仲。”
“没有门头的老杨家吗?我也爱吃他们家。”陈松眠说,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。
车子继续向前行驶,一人望着窗外,一人看向镜中。
近一点,再近一点,让我把这十年一一告诉你。苏文心在心里默念。
--
电视剧和电影是两种大不相同的艺术,做配角更是另一种体验。
导演不再围着苏文心转,也没有耐心指点他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够好。苏文心只能一边看书观摩,一边自己琢磨。
导演也很无奈。毕竟他总不能说,有的时候重拍是你自身情绪不到位,有的时候则纯粹是因为你盖住了对手戏演员的风头,让整个画面显得不大和谐。“你不适合吃演员这碗饭”,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不会对苏文心说这句话。
他的天赋,堪称惊人。
苏文心飞速吸收着作为演员需要学习的一切,那于他曾是另一个的世界。在此之前,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和“艺术”二字挂钩。毕竟,追求“艺术”是很费钱的。
然而,他又是那样喜欢作为另一个人活着的感觉:赋予角色生命,然后自己得到圆满。
为此,苏文心对陈松眠的感情又多了一重感激。
--
“谢谢。”苏文心突然对着陈松眠开口。
正在分零食的陈松眠完全没有察觉到他的郑重其事,有些好笑道:“一杯酸奶而已。”
“不止这些。”苏文心说。
陈松眠以为他还会说些什么,没想到就此没了下文。他有些好笑,“你还真是惜字如金。”
苏文心有些急了,“不是。”
不是什么?
疑问只在陈松眠脑中停留了一秒,很快地,他就换了话题,“没看出你也喜欢吃零食啊。对了,你上次给我的地瓜干是自家晒的吗?好久没吃到了,有家的味道,我也替我妹妹一并感谢你。”
“我妈晒好寄过来的,家里还有,我明天再给你拿点?”苏文心试探着说。
果然,陈松眠拒绝了,他道:“阿姨手艺很好呀!是已经退休了吗?”
顺着陈松眠的话,苏文心主动交代了他的家庭背景:父母都是菜农,忙碌了大半辈子,这两年终于能歇歇了。
陈松眠总是这样的:精准拿捏着属于同事的分寸,交浅言深不过是他的社交手段。傻傻的苏文心还以为他在通过闲话家常拉近两人的距离。
其实,只要静下心来,苏文心就能发现事情的走向不大对劲。
--
打从陈松眠主动和他搭话的那刻起,就在旁敲侧击他的家庭背景、和王奕程的关系、过往的从业经历……
然而苏文心沉浸在和心上人近距离接触的迷梦中,无法自拔。他掩耳盗铃,放弃思考。
当苏文心还在为点滴亲近沾沾自喜的时候,陈松眠已经判定他的危险等级为绿色——有威胁但可操作。时机一到,陈松眠果断出手,以雷霆之势摧垮了苏文心。
私连未成年粉丝,潜规则上位,毕业论文数据造假,考试作弊……
黑料铺天盖地,压到苏文心翻身不得。
所有的事情他都可以解释,只是颇费功夫,而且少不得要站到陈松眠的对立面去。
苏文心不想这么做,哪怕对方堂而皇之地冲他使手段。
二十二岁的苏文心年轻气盛,妄想陈松眠有天会幡然醒悟、悔不当初。
他选择了赌气。
“我会站在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忽略的位置,到那时,我们再论输赢。”苏文心这样想。
--
签约满一年,公司决定给几个发展不如意的新人批发艺名,转转运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