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娘二嫁,糙汉世子别嘴硬(436)
“不是我!不是我,不是我做的,我是被冤枉的......”
敲锣声一声高过一声,她的辩解也被淹没在了人声鼎沸的热潮之中。
陶姚仙游街当日,回到牢中便失了腹中孩子。
汤药吊着她的一口气,足足半个多月,人养精神了些。
原以为是朱有才替她寻了门路,替她求了情,没成想却得了三日之后当众斩首的消息。
当时人便疯了,在狱中惊叫连连,恍惚叫骂不停。
“是你!是你下的毒,你这老不死的东西陷害我!”
“你个混账王八蛋,卖妻卖女,坏事做尽,还要我替你受过,凭什么?!”
“不许动我,不准你们碰我,我是九天玄女,快把那混账老王八交出来!”
朱有才虽然被救回了性命,但身体却大不如从前,只能吃些流食,还得整日捧着药碗调养。
靠着大儿子朱荣在身边伺候着,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,人便瘦的脱了像。
*
江云娘这个月子足足做了一个半月,到了四月中旬才被杜夫人放出了院子。
这一个半月里,镇北军已经北上打到了河畔,冰雪已经消融,大军无法过河,镇北侯,哦不,镇国公顾成忠便命人准备河岸以南的开荒春耕。
顾瑞霖驻守萧关,为的也只是震慑西凉军。
对于镇国公府来说,西凉军不那么快被剿灭才是好处。
朝廷派出的兵将,在四月就已经到了西城城墙之下,也争夺了两回城门,不过成果并不理想,如今也只是对峙,已经三五天没有再进攻过了。
想来也是在等镇北军先行冲锋陷阵,替他们拦截住西凉军的主力。
城中的使臣无论怎么说,杜夫人和杜斯年这个临时的太守,都是以战事紧张,无力进攻为由,退拖着。
使臣着急,朝廷也着急,坐在皇位上的周安澜更是着急。
可着急归着急,没有精兵强将,没有听话的镇国公府,他只坐在朝堂上,也想不出办法来。
第370章 降天谴
盛京秋日雨多,淅淅沥沥地已经半月没有晴天。
蒋宅内,风光极好,雾散又聚,雨落竹林,劈啪作响。
窗开半扇,琴声悠扬与雨声交融,别有韵味。
“哥,都办好了。”
“那位张太傅已经急匆匆的进宫去了。”
姜云庚将伞立在门前,褪去鞋子,进门迫不及待的凑到了姜云瀚的身边。
“接下来咱们还做什么?”
姜云庚觉得如今的日子才过的算是有模有样,这差事办的一件更比一件有意思。
“静候。”
姜云庚一连说了一串,也只得了姜云瀚两个字的回应,却依旧神采奕奕。
“我明白了,先让他们自己闹腾去,咱们继续静候时机!”
“连着三年水灾,又是两年的战乱,现在西凉郡和漠北恐怕都保不住了。眼看着他那皇叔,皇叔爷都要往出跳,大戏一场接着一场。”
“啧啧啧~”
“要说这周家也真是够乱的,皇帝做的也是真不安稳。”
姜云庚吐槽着,寻了姜云瀚桌案边的一块地方,弯腰用衣袖装模作样的擦了擦,光亮的地板。
顺势躺下去,一只手臂撑着脑袋,仰视着端坐着一动不动的姜云瀚。
“要我说,这朝廷动荡,不作为,最受苦的,还是平民百姓。”
“哎.....今年只怕又有不少百姓要流离失所,颗粒无收了。”
姜云瀚蹲坐着,一动不动,只有眼神稍有动容,却不见面色有改。
这天下可不是凭一己之力,能够改变的,就算感叹太多又有什么用呢?
琴声又起,雨声渐稀,岁月似静好。
*
周安澜的议事书房中,诸多大臣又吵成了一团。
河堤年年修,年年垮,河岸百姓已经连续三年遭受水灾。
眼看今年的雨季,又要受灾,却推举不出一人前去治理河道,安抚民生。
前些日子楚王贪墨,圈地的案子还未了结,如今河堤又出了问题,更别提西北之地的归属了。
令人头痛的问题桩桩件件都压在他这个皇帝的头上。
周安澜觉得自己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半点透气的机会都没有。
“河堤如此,年年修缮,年年垮塌,臣觉得,该从源头上找找问题,从这铸造河堤之人身上查上一查。”
“莫不是又因为有人贪墨,才偷工减料酿成惨祸?”
“如今事到临头,该首先已解决的是防洪抗灾之举,何故又提起贪墨之事。”
“怎滴?此事与秦大人有关联不成?”
“啧~我是实事求是,怎能就成了与我有关联!”
“做事也该有个轻重缓急吧!防洪安民之事就在眼前,也是重中之重,若是调查是否有贪墨也该是在这 之后啊!”
......
“够了!”周安澜一声怒喝,书房中瞬间寂静。
“防洪安民乃是民生大计,是重中之重,依众位爱卿所见,该由谁来主持?”
刚才叫嚣争吵的那些人,此刻却都只给了皇帝一阵沉默。
或是垂头躲避目光,或是状若沉思,周安澜的目光扫了一圈,忍不住的咬紧后槽牙让自己冷静。
“臣保举一人。”张太傅沉默良久上前一步。
“敢问太傅保举何人?”
“秦王。”
包括周安澜在内,众人沉默。
“老臣之所以推举秦王殿下,其一是秦王殿下身份足够珍贵,到了地方上,更便于行事。其二去岁也接手过赈灾事宜,所谓一回生二回熟,比起他人更为得心应手。”
“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