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枝(243)+番外
说着话,时辰便到了。
韩老夫人便拿起梳子,开始梳头。
她膝下其实只有定国公和安宁县主一儿一女,虽儿女双全,安宁县主却是远嫁了,算不上最全福之人。
但她养大了太后娘娘,算得上扶持了当今圣上上位,便是入宫也要坐圣上与太后下首第一把椅子,这样的尊荣,比全福还要难得。
她一边梳着,一边口中念道:
“一梳梳到头,富贵不用愁;二梳梳到头,无病又无忧;三梳梳到头,多子又多寿;”
“再梳梳到尾,举案又齐眉,二梳梳到尾,比翼共双飞;三梳梳到尾,永结同心佩。”
“有头有尾,富富贵贵。”
梳完这几下,顾晚枝看着镜中装扮得宜的自己。
净白无暇的脸颊,浓密卷翘的睫毛,嫣红晶亮的唇脂,处处透着新嫁娘的风韵。
陈氏站到她身后,端起凤冠,为她戴在头上,又披上代表三品诰命夫人的霞帔,从今日起,她这夫人身份就正式生效了。
“乖囡囡,娘的好女儿,时辰到了。”
等了一会儿,却只听见外头喧闹,不见人来。
顾书柳自告奋勇出去打听,没一会儿哭笑不得的回来了。
原来顾道庭吩咐了同他一样被暂时留在京城的孟元在内院堵门,作第一道屏障。
宋闻峥带了孟延武来迎亲,这时候自然就发挥起孟延武的作用来了。
两人过了十几招,观礼的宾客们都看得津津有味。
哪知孟元忽然停了下来,问孟延武师从何处,孟延武自然回答说是跟着已逝的父亲。
孟元却觉得他招式有些熟悉,问了许多话,最后两人攀在一起喜极而泣。
原来孟元父亲当年在西北与亲弟弟走散,苦寻无果。
今日才得知弟弟被商队带到了京城,落户生根,便是孟延武父亲。
兄弟俩不约而同参军效国,又纷纷战死沙场,一个留了孟元继续参军,一个为孟延武建下武馆,传承武学。
新婚之礼上,一下子出了这样一桩兄弟相认的好事,宾客们纷纷拍手称好,都还在那儿看热闹呢!
顾书芮忍不住问:“那新郎官呢?”
话音刚落,院门怦然开启,一身暗红喜服走进来的人,不是宋闻峥又是谁?
第213章 宋侍郎甘愿惧内
不愿多等孟延武,宋闻峥看到他们停了打斗便先过来了。
院门处是顾行晖带着同窗们出文题拦门。
有让对句的,有让当场作诗的,顾行晖更是想了许久,还提前回青阳书院请教了夫子,讨要了一副十分刁钻的对联。
前两个文题,宋闻峥都迅速地答出来了。
唯有到对联这题时,他顿了顿,眼神古怪地看了顾行晖一眼。
顾行晖不甘示弱看了回去。
曾经他是自己的半个师傅,今天他是自己的妹夫!答不出来可别想把妹妹娶走!
宋闻峥挑挑眉,启唇飞快地答完了对联,直接推门而入,留下顾行晖和同窗们在原地震惊。
顾晚枝透过人群,一眼就看到了他。
他近日穿着与她的嫁衣颜色相近但更深一些的婚服,衬的整个人身形挺峻,面容俊秀。
贵公子一般,气质疏朗。
红盖头及时一盖,挡住了两人交缠的视线。
随后顾行晖将她背出院子,一路稳稳当当地送到了前厅。
顾晚枝跪在软垫上,拜别父母。
陈氏本就是强颜欢笑,此情此景更是忍不住,一边抹着泪,一边嘱咐。
顾道庭端坐在上头,起先还一本正经,维持着自己明威将军的尊严。
等顾晚枝拜完,听他嘱咐了两句,被顾行晖再一次背走,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,便忍不住了。
拉着陈氏的手,待她擦完眼泪,还接过帕子自己转头沾了沾。
不敢用力捏伤陈氏,就自己默默捏紧拳头,直把关节捏的咔咔作响。
东玉走在后头,听见这声儿,吓得麻溜往前面跑去。
顾晚枝不知道这些。
她也不敢回头,一路被送到了轿子里,就端正坐好。
很快迎亲队伍启程,一路敲锣打鼓地从顾家出发。
一启程,两家的下人们就在两侧给路上的人们撒着喜糖,顾家下人们还撒了不少铜板。
宋闻峥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头,随后是礼乐队伍,聘礼队伍,然后是花轿,后面则跟着顾晚枝的嫁妆。
大周女子出嫁,嫁妆一般都是六十四抬,不过嫁妆里的东西可是有好有坏,有多有少。
顾晚枝的嫁妆自然都装的满满当当,陈氏私下更是添补了许多外人看不见的东西给她。
队伍最后,还多装了不少陈年旧宝,那些是之前顾老夫人的私库里拿的。
顾晚枝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感觉,反而明明晃晃的给放了出来。
队伍得绕一大圈的路,才能到宋家,但特地避开了文忠伯府和靳家所在的两条街,为的就是不想见到不吉利的人。
即使如此,顾书榆还是看到了。
她休养了这么久,身子才好些,今日终于拉着靳远书陪自己出来一趟。
原想着顾晚枝成亲,按照去宋家的道路,必会绕开这条路。
可她不知道宋家搬新宅子了,绕路之后刚好经过她来的这家茶楼,自楼下经过。
喜乐声传来,楼里的客人纷纷推开窗观看,还有不少跑出去,去路边接喜糖。
顾书榆心情烦闷,一推开窗,就看到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,一眼就认了出来。
而那后面跟着的嫁妆队伍,更是长的令她呆立许久。
尤其是看到最后,那些熟悉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