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书打工手札(60)
周妙走后,李佑白思量片刻,问一旁陈风道:“她先前求见时,可说了所为何事?”
陈风面色微僵,周妙彼时尚未开口,他便自作主张地来问了。
“周姑娘未曾明言。”
话音落下,陈风果见殿下的脸色愈发沉郁。
这个周姑娘,自侯府搬来后,一直低调行事,他原以为自己想岔了,可是当日击鞠会上,篷顶将倾时,他分明见到她为了殿下奋不顾身。然而,不知为何过后一连三日,明明身在府中,也不来请安?
陈风回忆着方才二人简短的对话,忽而灵光一闪,兀自揣测道:“依奴所见,周姑娘许是有些介怀,今日才来剑阁求见?”
李佑白不解问道:“介怀?有何可介怀?”
陈风垂首道:“皇后娘娘今日赏了几位美人。”
李佑白眉心一跳,顿了顿,缓声道:“你将人安置便是。”心中却想,周妙难道真是介怀此事,才来问她是否还能长居阆苑。
陈风抬眼,见他难得地面露疑惑,又道:“殿下莫不赏赐一二,宽慰宽慰周姑娘?”
宽慰周妙?
李佑白闻言,初觉荒谬,转念却又想,击鞠赛会,周妙定然也受到了惊吓,因而才在府中悄无声息地过了三日,若她真介怀今日之事……
他假咳了一声,吩咐道:“将礼单递来,我瞧瞧。”
陈风心中吃了一惊,虽是是他的提议,可他没料到殿下要亲自挑,原以为就像平日里,由自己打点。
陈风连忙将入册的礼单找来。
李佑白翻了翻,册中金银器玉雕石刻应有尽有,可他一眼相中的却是一枚镂空缠枝熏笼,掌心大小的金球。
他点了点这个,陈风便将册子取了回去,附和道:“此熏笼袖珍精巧,可悬于床帐,也可置于榻上。秋日熏香,花香竹香皆为上品。”
李佑白一听,思绪随之而散,却生生顿住。
他几乎立刻后悔了。想到周妙,一眼相中的这一枚熏笼宛如一个危险的预兆,令他惴惴。
可是,眼前陈风已经旋身而去,李佑白假咳一声,陈风不明所以地回头道:“殿下,还有吩咐么?”
他的指尖轻轻敲了敲身前的书案,开口道:“将那秘色瓷五口花盘赏给简大夫。”
如此一来,她便不那么特殊了。
陈风眨了眨眼,依旧应声而去。
*
周妙收到这一枚金灿灿的熏笼,多多少少有点惊讶。
她喜上眉梢道:“殿下,从前也爱赏人么?”关键,具体频率是什么?
秋雨和冬雪对看一眼,冬雪回忆道:“来了将军府后,一直没旁人,便没赏过,从前在东宫时,亦无太子妃,侧妃,自然也没赏过,不过殿下素来仁厚,每逢节庆,阖宫宫侍都会收到恩赏。”她顿了顿,又笑道,“不过,此恩赏自是不同的,只有姑娘和碧园里的简大夫才得了赏。”
周妙好奇道:“哦?赏简姑娘的是什么?”
秋雨答道:“听说是一个五口花瓷盘。”
“嗯。”周妙懂了,肯定是想赏女主,顺带稍上了她。
感谢女主角。
周妙摇晃着手中的金球,走到了榻前的箱笼旁,她小心翼翼地收起了熏笼上的金链,打开了箱笼,摸出了其中的红木箱子。
盒盖打开,里面也是金灿灿一片。
五百枚金饼静静地躺在里面,可是金饼不大,又极为轻薄,即便是五百枚金饼若真要兑银两,也不知能兑多少银两。
周妙将手中的镂空缠枝金熏笼也轻轻地放进了红木箱。
能攒一点是一点吧。
*
秋雨绵绵,落过几场雨后,天气渐凉了。
将军府中,积攒了不少拜帖,求见殿下,多是前日里常来往的纨绔子弟。
这一日,天气将放晴,高攀带了一把古琴登门,与他同往的便是孟澜。
高攀眉飞色舞道:“此乃古琴‘啸月’,听闻殿下一直在寻此琴,某特意差人往锦州寻了来,献予殿下。”李佑白犹擅弓马,领的是将军衔,可绝非一介莽夫。东宫储君,可挽长弓,亦抚琴瑟。
高攀心想,如今他腿不能行,不若投其所好,将琴寻来。
话音将落,他抬头细看,李佑白面上果真浮现出一个可称和善的笑容,高攀忽觉春风拂面,受宠若惊。
“高二公子有心了,此啸月实难得见,你定是颇费了一番心思。”
高攀忙道:“殿下喜欢便是。”
李佑白转而望向孟澜,问道:“孟侍郎可好?”
孟父升迁后,在京中任礼部侍郎。
“家父尚好,劳殿下挂记。”
李佑白微微一笑,却听孟澜道:“先前某来将军府赴宴,便觉府中庭院美不胜收,不知盛秋之景焉有何不同?”
高攀一听,立刻附和道:“正是,今日难得天朗气清,若能聆听殿下亭台抚琴,自也不辜负啸月古琴了。”
李佑白又看孟澜一眼,口中道:“好啊。”
作者有话说:
恭喜中奖的读者朋友!
第41章
周妙将走进庭院, 便听到了前面不远处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琴音。
她顿住了脚步,问身后的秋雨和冬雪道:“今日府中有客人?”
秋雨:“奴婢这就往前面去问问。”
周妙等了一会儿,等来了秋雨的坏消息:“确实来了客人, 是仆射家高二公子,高攀,以及孟侍郎少子,孟澜。”
这个人怎么阴魂不散!
周妙当即掉头往回头。
冬雪不解道:“姑娘, 不去逛园子了?”
周妙摇头:“不去了, 不去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