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成首辅大人的渣前妻(134)+番外
分封藩王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,但也为王朝治理埋下隐患,从太祖建国到现在,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各地藩王愈发势大,尤其是云州王更是拥兵自重。
而且如今以长宁郡主探查到的消息来看,云州王恐怕早已生了异心。
细细看过手上文章,长宁郡主因秦飞燕而起的那些不快早已被抛掷九霄云外,心中甚喜。
她侧头看向祁枕书,压着心中欣喜,面上依旧端秀万方,问道:“祁秀才,此文可是你所写?”
纸上的文章是祁枕书反复总结所书,写时不曾想过会被旁人看去,在用词上也更加犀利直白。
祁枕书瞧不出她心思,也不知是喜是厌,只得颔首如实道:“正是。”
“你无需紧张,本宫是见这文章见解独到,便想借来拜读一二。”见她拘谨,长宁郡主缓了缓声安抚道。
听出她话中并无责怪,祁枕书心中微松。
“可否让本宫瞧瞧剩余的文章?”长宁郡主又接着问道。
祁枕书找出剩余的部分,恭敬地递给她,“郡主请过目。”
“多谢。”长宁郡主唇角含着一抹浅笑。
文章总体有三部分,方才她看的是中间部分针砭利弊,而头一部分是历史要事及时势分析,最后一部分便是解决之法,除此之外,就连藩王会做何种反应,文中也一一推演,并提出应对之策。
当真是深谋研虑、策无遗算。
通篇文章上的字迹有大有小、有深有浅,除了一开始的工整大字,还有另外备注的小字,也有部分被划去后重新书写的。
但不管新旧字体,都是同一种笔迹。
至此,长宁郡主才真正信了这文章确实是祁枕书所写。
仔细从头至尾看过以后,长宁郡主心下激荡万分。
此文中很多想法与她不谋而合,但又有些许不同,而那些不同,却又恰好与她的主张相辅相成。
她若早认识祁枕书五年,二人合力写一折削藩的《治安策》,又哪能留云州王发展到如今之势。
早在青州长宁郡主就瞧出了祁枕书才智过人,如今看过她的文章,便真真确定此人亦是个难得的治世之才。
如此能人,定要多与她结交讨教一番。
长宁郡主放下手中的纸张,并没有直接评足,而是浅眉夸道:“祁秀才不愧是滨河县县试魁首,当真是才智卓绝,囧出伦辈。”
“郡主谬赞,枕书不敢当。”祁枕书颔首谦虚道,心中却是疑虑更甚。
长宁郡主夸她的话语与上次在花灯节相同,她话中意思是摆明了是早就知道她这个人。
为何远在京都的长宁郡主会认得她?
祁枕书有些犯难,她想开口问一问,可觉得有些冒犯。
“祁秀才有话直说便是。”
长宁郡主从小便养在宫中,最是善于察言观色,即便祁枕书面上不显,却依旧从她的态度和细微的动作间里看出了疑虑。
她想要与祁枕书结交,自然要让祁枕书放下心中戒备。
话已至此,祁枕书也不再扭捏,开门见山道:“郡主可是在我们钦州之行前便已认得我?”
见她坦荡,长宁郡主心中满意,扬眉赞赏道:“祁秀才当真心思敏捷。”
她拿起桌上茶壶,给自己倒了一杯,又到了第二杯递给祁枕书。
郡主亲自斟茶,祁枕书虽有不解,但也只一瞬就便懂了其中含义。
郡主礼贤下士,她哪有不接之理。
祁枕书双手捧过茶杯,恭敬道谢:“谢郡主。”
她的站姿挺直,态度从容,举止有度,谦而不卑。
长宁郡主知晓祁枕书的出身,知她家境贫寒,是鹿家的上门女婿。
少年坎坷却还能有如此心性,当真是难得。
长宁郡主抿了一口茶,笑吟吟地看向她,回她刚才的问题。
“自然是有人与本宫提起过你。”
听她这口气,祁枕书推测长宁郡主口中之人,应当与她很是熟稔,且关系颇好。
祁枕书细思过后,想起一人,便开口道:“可是鹿少卿?”
她说的鹿少卿就是鹿里正的小女儿,现任大理寺少卿的鹿华敏。
以长宁郡主的身份地位,能接触到的人品阶定然不低,除了鹿华敏,祁枕书也找不出第二人了。
“正是。”长宁郡主笑道,“子言不止一次与我夸过你。”
与聪明人谈话,无需多费半点口舌,当真是畅意。
子言是鹿华敏的字,长宁郡主能如此唤她,确实是证明俩人关系不错。
至此,祁枕书也稍稍放松了些。
作者有话说:
第70章 抵达
破晓时分,曙光穿过薄雾铺洒在江面,舵手收起长帆,缓缓靠近青州码头。
“我们也正是要去白鹤书院,祁秀才可要与我二人一起?”长宁郡主开口问道。
二人才智相当,昨夜一番交谈下来,颇为志趣相投,在很多政见上虽稍有偏差,但基本见解一致,多是不谋而合。
长宁郡主便更确认了要与她结交的心思。
“郡主有要务在身,枕书就不过多打扰了。”祁枕书颔首道。
“无妨,本宫去白鹤书院也只是探访故人,并无政务在身。”长宁郡主说道。
好不容易因着祁枕书的存在,秦飞燕才没觉得这趟旅程太过压抑,这会长宁郡主开口邀请她同行,秦飞燕当然是一百个同意。
“反正都是顺路,阿书就与我们一起走吧。”
“叨扰了。”
盛情难却,祁枕书便应了下来。
青州码头在城东北,而白鹤书院在城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