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闪婚军官后,炮灰在七零开挂逆袭(306)+番外

作者: 言蹊云浅 阅读记录

除夕晚上,除了苏廷谦夫妇,张振和小丁也一起过来家属院这边过年。

陆长征不在,陆小兰去苏茉房间睡,把她那间房暂时让给张振和小丁睡。

苏茉去熟食市场买了许多当地的特色美食,烧鹅、烧鸭、叉烧、白切鸡那些,自家又做了不少好吃的,一群人热热闹闹的,过了在羊城的第一个年。

吃完饭,两小只给长辈们拜了年,收了红包。今年红包苏茉没拿着,而是给两小只一人做了一个小挎包,让他们自己收着。

这时,有小伙伴过来拜年,苏茉给过来拜年的孩子一人发了个一角钱的红包,然后让两小只跟着这群人去各家拜年去。

也不是图能收多少红包,主要是凑个热闹。小孩子嘛,图个过年的气氛,热闹热闹才好。

乐乐是很乐意去的,安安本来不想去,但怕弟弟被人欺负,也跟着去了。

苏茉家在羊城这边热热闹闹,M国的苏家,也在准备着过年。

华国比M国早半天,时差相差12个小时,羊城的晚上,正是旧金山的早上。

一大早,苏家的佣人就起来忙碌开了,半上午的时候,陆续便有车到了苏仲清住的别墅。

苏仲清一家到M国后,先是定居在旧金山,等在这边站稳脚跟后,随着生意的扩展,大儿子苏廷邦一家去了纽约,二儿子苏廷毅一家仍旧跟着老爷子在旧金山,小儿子搞艺术,时常带着一家到处跑。

所以,他们一家也不是时常聚在一起,只有重要的节日,孩子们才会从各地回来,一家人团聚。

吃午饭的时候,大家聊起苏璟回国的事,他们之前已经从电话中得知,苏璟已经打听到国内亲人的下落了,只是之前没细问。

“我没见到其他人,只在交易会上见到了廷谦堂叔的女儿苏茉,据她表述,他们一家都过得挺好。他们现在不住海市了,搬到羊城去了……”

苏璟把与苏茉相遇的过程,跟大家说了一遍,言语中不难看出他对苏茉的欣赏。

“二哥,听你这样说,那个堂姐还挺酷啊。”苏廷礼的儿子苏岑道,“有没有照片,我看看。”

苏岑今年18岁,刚上大学。

“有,给爷爷了。”苏璟在交易会时,跟苏茉拍过两张合照。

苏仲清挥手,让佣人去把照片拿来。

苏岑最先接过,看到后惊讶的问,“二哥,你确定这是在华国拍的?”

不是说在华国,生活都十分贫苦,大家都面黄肌瘦,穿的又十分破旧,看着跟贫民似的吗?他看着,这堂姐不比M国的女明星差啊。

苏廷礼从苏岑手中拿过照片,看了后,说了句:“看来廷谦把孩子培养的挺好,不愧是我苏家人。”

本来只是平平的一句表述,瞬间刺到了苏家养女苏林薇的心,因为这满满一桌,就只有她不是苏家人。

苏林薇原名林薇,是苏廷邦妻子林如彤的娘家侄女。

当年,林家夫妇跟着苏家一起出的国,林家当时已经不剩什么家产了,出来几乎全靠苏家。到了M国后,一开始生活不容易,再加上水土不服等各种原因,林家夫妇相继病逝,只留下一个五岁的幼女。

林如彤便接过来照顾,后来干脆认为养女,林薇便成了苏林薇。等苏家站稳脚跟后,对外便称是苏家大小姐。

林薇小时候长得很可爱,嘴又甜,哄得苏家人上上下下都很喜欢她。苏家本就没有女儿,难得来了个小棉袄,大家都宠着纵着,有好东西,也都想着她。小时候,她的零花钱,比男娃们都多一倍。

苏廷邦大儿子苏煦见小叔这样说,也来了兴趣,顺手接过照片,坐他旁边的林薇,探头瞧了一眼。

照片中苏茉扎了个高马尾,穿着白衬衫黑裤子,站在苏璟身边,笑的落落大方,脸上都是自信的神采,再加上不俗的容颜,哪怕穿着十分普通的衣物,也不掩其身上高雅的气质。

林薇眼中有嫉妒一闪而过,但很快被她掩盖了下去。

“这就是小堂妹吗?长得真好看。”林薇出声道。

第262章 接班人

林薇小时候长得可爱,可长大后,就很一般了,如今看着还不错,全靠衣服首饰的包装。

苏家人长相都不错,所以在苏家人面前,林薇是有些自卑的。

本来,之前苏家小辈就她一个女孩,她也没觉得有什么,如今忽然多了一个不仅在外貌上,似乎能力上也碾压她的人,瞬间让她感觉到了压力。

小时候,她妈妈就跟她灌输一定要讨好苏家人的观念。这些年,她也一直做的很好,在苏家很受宠,吃穿用度都比正经的苏家孙辈要好。

看到苏茉这般好,她心里隐隐害怕。怕苏茉压过她去,怕苏家其他人不再喜欢她。

她在苏家这么多年,十分清楚苏家人极重血缘。更清楚自家姑姑,如果她对她毫无用处,只怕会毫不犹豫的将她丢弃。

她这些年养尊处优惯了,实在不敢想没了苏家的供养,她会怎样?她不想再过回小时候那种寒酸局促的日子。

之前她也知道苏茉存在的,只是自信自己比得过一个在落后国家长大的土包子,完全没放在心上。

苏仲清每年要往国内寄500块钱的事,她是听说了的,她还以为国内的亲戚是靠着他们接济度日的,现在看来,似乎并不是这样。

“是啊,这孩子长相随她奶奶,长得好看。”苏仲清的妻子赵韶仪回道。

“可是我觉得奶奶年轻时候更好看。”林薇嘴甜的吹捧。

“你这孩子。”

“我说的是事实,奶奶年轻的时候,看着可高贵了。我要是能有奶奶一半优雅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