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婚军官后,炮灰在七零开挂逆袭(418)+番外
至于晚上关店的问题,这就更没办法了,人家正常上下班,难道他们还能拘着不让人下班不成。
这么一想,金主任似乎有点明白领导的用意了,做事得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呀,说不定有了别人的加入……
金主任早看小商店的女售货员不顺眼了,干活懒懒散散不说,态度还很不好,别说乘客了,就是他们这些工作人员,有时候去买东西,那人都是爱搭不理的,不是在看报纸织毛衣就是在睡觉。
但奈何,这小商店,就那女售货员一个员工,没有其他人,有人去举报了也没有用,据说是某位的小姨子,给压下来了。
“行,既然领导都这么说了,我们自然全力配合。”金主任说完,就让后勤处送了钥匙来,然后带人去选地方了。
这个时候的火车站,就没考虑到卖东西的事,里面也没有规划商铺的位置,仅剩的几个空房间,也在边角地带,别人要买东西,还得特意找来,很不方便。
苏廷谦逛了一圈,最终指了一个入站出站的乘客都会经过的位置,问:“金主任,你看要不我选这里?”
这时候的火车站,不像后世,入站出站的乘客是区分开走不同通道的,这个时候,很多通道都是共通的。
金主任皱眉,“你要我们在这里给你建一间店铺?”
“不用,你只要把这块地方给我,店铺我自己会准备。”
“苏教授,陆副师长,我们这可不能胡乱建,这地方要改动,可得上面领导批准才行。”
苏廷谦摆手,“你放心,我们不会乱来的。你就把这块边边的位置给我们,到时候我弄一个移动小卖铺过来,移动小卖铺知道不?就跟邮局现在那报刊亭差不多的样子……”
高考恢复后,文宣口放开,许多报刊杂志纷纷复刊,人们去邮局买这些是在是有些麻烦,为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,邮局在几个大城市,选了几条人流量大的街道,在街边试探性的推出了报刊亭这一模式,羊城就是其中之一。
金主任想了一下前两月开始出现在街边的报刊亭,觉得可行,但也不敢立刻同意,表示要跟领导申请一下才行。
等两人离开后,金主任便给上边领导打了个电话。得知对方有国家盖红章的批示后,领导便把这事交给金主任全权负责,只要不影响火车站正常的营运就行。
第二天,金主任便给苏廷谦留的号码去了个电话,表示领导批准,但他们一定要注意好,不能影响乘客的正常进出。
苏廷谦自然一口答应。下班后,又让陆长征开车带他去火车站,翁婿俩选了个宽敞的地方,在靠边的位置,量了尺寸。
事情定下来,大家便开始分工了。
苏奕远托徐启发找了人,紧锣密鼓的制作铁皮小卖铺。
苏茉和陆长征则领了解决原材料的任务,这要卖吃食,米面肉菜那些肯定少不了的。
本来这些可以一并从徐启发的自由市场拿货,但自由市场的东西贵,除了肉,其他苏茉的异能就能催生,没必去浪费这钱。
况且,苏茉催生的东西,可比本土种植的好吃多了。东西好吃,是留客的第一关键。
两口子拿着批示,托了关系,去粮站和农贸市场开了月采购量500斤的批条。自然,这只不过是个幌子,他们只采购部分,方便把苏茉催生的东西混入其中。
苏廷谦夫妇,一个忙着打听哪些擅长做各地小吃的老师傅,一个则开始练起了厨艺来。
三月底的时候,两个房子也装修好了,总体效果还算满意。两个房子包材料人工和定制的柜子那些,花了一共900块钱。
两个房子面积加起来,有四百多平方了,算起来,才两块多一平方。
那建筑队队长,装修完还特意让人来拍了照,到时候揽活的时候,把这个一亮出来,他们建筑队的水准,那可就不一样了。
苏茉屋子的装修,在后世看来或许只是普通,但在这个时期,却是十分高大上了。
四月初的时候,托徐启发从港城那边买的冰柜也到了,一共买了两台,一千多一台,两台花了两千多。
找人定制的铁皮屋小卖铺也做好了,花了二百多块钱,这要在农村,都能起一个房子了。
东西准备就绪,大伙儿便忙活着准备开业了。
1977年4月10号,周日,苏家第一个小卖铺开张了!
第358章 初日营业
这开张的日子,也是仔细选了的。
15号的时候春交会开幕,这期间,来羊城的人特别多,正是火车站人流量最旺的时候。
春交会除了参展的企业和外商外,还有许多来参观学习的国内各地厂方代表。这些人坐了那么久火车,哪怕在车上有饭吃,毕竟味道一般,吃多了也腻。
这下了车,碰上好吃又不贵又不要票的东西,肯定都会买来尝尝。
其次,周日,苏廷谦、苏茉、苏奕远都不用上课,正好可以帮忙。
毕竟刚开始,在明面上,肯定不好一开始就直接请人的,总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10号这天一大早,苏茉和穆玉容先到了小卖铺,把两个煤炉子先生起来。
小卖铺位置不大,前方放了两个煤炉子,和一个一米多长的平铁架,中间是人通行的过道,左侧是门,右侧放了一个煤气炉,配了一个直径60cm的煎饼锅,用来做酱香饼或煎饼的。
后方则是一层层的架子,用来放东西。
煤炉子生起来后,苏茉又去打了水来,母女俩把小卖部里里外外又抹了一遍。随后换上白棉布做的类似厨师服的大褂子,头上也带上了白色厨师帽,并带上了白纱布做的口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