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娘二嫁,糙汉世子别嘴硬(537)
杜斯年安顿好了母亲,又拜托那两位女使能多留一阵子,女使应了,他才放心的离开,前往盛京。
杜斯年并未住进盛京中的侯府,而是在城里租赁了个小院儿。
拿着侯爷亲笔写的举荐信,与其他学子一样,拜了老师。
也参加过几场所谓的文会,却从不彰显自己的才华,继续做那个可有可无的人。、
更多的时候,是闭门苦读。
盛京中也并没有多少人知道,他与侯府沾亲带故。
顾瑞霖那时,在盛京的名声着实不大好,让人带了两次东西给他,并未与他见过面。
应试之前,顾瑞霖倒是来了一趟,不过是半夜翻墙进来的,还带了酒肉。
两人聊的驴头不对马嘴,话不投机,顾瑞霖带来的酒肉,都让他自己一人吃的干净,打发走了顾瑞霖,杜斯年也没了困倦,继续挑灯夜读。
杜斯年考过了贡生,排名还在前二十,放榜的那日,杜斯年登门了镇北侯府,等于是公布了自己与镇北侯府沾亲的事情。
顾瑞霖在外也十分给面子,承认与杜斯年是表兄弟。
只是回到府上,他却对杜斯年没什么好脸色,眯起虎眸道:
“你这人心眼子比那莲藕还多几个,顾清莹究竟是怎么跟你玩到一处的?”
杜斯年也毫不谦让,回怼道:“大公子,少将军也不差啊?你外面那些名声,费了你不少的力气吧?”
第454章 顾清莹&杜斯年(六)
殿试在即,每天都有人上门邀请杜斯年前去赴宴,杜斯年拒绝了许多,可逐渐来人的名头越来越大,他也不敢贸然拒绝了。
这些人里,有的是想招他为婿,有些是想拉拢入营,更有一些,是想让他这个人彻底消失在这世上,好给他人腾路。
与顾瑞霖商议之后,他便以方便读书为由,搬入了镇北侯府。
入了镇北侯府之后,便是告诉了那些人,他杜斯年是有镇北侯府庇护的。
上门的人便少了,顾棕管家会替他挡去那些人的邀请,也多亏了顾瑞霖这些年落了个混不吝的名声,没人愿意招惹他的不快,被拒绝之后,自然也不会再上门来。
杜斯年就这样一直未曾出过门,直到前往殿试的那一日。
殿试这一日,杜斯年也不再藏拙,得了考题,稍作思量,胸有成竹,提笔便是一气呵成。
第一个上交了考卷,自信昂扬。
杜斯年的卷子,被考官们传阅了无数遍,都觉得无论是从字迹的工整程度,还是从题目的解析,想法,对策,都令人惊叹不已。
令人更为震撼的是,此子,还未到而立之年,所以文章中略微稚嫩之处,也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少年英才,必定是今年的状元。
却不曾想,在陛下与晋王的一番较量之下,被点为了探花郎。
审阅过杜斯年文章之人,都觉得此事难平,但事已成定局,多说无益。
杜斯年却觉得如此也挺好,虽然状元这名头响亮,拿去提亲也更有面子。
但领了状元的头衔,必定会被留在盛京。
到时去提亲之时,侯爷和夫人必定会犹豫再三,说不定会因为这个,彻底否定了这门亲事,如此岂不是得不偿失?
探花也挺好,他可以求外放的差事,侯爷和夫人的顾忌也能少上一分。
杜斯年盘算着,便已经心急如焚。
游街那日,他骑在高头大马上,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。
任由那些姑娘的花砸在身上也不曾做出任何反应,即使有机缘巧合落在身上的,也都被他不动声色地通通抖到地上去。
那日不知惹了盛京中多少姑娘心碎,杜斯年却丝毫不在意。
宫宴与谢师宴结束之后,他便轻装简行,回乡去了。
报喜之人到镇北侯府时,顾清莹正百般无聊的用小石子砸着池塘里的鱼。
得知杜斯年中了探花,顾清莹一蹦三尺高,险些仰面栽进池塘里去。
杜斯年高中,是杜夫人这一年多以来,最高兴的一件事情了,门前放了半个下午的炮仗,给了来报喜之人每人二十两的银子。
看着身边洋洋得意的顾清莹,杜夫人生出了别的心思。
她本就不想让女儿嫁武将,如今城里的青年才俊,算是让她这女儿相看了个遍,也没能瞧上一个顺眼顺心的。
可她怎么就忘了眼皮子底下有个现成的?
顺眼这是没的挑,至于顺心......
只瞧瞧缘分吧!
杜斯年再次带着母亲上门,所为不是其他事,是专门上门提亲的。
自从知道了儿子的心意之后,梁氏便没闲着,儿子前去盛京考试的这两年里,她也利用这些年的所见所闻,做了些小生意,赚了些银子。
拼拼凑凑的也算是置办下了一份聘礼,虽说这份聘礼在侯府看来,算不得什么,但已经是他们母子能拿出来的全部了。
杜夫人倒是没什么,强烈反对的是侯爷顾成忠。
他是觉得自己的闺女是将门虎女,不该配个文弱书生,而且杜斯年家中的门第,实在是太低了。
杜夫人不紧不慢地道:“你只想着你的闺女多优秀,可你怎么不想想,你闺女多大年岁了?十九了!”
“挑了四年的夫婿,挑到如今,再这么挑下去,只怕也只有在家中做老姑娘了。”
镇北侯涨红了脸,梗着脖子不服气道:“我顾成忠的女儿,挑剔些怎么了?就是真挑不上顺心如意的,在家做老姑娘又如何?!”
杜夫人不吱声,只静静地瞧着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