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快穿之长宁的旅途(338)+番外

作者: 山间风声 阅读记录

扶摇道长觉得有趣,这小姑娘,该不会也是男主后宫预备役之一吧?

剧情里可说来着,那位青楼名妓、男主的第一个知己,芳名唤作“怜儿”的姑娘,长得国色天香,眉间一点胭脂,更是恰到好处——这位怜儿姑娘,本是官宦人家的女儿,但当年随母亲去父亲任上的时候,遭遇了流民,随从尽被杀光了,她因为长得好,被卖入了青楼。

男主后来还帮她报了仇,找到了父亲呢。

怜儿姑娘聪慧无双,心怀锦绣,在商贾之道上有奇才,男主刚发迹的时候,还是怜儿姑娘提供了最初的资金呢。

又是一个出色的女孩子。

这样出色的女孩,不应该埋没在男主的后宫跟人争风吃醋,只求男主偶尔的垂怜,她应该有更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才是。

比如说,将来在春妮身边负责财务。

在这小姑娘身上留下一道精神印记,扶摇道长打算多关注她一下,最起码得把人救下来,不能任由她流落到青楼里去。

叶长宁在周围转了转,并没有什么收获,她四下里看了看,附近没有人,便从幻真界里拎了一只兔子出来。

她没挑选那些膘肥体壮的兔子,反而拎了一只比较瘦的,但这也是肉啊。

叶长宁回去后,那些看到兔子的人眼睛都直了。

一些性子比较急的直接跑了过来:“你这兔子哪儿抓的?还有吗?”

“我就看到一只,别的有没有不知道。”叶长宁说。

原主的婆婆王氏也看到了这只兔子,她眼睛一亮,三两步走过来:“老大家的,把兔子给我。”

叶长宁差点没反应过来,这句“老大家的”是在称呼她。

没等叶长宁开口,李母先冲了上来:“凭啥呀?大丫头家里断粮的时候你在哪儿?现在来要兔子,咋那么脸大呢?”

看着撸起袖子随时准备干一架的李母,王氏有些怂——她还真跟李母打过架,输的挺惨,李母下手可狠了。

但看着兔子,想想炖的喷香的兔子肉,王氏没退:“我家老大走了之后,这些年她也没给过我们孝敬啊!这当儿媳妇的不孝顺婆婆,说到哪里都没道理呀!”

“分家的时候你不是说了吗?净身出户!你家老大生病的时候去借钱,你又是咋说的?生不养死不葬,你就当没那个儿子!你都不要你家老大了,怎么,这就忘记了?”李母冷笑。

李父这时候也走了过来,他没说话,只站在自己媳妇身后,表明了支持的态度。

王氏回头看了看自家男人和儿子——得,指望不上,看到李父过来,一个比一个退的远。

看起来这兔子是要不到手里了。

她不太甘心的瞪了叶长宁一眼,回去了。一路上还在不停的骂骂咧咧。

原主都没拿他们当回事,叶长宁更是只当他们不存在——反正很快就要分道扬镳了,之后能不能再见面还没准儿呢。

没有水,不能炖汤,李母把兔子皮完完整整的剥下来,流出来的血也收集起来,然后才把兔子架在火上烤。

等兔子烤熟了,叶长宁把兔子腿扯下来,自己和春妮一人两只,剩下的肉就都留给李家了。

李母没推拒,这天气越来越热,肉也放不住,再说了,周围那么多人看着呢,这肉还是吃到肚子里才不惹人惦记。

她跟叶长宁商量,能不能分两块带肉的骨头给三妮儿送过去。

叶长宁差点把原主这个妹子给忘记了。

没出嫁之前,三妮儿也经常帮着原主干活,可等嫁了人,婆家就不让她回娘家帮衬了,三妮儿性子软,不敢不听婆婆的话,这近一年的功夫,姐妹两个都没怎么见过面。

叶长宁其实挺好奇的,李家人可都不是好欺负的性子,哪怕原主也不是逆来顺受的,可偏偏这个三妮儿,性子懦的跟包子似的,谁都能捏一下。

没出嫁的时候还好,家里人也不欺负她,至多只觉得她有点老实,谁说的话都听;可出嫁之后才发现,那真是谁的话都听——在她婆家,哪怕是个六七岁的小孩子说的话,她也听啊!生怕哪件事没做好惹婆婆生气。

她那个婆婆倒也不是爱磋磨儿媳妇的,也不偏心,就是有一点,觉得李家穷,生怕三妮儿帮衬娘家,就让三妮儿没事别回娘家。

除了回门那天,三妮儿还真就没回来过!

光是努力活着就已经费尽心力了,原主自己的日子都快撑不下去了,哪还有精力去关心三妮儿过的怎么样?人家起码不用担心饿死!

如今一路逃荒,好几天了,三妮儿一直跟在婆家那边,也没来过。

叶长宁穿越过来就没见过这个人,可不就差点忘了。

不过,李母心疼女儿,有点好吃的,想给她送过去也正常。李母对三个儿女一直都是一视同仁的。

李母也不会理所当然的把儿女的物品视为自己的私有物,如今逃荒路上也是如此。

第309章 天下之争(9)

叶长宁自然不会在意一只兔子,如今进了山,又和扶摇道长会合了,她想偷渡点什么东西出来就再方便不过了,几块肉而已,算不得什么。

扶摇道长休息的地方离李家人很近,等李家人都吃饱了饭,她才走过来,对叶长宁行了个礼:“这位居士,贫道有礼了。”

“见过这位道长。”叶长宁也回了一礼。

在扶摇道长接近的时候,李父和二柱子就已经站起来走到叶长宁背后,虽未出声,但态度在这里,一家人,要共进退。

当初给扶摇道长捏脸的时候,叶长宁特意选了个亲和力高的面容,如今扶摇道长笑的和蔼可亲,让人见了就先消除了几分戒备,多添了些许信任:“贫道扶摇,敢问这位小姑娘,可是居士的女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