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肥妻逃亲,疯批相公不撒手(412)

作者: 七月七 阅读记录

东方游和杨柳在房间里,吃饭的软塌靠着窗,他们这次跟着盛凌云一起去幽州,也带上了自己的儿子。

儿子才三岁,很乖很听话,再加上东方游陪着他讲故事,做游戏,倒没有跟盛念晖他们一起玩儿。

杨柳看着院子里都是他们的人,心里踏实多了。

“那一年,从临济回来,只有咱们几个人,如今队伍这么多了,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马车被盗,住的地方不安全了。”

东方游也是从一开始就跟着盛凌云的,从小小的县令,到现在的幽州节度使,一步步都是东方游陪着他。

“是啊,一晃都十来年了,大人再也不是从前的大人了。”

杨柳给儿子夹了口菜:“可他对待下人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好,尤其是夫人,从来没有把咱们当下人,她有什么就跟咱们分。”

东方游也很钦佩:“夫人的格局更大一点,驭人术可比大人更有格局,就拿这五十侍卫来说,只是把他们的月钱翻一倍,他们就能拿命护着大人,说起来,大人还是赚了。”

杨柳想了想说:“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什么收买人心是吗?”

东方游笑了笑:“收买人心的手段,最低端是威胁,画饼,最高端是情和银子。银子还能还清,情债还不清。”

杨柳和东方游都是因为情债跟了盛凌云和楚夕,死心塌地,忠心耿耿的。

一行人走的不紧不慢。

冬日的午后,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,洒在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上。路上的雪已被来往的行人踏得坚实,发出微光。寒风吹过,带起一阵阵凉意,空气中弥漫着冰冷和清新的气息。

冬天到了,越往北天气越寒冷,楚夕把空间里的棉花拿了出来,一路上边走边给侍卫们,每人又做了一件厚棉衣。

盛凌云他们的棉衣,早就在出发前都准备好了,去过临济的他们都知道,越往北越冷。

但是第一次跟随他们的人,不知道,有人带的衣服就很少,要么棉衣就很薄。

楚夕就让绿丫,红丫,婉婉,杨柳她们在路上,一边走,一边给侍卫们赶制厚厚的棉衣。

如今他们穿着厚重的冬装,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,他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中化作一缕缕白烟。远处,山峦起伏,白雪皑皑,与天空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。树枝上挂着冰凌,偶尔一两片雪花从树梢滑落,无声地融入雪地。

楚夕手里已经捧着炭炉了,盛念晖也穿的厚厚的,以至于胳膊都弯不过来了。

“娘,你看那边全都是雪。”

马车里烧着炭火,热茶,很暖和,看着窗外白皑皑的一片,她想起了宋子文。

看了看左右的路况,对马车外骑着马的盛凌云说:“是不是快到沧州了?”

盛凌云点点头:“快了,这边驿站还是不多,今天晚上就到了上次遇到狼群的那个破庙了。”

小路旁的小溪已结冰,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。几只野鸟在雪地上跳跃,留下一串串小巧的足迹。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、祥和。

道路上除了他们,没有别人,才下了一场大雪,除非着急赶路,根本没有人出门。

一听说有狼,小家伙不但不害怕,反倒有些兴奋。

“娘,你真遇到狼了?狼长什么样?高不高,大不大,是不是像隔壁家的小黑。”

隔壁家的小黑是一条狼狗,已经算是狗里的大型犬的,但是,楚夕知道,真正的狼,比狗更大。

“又大又凶猛,比娘还高,爪子搭在人的肩膀上,若是一回头,它就咬断了人的脖子,人就死了。”

第352章 修缮一新的地方

从前面的驿站出发,到下一个驿站,紧赶慢赶都赶不上,与其被雪冻在半路,在那个破庙里歇脚是唯一的选择。

等楚夕一行人赶到庙里,就发现这个庙不但不破,被修缮一新,后面还盖了房子,院墙修高了一丈,连大门都换了,结实了很多。

一行人把马车赶到城隍庙里,有专门的马厩,院子也宽敞,这么多人也装得下。

他们进来的时候,前面已经进来两拨人了,一拨是商人,一拨是附近的村民,看到盛凌云一行人浩浩荡荡的,都客客气气行礼。

村民甚至想把自己占据的房间,给腾出来,打算连夜赶回家去。

盛凌云摆摆手:“出门在外,没有那么多规矩,先来后到,你们且住着,风雪交加,不宜连夜赶路,附近有狼,不安全。”

村民们很是感激,那拨商人看到盛凌云对普通百姓那么好,也看得出,他是个好官。

自然有人来搭讪:“你们是从京城来的吧?”

东方游在院子里转了一圈,观察院子里的情况,看到有人跟他说话,微微一笑点点头:“是,去幽州赴任。”

商人看到东方游对周围感到吃惊,自动的解释道:“我们常年在外行走,只有这个庙宇被路过的行人修缮过,其他地方都是借住一宿就离开了。”

东方游点点头:“修缮庙宇是积德行善的好事,这个庙宇给赶路之人提供了避难之所,早就该被人修缮了。”

说着,东方游看到一旁的捐款箱,也往里面丢了一些碎银子。

商人说:“据说是一位官夫人想的办法,说把庙宇修缮好,准备粮食和柴火,供给借宿的人,但是,等他们离开,需要捐一些柴火钱,这样等钱财到了一定的数量,就能继续修缮庙宇,给行人提供更好的住宿了。”

这个办法是楚夕提出来的,东方游怎么能不知道。

不过,现在他们知道的版本,已经不知道改变了多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