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妻逃亲,疯批相公不撒手(45)
天气寒冷,他的屋子却堆满了四五个炭火盘。
身上也盖了三四条被子,但那孩子还是冷的打颤,脸色苍白,嘴唇发紫。
楚夕皱了皱眉头:“怎么弄成这样?”
妇人忍不住哭泣起来:“我也不知道,大前天的下午,这孩子一身湿漉漉的从外面回来,可把我给吓死了。”
“他说他从河里救出个孩子,可他也还是个孩子呀,这么冷的天,河水那么冷,我已经给他熬生姜水,又让他泡热浴,谁知,他,他还是病了……”
听她说话的功夫,楚夕望闻问切做了一遍,寒气侵蚀,着凉了。
楚夕又问:“请了大夫了吗?药方拿来我看看?”
年轻的婢女把药方拿来,还把熬好的药渣拿来。
楚夕仔细看了看:“虽然是对症的药,只是药材过于便宜,药效不太好。”
妇人果然着急了:“我就知道,我就知道,沧州这么贫瘠的地方,怎么能治病。”
年轻的奴婢对着楚夕跪了下来:“夫人既然懂这些,想必一定有治疗的方子。”
楚夕点点头:“巧了,我们知道沧州这边物资贫乏,特地从老家带了一些药材,因为路途遥远,不好携带,我们做成了药丸。”
说着,楚夕从袖兜里拿出几个药瓶,挑挑拣拣,挑出了一瓶写着风寒症的药瓶,倒出了三颗。
“麻烦你去端碗温水,我给他服下来,然后再给他针灸一下,希望高烧能退下来。”
当务之急肯定是先退热。
楚夕让盛凌云把屋子里的炭盆端出来三个,只剩下两条。
被褥也拿走三条,剩下两条,一薄一厚。
温水端过来,楚夕趁人不注意在水里加灵泉,把药丸给他喂下。
从袖兜里拿出一包银针,扎了一盏茶的时间。
药效很快,银针拔出,年轻人身上已经出汗了。
妇人口中喊了一声‘阿弥陀佛’泪流不止:“多谢夫人,多谢公子,我儿总算是不烧了。”
第39章 治病救人
楚夕干脆把药瓶也留给了她。
“小公子冬天下河,得了风寒之症,我这个药所用的都是最好的药材,里面有一颗灵芝,柴胡等药材,算是对症,送给你们吧。”
“今天晚上再给他吃三颗,明天开始,一天三次,每次两颗,三天后,应该就会好起来的。”
“谢谢。”妇人紧紧握着药瓶,像是握着救命稻草。
随即从手上退下一个翠绿的镯子,塞给楚夕。
“你们两位看上去并不富裕,救了我儿,我也没有银子给你们,这是祖传下来的东西,当诊费吧。”
楚夕怎么能要这么贵重的东西呢,况且盛凌云还有事。
她赶紧给推了:“要不得,太贵重了,夫人要是实在过意不去,送我们几个护身符好了。”
那位婢女十分机灵,赶紧说:“有,奴婢去拿。”
不多时,婢女还真的拿来几个护身符,又跪下,替两位主子谢恩。
楚夕不习惯被人跪来跪去的,赶紧把人拉起来。
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,观音在上一定不会见死不救的。”
妇人又盛情的邀请道:“刚才听闻两位想尝一尝庙里的斋饭,若是不嫌弃,我这就去让人送来。”
楚夕体态丰腴,揉了揉肚皮,不好意思道:“那恭敬不如从命了,我们今天除了拜菩萨,就是奔着斋食来的。”
“你看我这么胖,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。”
妇人的孩子得救了,心也宽了,听到楚夕风趣的话,弯了弯嘴角。
“春梅,去准备饭菜,再倒一壶茶水来。”
楚夕和盛凌云来了这么久,只顾着救人了,确实还没有歇歇脚,喝口茶。
楚夕又给年轻公子把把脉,点点头:“已经开始出汗了,若是今晚半夜不烧的话,基本就会好转起来。”
楚夕和盛凌云坐在一旁的桌子上,等着斋饭和茶水。
盛凌云和妇人聊了一些有的没的,忽然,他语气有些犹豫。
“我的老师说在沧州的观音庙里,有位故人,故人姓梅,不知道这个观音庙里有没有姓梅的出家人。”
妇人还没有说话,楚夕倒是埋怨起来。
“你的那位老师真是奇怪,也不给人名字,也不知道男女,只说一个姓氏,咱们进了沧州之后,大小寺庙都找遍了,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这个人。”
也是在上山的路上,盛凌云才告诉楚夕,那位三皇子的母妃在京城还有位故人。
故人只是提了这么一嘴,前世盛凌云并不在意,因为前世他没有打算来沧州。
既然重生了,盛凌云细细的回忆从前,才想起来。
如今找个中间人来拉近关系,能增加可信度,不得不说盛凌云是懂套近乎的。
楚夕有些猜出眼前人的身份,只是她和盛凌云都不敢确认,当年三皇子和他的母妃被罚的事,谁也不知道有多严重,他们即便是找也不敢正大光明的找。
即便是找到了,也不能直接指认身份。
果然,妇人警惕的扫了盛凌云两眼,犹豫的问道。
“你的故人只给你一个姓?有没有说是什么关系?”
盛凌云‘认真’的想了想,轻轻的摇摇头:“没有,什么也没说,我觉得要么他可能以为我不一定能寻到,要么有别的我不知道缘故。”
忽而,盛凌云‘真诚’的说:“可既然老师提了,作为学生,我理应尽力,这样才能不辜负老师的谆谆教导。”
显然这番话说动的妇人,外加上楚夕对她孩子不遗余力的诊治,妇人的防备逐渐卸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