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娘二嫁,糙汉世子别嘴硬(174)
又为何要在这紧要关口,得罪了汪家?
信件送出之后,崔氏又有了新的迟疑,她知道其中的一部分事情,大嫂必定不知,要不要告诉大嫂一声?
大嫂该不会认为这事儿真是因为她才闹成这样的吧?
同是一家的妯娌,又在同一时间有了身孕这是缘分,她也不忍一个孕妇在这个时候多思多忧,还是跟大嫂讲讲其中缘由吧!
*
江云娘也没想到,崔氏会赶在午饭前来她这里,她成婚到现在,崔氏是第二次来,上一次还是前两日传出有孕的消息,崔氏送了好些补品。
崔氏进门就闻到了香气,这两日一直没什么胃口的她,也忍不住吞咽了口水,碍着面子只笑了笑作为遮掩,快步进了屋去。
“我是来看看大嫂,想着大嫂莫要为了今日之事伤了怀,其中其实是有些缘由的......”
崔氏将自己也不大能想通的缘由,给江云娘讲了个大概,江云娘越听眉心蹙的越深,照理说汪家得了势,要接管户部,侯府不是......
不对!
汪家得势,可以跟侯府有关系,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关系。
汪家又不是只有汪蓉淳这么一个女儿,汪家无论是在上陵还是在盛京,那张关系网都是十分错综复杂的,侯府又怎么可能上赶着贴着汪家。
汪家必定也不会只因一个女儿,就与侯府站在一起。
“汪家是不是挡了侯府的什么路?”
“啊?”江云娘沉思片刻不出声儿,这突然冒出的一句猜想,将崔氏吓的不轻。
“这我就不知了,大嫂是想到了什么?”
江云娘摇了摇头“没有,只是感觉罢了。”
她没什么头绪,毕竟她知道的本就不多,只是凭感觉罢了。
将出嫁的女儿赶回家,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警告,尤其是汪家那种自称士族的人家,这是将汪家的脸面往泥里按。
若不是威胁到了侯府,她觉得婆母不会这么做。
在边疆或许感觉不到,但在盛京,侯府这封疆大吏的地位,可是在朝廷上举足轻重的。
但这举足轻重的地位,却未必是好事。
就像是她在西街卖包子一般,生意好了就会遭人嫉妒,受人算计,遭难之事平常那些关系要好之人,也未必会出手帮忙。
当你一飞冲天之时,多的是人,想与你攀关系,讲交情。
侯府如今还没到那一飞冲天,深得陛下器重的地步,反而正是遭人嫉妒,容易遭人暗算的时候。
汪家许是起了什么龌龊之心?
崔氏想了想,也未必就没有这种可能,但这跟她这宅内妇人又有什么关系,朝堂上的事情,还是交由外院的爷们儿去权衡,她只管教好她这两个孩儿,看顾好肚子里这个便是。
江云娘将这事先放在了一边,毕竟她不知情况,想多了也都是空想。
婆母和爷若是不肯跟她说,那她就不必往下猜想。
“也到了午饭的时候,我这小灶上备了些吃食,弟妹若是不嫌弃,不如叫孩子们一起?”
她嫁进来一个多月了,也算看出了几分,崔氏不是个爱热闹的性子,也不想管这侯府中的闲事,能来走这一趟,已经是没把她当外人了。
说不定往后几十年可能都要住在一个府上,她也不介意将妯娌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。
“这.....这好吗?会不会麻烦大嫂?”惦念着那香气,她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。
肚子里的这个小崽,必定是个贪吃的主儿!
“这有什么麻烦的,我还巴不得这院子里能热闹些呢!”
这并不是在敷衍崔氏,从前在那包子铺里,一天不知要说多少的话,如今进了侯府,凝霜她们几个又不是爱说笑的性子,她也跟着话少了起来,可日子久了,谁不会觉得寂寞?
第151章 书房议事
一夜之间,原州城内外,银装素裹满目洁白。
江云娘将那东厢房的火炕通了,试过火之后,立刻就让人将日常用的搬到了东厢房来,康平那院子里,也升起了了
火炕,康平却不大愿意用。
杜夫人站在廊下,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,却是说什么也高兴不起来的。
“侯爷那边可来信了?”
朝露摇了摇头“还没有。”
杜夫人低头沉了沉眼皮,前面恐怕已经打起来了。
“让左、右守备营备战,从现在起,城墙上时刻戒备,再让崔太守前来见我。”
“娘,您怎么不多披件衣裳?药可用过了?”
顾清芳一身皮袄,外加了一件小斗篷,脚上也穿着小皮靴,顶着一身的风雪进了院子。
“这么大的雪,你怎么跑出来了?”杜夫人惊讶,天气这样冷她不该出来的。
“姑娘,您可算来了,夫人这药都热了两三遍了。”朝露笑呵呵的瞧着顾清芳,像是看到了救星,连忙让小丫头去端药汤。
“我就知道,栗嬷嬷才休沐一日,您就不愿喝药了。那只好女儿伺候着您喝了。”
顾清芳推着杜夫人进了屋子,解下身上的狐裘披风,端过刚送进来的药汤,围在了杜夫人身旁。
“昨日赵大夫可说了,您这是忧思过度,伤了心肺,得好好调养。”顾清芳神情里带着担忧,三嫂的事情,是真让娘伤了心,那日之后娘的身子就不舒坦了。
杜夫人看着那碗药汤,十分不情愿的接过手,压着一口气扬着脖子灌了下去,将空碗给顾清芳瞧了瞧,递给了身旁的朝露。
“夫人,夫人战报!”
顾双喜一路疾驰,不知打了几次滑,才勉强在门前站定,将战报交给了朝露,自己则候在了门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