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可小王爷是美强惨啊(167)

作者: 言卿瑶 阅读记录

终于……

顾长思唇角浮现一丝似有若无的微笑。

终于肯见我了。

我赌赢了。

第78章 高烧

邵翊扶着宋启迎,悄声道:“陛下,留神脚下,有积水。”

宋启迎面容冷峻,没理他这句话,一脚踩进了水坑里,鞋袜湿透,他仿若不觉般一步一步走进雨中,凑近了冻得发抖的顾长思。

顾长思奋力抬眼,嘴唇都是青白色。

“冻成这样是要给谁看?”宋启迎伸出一根手指,勾着顾长思的下巴让他抬起头来看着自己,“知道跪了多久了吗?”

顾长思艰难地摇了摇头,又迟钝地点了点头。

宋启迎蹙眉道:“什么意思?”

“跪到……陛下终于愿意见臣了。”顾长思脸色惨白,唯有眼尾泛着红,“臣多谢陛下宽仁。”

“宽仁?那不是你爹你娘么?关朕何事。”宋启迎丢开手,瞪了一眼缩在一旁的内侍,“朕让你去传旨,你是手脚被剁了还是耳目被蒙了?话都听不明白,是想抗旨吗?!”

内侍悚然跪下:“奴婢不敢!!”

“是臣不让他去的。”顾长思浑身都在抖,太冷了,腿也太疼了,他根本遏制不住身体的本能,于是显得更加可怜苍白,“臣是为了陛下,才拦了他的。”

“为了朕?”宋启迎逼视着他,“顾淮,花言巧语不是你的长处,有时候当心话说多了,反而露拙。”

“臣不是在花言巧语,陛下,臣是在实话实说。”他循循善诱道,“士子参加科举,为的是大魏,为的是效忠于陛下,如今是非已生,天下读书人本就处于心寒之畔,若真的再多加罪责,只怕真的要伤了大家的心了。”

“臣仍是大魏子民,就必须要为国负责、为家负责,陛下龙颜震怒,是因为臣之过,是因为士子焦心而走投无路选错了投靠之人,但这不代表他们不相信陛下,恰恰相反,他们是担心扰了陛下清宁,这才转而来找了我。”

顾长思微仰着头,任由雨水垂落在他冰冷的面颊上,看上去是那么无助又无辜:“淮安遗风,宽悯众生。说的不只是淮安王,而是大魏宋氏皇室风骨。陛下细想想,您久居长安,可威名德风遍布宇内,才使四海臣服,八方来朝。若非您珠玉在前,怎会有淮安王上行下效,让士子文人明白,朝堂爱才惜才,不拘一格降人才,国家才会昌盛,天下才会太平。”

宋启迎无声地注视他的眼睛。

太难得了,顾长思以一种示弱的姿态跪在自己面前,太难得了。

他的脊梁好像永远不会弯折,他的头颅好像永远不会低下,宋启迎自始至终都记得,每每他叫这孩子起身时,顾长思从来都不是直起腰,而是先抬起那双漂亮的眼睛,那所有的不屈、骄傲、自矜,都在这双眼睛里了。

弯腰是为了礼数,可那双眼睛永远替他在向上看。

这是第一次,顾长思仰着头,向自己露出那纤弱的脖颈,好像自己伸出手就能掐碎他。

“照你这么说……”

“三皇叔。”顾长思睁着眼睛,清凌凌地望着他。

宋启迎一怔:“你叫我什么?”

“皇叔。”顾长思眼尾愈发红艳,泫然欲泣的模样,“三叔。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我就是再蠢,也一直都明白,您是我的亲叔叔。”

宋启迎发出一声情不自禁的叹息。

“罢了,罢了。”他一拂衣袖,“长思,多少年了,朕没听过你叫一声三叔,多少年了。”

“规矩礼节在上,长思不敢僭越,”顾长思暗中紧紧掐住虎口,“陛下是天子,长思只是人臣。”

“天子亦有血亲。”宋启迎语焉不详地瞥了他一眼,“……你此番出来,那些士子知道你为他们来跪朕了?”

过了。

顾长思心底长舒一口气。

对于宋启迎这种人,吹捧与恩义并施是最好的手段,但也只能到此为止,他们之间亲情本就不多,简单提一二那是怅然,过多地提就要适得其反了。

言尽于此,顾长思收起那副小辈的谦卑,拿出臣子一样公事公办的态度来。

“不知。”顾长思摇了摇头,“臣从后门出来的,为了掩藏踪迹,请了十春楼的姑娘来。陛下是明君,何须用臣来跪,臣只是担心陛下一时因臣而气昏了头,才特来请罪的。”

“倒是朕错怪你了,当真思虑周全。但你如此行径,倒也不怕那帮士子们出了什么差错,万一有要夜闯定北王府的,亦或者京卫按捺不住上去拿人的,你怎么办?”

顾长思不着痕迹地勾了勾唇角,坦然道:“这是陛下的恩典,臣又如何能与陛下的雄韬伟略相提并论?”

宋启迎微愣。

与此同时,跪在定北王府门口的士子终于忍不得屋内的莺歌燕舞之声,不知是哪个冲动的,猛然站了起来。

“王爷!国贼当前,岂能耽于享乐?!让我等进去!!!”

一石激起千层浪,本就紧绷的气氛瞬间如火上浇油,骤然炸了锅,蛰伏许久的京卫一拥而上,七手八脚地按住那几个闹事的士子,拖着拽着要往下按。

“定北王!!!你忘了你父亲的风骨了吗?!你忘了你母亲的教导了吗?!你把我们这些走投无路的人晾在这里,你于心何忍!?!?”

混乱,无序,人仰马翻,乱作一团,混着雨水的嘈杂声闹成一片。

蓦地,一声暴喝响彻云霄。

“住手——!!!”

只见一辆马车从街角尽头疾驰而来,霍尘头戴斗笠,一勒缰绳,马车稳稳在众人面前停下,不等他再说些什么,一个人从马车中钻了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