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大佬被迫种田后真香了(133)+番外

作者: 于随 阅读记录

寥寥几笔下来,一个被单独拆开的木榫水箱、带着刮板和水斗的轴条就跃然纸上。

“你还会作画?”

蒋辽有些惊讶地看他。

确认自己画出来的没错,廉长林取过一旁没用过的新纸,抽空点了点头。

然后按着刚才蒋辽说的,将自己理解到的龙骨水车描绘出来。

最后在旁边画上拉动水车的水牛和水流运行方向,一副完整的龙骨水车图就完美勾画了出来。

一目了然,生动形象。

蒋辽看得暗暗称奇。

然后又不免觉得有点可惜。

如果没有从小的变故,廉长林要是一直安稳长到现在,肯定会大有作为。

这种细致的工艺活蒋辽确实不太做的来,这下他能省事了,干脆拿纸过来让廉长林顺道把另一副需要重画的水车也画出来。

廉长林最后将画完的图纸放到一旁,收拾起桌面。

蒋辽画的水车图里有两幅上面写了字,和他们这里的字有些相似,却完全不一样。

他把这两张图纸单独收拾起来。

“明天我带水车图去找何大人,再请二泉过来帮忙,跟你一起去镇上。”蒋辽拿起笔砚准备去清洗。

刚才回来路过李家,他们从李叔那得知,村外的河道水位变低露出了水口,没有水流经下来,李家的几处田地附近的沟渠基本都干了水。

这两天再不见下雨,他们就只能跟以前一样,去更远处的主河道那边挑水。

这都还没什么,就怕跟十年前那次大旱一样,主河道的水用干了都不见下雨,地里的庄稼就真的完了。

他们这里属于闹旱灾基本都不会太严重的地方,现在都已经这样,可想而知那些离河道更偏远的地方,受旱情况只会更严重。

何墉是镇上的知府又一心为民,这里农业灌溉落后,要想尽快将水车推广出去,只能通过何墉。

而且水车制作的工艺要求很高,零件又多,也只有他能尽快召集到能工巧匠做出来。

他明天去找何墉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来。

现在他们的生意回暖,石头和石块毕竟都是只是半大的小子,廉长林一个人顾摊子会忙不过来,也不方便。

得请李二泉过来帮忙才行。

只要让何墉看到水车的效果,不需要多说,他肯定会极力将水车推广出去。

廉长林知道蒋辽对水车的打算,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,找何墉是最好的办法。

不过……

廉长林听蒋辽说完,短短看了他一眼,就拿过他手里的笔,在纸上写了两个字。

蒋辽看完挑了挑眉。

之所以要请李二泉明天跟廉长林一起去镇上,就是因为他明天要先去找村长,没法跟他们一起出门。

要想在牵牛沟那边先试用水车,必须得村长出面主持才行。

没想到廉长林也是这个想法。

“我贸然去找何大人,能不能见到他也不一定,是得请村长引荐才行。”

蒋辽说完想了想,又接着道:“我等会儿就去跟二泉说,免得他明天有事一早出门了。”

廉长林却拉停他,接着垂头写字。

“你也要去见何墉。”蒋辽看过去,不解问他:“见他干什么?”

廉长林继续写字。

蒋辽看完皱起了眉。

见他眉目认真异常坚持,蒋辽纠结了一会儿,最后还是妥协了。

“行吧,我过去请二泉和周梅明天到摊子帮忙。”

第77章

“大人,最近大延镇的河道水位下降都露出了水口,没有水流经下游浇灌农田,多地都出现了旱情,其中最严重的要属延河往东一带。”

“那边的沟渠水道全部干涸,有几个村庄地里的庄稼甚至已经大批枯死。”

“村民每天往返山林各个地方挑水浇地,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。”

衙门内堂里,师爷向何墉上报完管辖区内各地方的旱情,不免担忧起来:“如今旱情初显情况就这么严峻,若是长久不下雨,地里被枯死的庄稼只会越来越多。”

何墉听完面色凝重,拧眉沉默了一阵,问道:“正在开凿的水道进展的如何了?”

“还是老样子,在山里挖凿水道困难重重,现在就是能尽快竣工将水流引下来,地里的庄稼怕也是等不及。”

进年来全国多地旱灾水灾成患,朝堂虽然大兴水利,但进展缓慢难以见效。

何况这边延河往东一带多的是险山僻岭,要开凿水道接通外面的河道再修建完善,做起来谈何容易。

何墉听完长长沉出一口气,背手站到窗前。

修建水利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,庄稼人靠天吃饭,每次闹起灾情来都是苦了老百姓。

他望着窗外,忧虑重重。

十年前那场旱灾,这边的庄稼全都颗粒无收,多少百姓被迫流离失所。

如今炎天暑月丝毫不见降雨的迹象,也不知道能不能盼来一场及时雨。

“大人。”一名衙役快步从外面走进来,向他请示,“塘禾村的齐村长带着两个村民求见。”

这次突然闹灾,何墉短短两日面见了多名赶来上报的地方乡长。

得知不止是偏远的村落旱灾严重,像是塘禾村这些很少发生灾情的村落都无一幸免。

他转身走去案桌,让衙役把人带进来。

齐百德进到内堂刚要行礼拜见,何墉冲他摆了摆手:“都免了,不用行礼。”

然后直问:“齐村长你这趟过来也是为了旱灾的事?你们村受灾情况如何?”

他说完注意到随齐百德一同进来的蒋辽和廉长林,有些意外地侧目看了看他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