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穿成首辅大人的渣前妻(178)+番外

作者: 一条兰寿 阅读记录

“瞧着时间尚早,我就与秦肆做了两篇时务策,山长您可要看看?”林奇从人群中走出来,笑着与她道。

“哦?是在论何事?”

难得见着弟子们闲暇时间依旧不忘学业,阮山长甚是欣慰。

“沅河水患。”林奇领着人走到桌边,将桌上的时务策递给她。

阮山长一一看过,又看向其余人,“你们可还有旁的见解?”

她的话一出口,便有人接着说了自己的观点。

每每有人说完,阮山长面上笑容不减,但总还是接着问一句,“可还有旁的意见。”

直到无人再说话,阮山长看向长宁郡主,长宁郡主低头与她耳语几句,阮山长笑着点点头,侧目看向祁枕书。

“枕书觉得如何?”

作者有话说:

第91章 不想放手

临近正午,红日如火炙热耀眼,庭院中没有风,让鹿笙觉得有些闷热。

由于阮山长的到来,大部分宾客都集聚到了庭院里,将案桌围得密不透风。

鹿笙个子不高,只能透过人群的缝隙里看见祁枕书一片衣角。

人群中,祁枕书听到阮山长的问题后,回答道:“除了中下游的筑坝通渠,应当还要从上游增加蓄水来解决下游的洪涝问题。”

方才回答问题的众多学生中,人人都只看到河道中段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,却没有人想到任何一条河流都是整体,应当从源头出发,一一采取对应的措施共同解决问题。

阮山长赞赏地点了一下头,又问道:“可有想过要如何解决蓄水问题?”

祁枕书思忖片刻,缓缓道:“一是要加强河道上游的泥沙治理,迁徙邻近村落还田予林,另外或许还可以重新开渠,联通上游的丹兰湖、坂嘉湖,筑坝蓄水,这样既能在雨季增加上游蓄洪,亦能减少旱季河道断流导致的泥沙沉积。”

听到她的话,阮山长先是侧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长宁郡主,长宁郡主亦是笑意盈盈地看向祁枕书。

祁枕书略略颔首,眉间亦是带着浅笑。

与她共事两月,祁枕书能猜出长宁郡主的笑意味什么。

她方才说的治理之法定是又与长宁郡主相同,合她的心意。

鹿笙好不容易寻了一个能看到祁枕书的方位,却好巧不巧看到了她与长宁郡主相视一笑的一幕。

喉咙间泛起一股酸意,鹿笙撇了撇嘴转开视线,不再在原地傻站着,转身走到院中的连廊处坐下,看着院中的花草发起呆来。

阮山长转头对祁枕书笑着道:“枕书所说确实不错,但你可想过此法耗时费力,少则三五十载才能成事。”

祁枕书说的办法确实能从源头解决问题,亦是利国利民的良策。

朝中能人重臣不在少数,却很少有人提及,其中缘由除去工程耗时费力,更是因为此法虽功在千秋,但之于在位谋政的官员而言,看不到眼前的利益政绩,自是没有人愿意去推行。

朝堂之上从不缺治世之才,但大部分人在座得高位后多是沉湎党同伐异争权夺利,少了几分济世之心。

“学生拙见,让山长见笑。”祁枕书拱手谦逊道。

阮山长摆摆手,拥有赤子之心的大才之人最是难能可贵,但当着众人的面她不好太过夸赞祁枕书,以免遭人妒忌。

“时务策最是要思虑周全,不管是治理之法还是旁的事务,切记要寻根溯源面面俱全,不可单单从问题出发,头痛医头脚痛医脚。”阮山长又转向众学子嘱咐道。

“弟子受教了。”众学子应道。

挥挥手叫众人散去,阮山长唤了祁枕书同路,祁枕书与阮山长说了两句,阮山长笑着看了一眼鹿笙的方向,便与长宁郡主从院子的另一条小径走去。

“山长叫我去书房谈事。”祁枕书走到鹿笙面前,满是为难道。

自己带了鹿笙一同赴宴,却不能陪着她。

鹿笙心里泛酸,但也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不是使小性子的时候,她扯了一抹笑,“没事,你去忙你的,我能顾好自己。”

“宴席在中厅,你顺着这条路往里走就能到善雅堂,等一会我去寻你。”祁枕书给鹿笙指路道。

“我知道了。”鹿笙点点头,尽量不让心里的情绪外显。

祁枕书没看出什么异样,握了握鹿笙的手,便顺着阮山长离去的方向跟了过去。

离宴席还有些时间,鹿笙不想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,便寻了后院人少的园子走去。

山长的宅院依山而建,院中花草繁盛。

七月桂花初开,散着淡淡香气。

树干上一只小蜗牛缓缓蠕动着向上爬去,鹿笙驻足看蜗牛。

忽地一声啾啾鸣声起,蜗牛被鸟喙啄起,变成了小鸟的午餐。

鹿笙忍不住皱了一下眉。

“看什么呢,这么入神。”林纾清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。

眉间松了松,鹿笙笑着道:“没看什么。”

林纾清温和笑笑,又问道:“小笙何时来的青州?”

“有几日了。”

“五月节过后,本想邀你一起吃顿饭,结果去寻你时才发现你已回了滨河县。”林纾清笑着解释,“明日你可有时间,你来了青州好几回,都不曾好好请你吃过饭。”

初五那日林纾清被沈佳盈激怒,着手想断了与沈家的婚事,便忙得没有时间联络鹿笙。

近几个月来庆丰酒楼的进酒量月月攀升,如今每月三千斤的需求量,已是除了玉春楼外最大的客户。

鹿笙本想寻个机会好好感谢一下林纾清,结果去了两次滨河县的林家,都没找到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