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闪婚军官后,炮灰在七零开挂逆袭(471)+番外

作者: 言蹊云浅 阅读记录

裴明辉和乔华清也赶紧应和,让费力克斯帮他们点。

最终,费力克斯点了一瓶苹果酒,一个屠宰盘,一个烤肩胛骨肉,一个牛排,一德式烤肠,配的都是酸菜和土豆泥,十分传统的德国美食。

虽然口味跟国内有点差异,但味道还是很不错的,四人饱餐了一顿。

结账的时候,消费38马克,外加2马克的小费,一共40马克。

吃完饭,费力克斯就打车回自个儿家了,三人自己回了学校。

这回去的路上,有不少商店,三人顺便进去逛了逛。越是看,裴明辉和乔华清就越是忧心。

虽然刚才吃饭的时候,已经察觉到了,但多少还是有些侥幸心理,或许餐厅比较贵呢?毕竟,国内国营大饭店的东西,也不便宜。

但现在一路看下来了,那点侥幸彻底没有了。这里的物价,可比国内贵太多了。

按这个物价,这200马克,估计是将将够吃饭的,这要再想买其他东西,那估计得省吃俭用才行。

虽然出来的时候,家里有贴补一些,但一年的时间呢,哪敢乱花,每个月都得计划着些才行。

第二天,宋平之和叶芷瑜八点准时出现在宿舍门口,带三人去把学校给逛了一遍。

慕尼黑大学作为百年名校,校园是非常大的,各个建筑也非常有特色,不止裴明辉和乔华清,就是苏茉也是的目不暇接。她前世虽然也跟父母出国旅游过,但逛名校还是第一次。

这里学术氛围也很浓厚,哪怕是放假了,图书馆里也还有一大批勤奋好学的学生,在看书学习,校园各处,也有许多组队在讨论问题的学生。

快到午饭的时候,宋平之和叶芷瑜便给他们介绍起食堂来。

慕尼黑大学目前一共有4个食堂,和2个自助餐厅。

食堂没啥特别的,除了东西比国内贵,其他方式跟国内的食堂差不多,不过他们这里不是买餐票,而是直接给钱。毕竟这个时候,也还没有饭卡这种刷卡扣钱的东西。

自助餐厅目前国内是没有的,两个餐厅,一个相对平价,3马克一个人,一个相对逼格高一点,8马克一个人,里面的食物任吃,但不可以浪费。

裴明辉和乔华清闻言,眼神一亮。

他们可以每天中午的时候,吃一顿3块钱的自助餐,尽量多吃,吃饱一点,晚餐就可以省一点,说不定还能省下一些钱来,买些学习用品。

应三人要求,几人先去食堂逛了一圈。

德国这边的主食是面包和土豆,这两样不算太贵,面包大部分是50芬尼一个,土豆大概20芬尼一个,如果是切碎加工过的,大概就30芬尼一份。其他肉类和青菜,就相对贵一些。【1马克=100芬尼】

基本上,如果吃丰盛一点,一餐可能要个3~5马克这样,如果省着吃,一餐就只吃一个面包的话,50芬尼也就够了。

第400章 交换生见面(修)

看完,裴明辉和乔华清明显松了口气,看来温饱问题是不用担心了。他们是来学习的,不是来享受的,没必要吃的太好,能填饱肚子就成。

参观完食堂,几人决定去吃自助餐。

到了自助餐厅,每人交了3马克后,餐厅员工给他们每人发了个盘子,让他们自己到自助餐区去选择自己想吃的,吃多少拿多少,不浪费就成。

这个餐厅员工跟宋平之认识的,苏茉他们去取餐后,他们两人还交谈了好一会儿。

平价自助餐厅里面的食物,大概有二十多种,都是面包、土豆、土豆泥、玉米粒、青菜这些,肉类只有鸡块、烤肠和培根。

他们到的比较早,食物还满满当当的,几个各自根据自己的需求拿了一些,苏茉拿了一个鸡块,一条烤肠,几片培根,一勺土豆,一勺玉米粒。

面包苏茉没拿,因为德国的面包是以硬著称的,她吃不惯。她之前网上看了个笑话,有个新到德国留学的,买了个面包没在店里用机器切,回去自己用刀切,还把刀给磕坏了。

苏茉见乔华清想夹两个面包,便小声提醒她:“华清,这里的面包很硬的,你先拿一个尝一下,要是觉得好吃,一会儿再来拿。”

“啊?”乔华清诧异,包子不都是软的嘛?但还是听劝的只夹了一个。

吃饭的时候,乔华清拿着刀叉,半天没戳进面包里,这才惊觉这面包是真硬。

“苏姐,你怎么知道这面包是硬的?”乔华清小声问。

“我爸之前来过德国,他告诉我的。”苏茉扯了个借口。

“那我现在咋吃?这刀叉都戳不进去,我的牙可不比刀叉硬。”乔华清苦恼的很。她在波恩市,也吃过面包,没见这么硬啊。

“你拿餐刀给它切成薄片,然后去打点蔬菜汤,蘸着吃。”

乔华清拿餐刀费力的把成人巴掌大小的面包切成好几片,然后又去舀了两勺粘稠的蔬菜汤,给沾着吃了。她现在真庆幸听了苏茉的劝,不然要真拿了两个,她可真吃不下。

叶芷瑜在一旁看着,她本来想开口提醒的,但又怕没说好伤了人自尊,纠结着该怎么说,没想到苏茉竟然给了解答。看来,大陆也不全是土包子,也还是有有见识的人的。

“这种面包比较硬,德国本地人比较爱吃,我们华国人一般都吃不惯,不适合咱们得口味。”叶芷瑜道。

“确实,还真挺硬的,我也是吃不惯。”乔华清道。

“你可以刷上黄油配点酸黄瓜,再在上面铺点培根或火腿,会好吃很多。”叶芷瑜分享。

“好,谢谢,我下次试试。”乔华清道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