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主母一睁眼,虐死渣夫嫁东宫(316)
“走,出去逛逛!”宋蕴宁不等对方把话讲完,扯着南宫溪的衣袖便往楼下跑。
两人相伴出客栈,宋蕴宁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,东看看西望望,不知何时街边全都挂上灯笼,系上彩绸。
灾民不似先前这般愁眉苦脸,取而代之的是喜上眉梢。
家家紧闭的大门为客敞开,一种欣欣向荣之态洋溢在东市街道上,宋蕴宁欣喜不到半刻,疑惑接踵而至。
她指着对面牌匾上挂的彩绸,对南宫溪问道:“这是为何?又不过节,为何挂彩绸?”
南宫溪略显得意的看着宋蕴宁,娓娓道来。
“宋小姐不知,这泽州城在大楚边境处,东面有海。自古以来有祭祀水神的习俗,日子愈来愈近,这是为了准备祭祀祈福来年风调雨顺,当然主要是因为干旱求雨。”
祭祀?
上一世,疫病之后便是外族入侵,宋蕴宁不由自主地回想起,倭寇一族便是从海上偷渡而来,借由祭祀之名装作本地人随之打通偷渡线路。
难不成就是这次祭祀?
等不来回话的南宫溪疑惑地看着宋蕴宁,他看宋蕴宁盯着红绸出神,伸出手晃了晃:“诶,你想什么呢?”
猛地回过神,宋蕴宁意识到此事耽误不得,需要立即找夜瑾煜商议,摆手道:“先不跟你讲了,你回客栈等我,我有事必须马上去办。”
嘴里的话还没问出口,当南宫溪反应过来宋蕴宁是在与他道别时,抬眼,女子已大步流星地消失在人群中。
……
小院大堂,主位之上夜瑾煜正襟危坐,带着端王、肃王及其宋言澈等赈灾主要人员一同商议接下来的赈灾对策。
宋言澈提议重水利,端王建议做足春种准备,而端王却对两人的说法不屑一顾。
“若肃王有新的看法,尽管提出来,孤会收纳诸位全都的想法。”夜瑾煜靠在椅背上,微微扬起下巴看着肃王。
肃王轻蔑一笑,大病初愈的他似乎面色还有些许苍白,缓缓坐直了身子。
当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此处时,宋蕴宁却从前院甬道跑了进来,大家同时注意到她脸上的布条撤掉了。
“阿姐?”
宋言澈顿时站起身,意识到当着太子的面不可太随意,便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。
众目睽睽下,宋蕴宁直奔着夜瑾煜的方位,停下脚步喘了两口大气便开口道:“殿下,对于赈灾,臣女有话讲。”
在夜瑾煜的眼神示意下,古山替宋蕴宁搬来座位,让其坐下慢慢讲。
“臣女刚从东市赶来。”宋蕴宁坐下。
第290章 祭祀大典
她暂时放下与夜瑾煜的私人恩怨,“百姓们对殿下您进来的赈灾举措看在眼里,但天公不作美,街上许多人挂上了灯笼与彩绸,想要一同向水神祈福,目的是求雨。臣女今日来便是想请殿下做主,召集百姓举办祭祀大典。”
一个女子竟有权力在太子面前谏言,这宋蕴宁果然不一般,并非仅有美貌。端王眯着眼打量着宋蕴宁,不禁再次刷新了对她的认知。
听到这话,夜瑾煜顿时沉默。
毕竟在他看来,祭祀是千百年来人们为了找t寻心中宽慰,在无能时求乞上苍怜悯的无奈之举,其效用有待考证。
宋蕴宁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就这么看着他,眼神里充满了急切与期盼,夜瑾煜虽然不信鬼神之说,但他认为举办祭祀大典的确可汇集民心。
在聚集全城之力做事前,需要这场祭祀活动安抚民众。
“嗯……”夜瑾煜短暂的沉默后点点头,“此话有理。孤见肃王刚才有话没能说出口,又是大病初愈,不宜太过操劳。水利及播种交由其他人,肃王便去准备祭祀大典。”
祭祀并非难事,既能笼络人心又不算操劳,何乐而不为,肃王站起身:“臣领……”
“不可!”
在场众人诧异,寻着声音往前看去,原来是宋蕴宁。
堂堂王爷说话竟让一个女眷打断,肃王怒意顿生:“本王在讲话,太子殿下既已定下了本王前去准备祭祀大典,有你说话的份吗?”
语气带着浓浓的不满。
一听姐姐被怼,宋言澈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他心里本就因为肃王生病白白牵连入狱一事憋着气。
“太子殿下都没讲话,肃王殿下可否太没规矩了点!”指着肃王说了这句,宋言澈就被端王拉回了位置上,他企图再说端王却一个劲儿地使眼色。
“好了,不要吵。”
夜瑾煜开口主持大局,从靠着椅背的动作坐直身,用凌冽的眼神瞥了肃王一眼,随后神色如常地看向宋蕴宁。
“你为何反对。”
“臣女的向太子殿下提出此建议,是想让太子殿下亲自主持祭祀大典。若殿下能亲临大典并亲自操持此事定会获得民心。若是肃王出面,先前民众已对肃王殿下颇有微词,如此反倒失了意义。”
低着头行了礼,宋蕴宁面向肃王微微颔首。
众人面面相觑,听宋蕴宁说的这些确有几分道理,虽暗自点头可谁都不敢轻易讲话,因为没人知道夜瑾煜对此到底持何态度,不敢轻易站边。
嘴角轻轻牵了点弧度,夜瑾煜犹豫中觉得宋蕴宁言之有理,以手轻轻敲了两下桌面:“孤以为,有理。”
肃王诧异抬头望去,还没来得及开口讲话就被夜瑾煜抬手打断道:“祭祀大典孤亲自准备。肃王积攒民怨颇多,不宜出面。孤便派你带兵巡视街面、粥棚,确保施粥按正常秩序进行。”
一团火积攒在胸口,是咽不下又吐不出,肃王拱手道:“是!”,临坐下时恶狠狠地看了一眼宋蕴宁,将此事记在了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