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穿书打工手札(70)

作者:漠小兰 阅读记录

他打扮寻常,身上穿着黑色襕衫,不见丝毫纹路, 外罩青蓝裘,他额头的皱纹很深, 神情凌厉。

道七口中的经文突兀地停了下来。院中的人看清了他的面貌,表情各异,却又急不可待地埋低了头。

扑通扑通。

跪地声由远及近, 前排看清了的自然先跪下, 后排即便没看清, 也大致猜到了来人究竟是谁。

“参见陛下。”

李元盛。

这就是李元盛。

周妙随众人跪地, 垂低了头, 心跳越来越快, 袖中的双拳也不可抑止地颤抖了起来。

李元盛怎么忽然来了将军府?难道是听说斋日俗讲?

击鞠会已过月余, 不会是为了娴妃。

周妙安慰自己道。

“平身。”

“谢陛下。”

李元盛并未多看一眼院中的宾客,径自进了佛堂。

“父皇。”

李元盛上下打量着李佑白,目光最终停留在金轮车上,似笑非笑道:“你不必跪了。”

“谢父皇。”

李元盛错也不错地定不定看了看他。

李佑白的表情依旧疏淡,并不见哪怕一点点的刻意讨好。

自上一回宝华殿后,父子二人还没见过面。此刻再见,二人之间难见一星半点的温情。

李元盛只与李佑白说了短短半句话,转而望向了道七。

道七双手合十,拜道:“陛下。”

李元盛笑道:“禅师无须多礼,朕既来了,禅师便继续往下讲吧。

“是,陛下。”

待到皇帝落座后,道七复又继续俗讲。

他口中经文依旧,然而,在座众人的心境却已大不相同。

这一对父子疏远日久,皇帝之前从没来过将军府。今日忽至,令人不由揣测,难道大殿下复得皇帝爱重?罢黜太子,莫非真是暂时惩戒罢了。

孟侍郎抬眼只能望见皇帝的侧脸,只见他眉目舒展,孟侍郎不由心惊,他不动声色地在院中扫了一圈,皇帝今日出宫,看样子并未声张,算作微服私访,可跟来的禁军侍卫委实不少,他在西面廊柱一侧窥见了寻常装扮的曹来。

曹来能来,九千岁定是知情。

孟侍郎心中稍定。

午时至。

佛堂中的经文声停了。一卷讲闭,俗讲亦闭。

皇帝未开口留人,众人自不敢多留,乘着各家车辇各自归家去也。

李元盛却留了下来,破天荒地在前院与李佑白,道七用了斋食。

待到仆从换过桌上茶盏,李元盛适才不经意地问李佑白道:“朕听说你府中新添了不少人。”

李佑白答道:“父皇恩典,内侍监送来不少人。”

李元盛问的自然不是这个,昨夜丽嫔缠了他好一会儿,闹到最后,趴在他耳边,细声细气地说:“臣妾听说大殿下府中有个女郎生得极像娴妃娘娘。”

李元盛闻言,起初生怒,可细细琢磨,越想越觉荒谬,心中甚至升起了难以名状的怜悯。

于董舒娅之争,他自是胜者,而败者李佑白可笑又可怜,能想出这样的昏招,寻了个与董舒娅相像的女郎。

真龙才有五爪,伪龙四爪,三爪,长得再像也不是真的。

李佑白一降生便是太子,这些年不知好歹,不懂何为君恩,雷霆亦是君恩。

李元盛直白道:“朕说得不是奴才,说的是你府中与娴妃生得极像的女郎。”

只见李佑白抬头朝他看来,面不改色道:“不知父皇说的是何人?”

李元盛心知李佑白定会遮遮掩掩,索性开门见山道:“说的是沧县令周家的女儿。”

李元盛问过孟仲元,早已知晓了此人的来历。

李佑白的眼中终于生了一丝波澜,李元盛冷笑一声,吩咐他身后的陈风道:“将周家女郎请来。”

*

周妙听到来人传话,心想,完了。

李元盛要见她,难怪今日眼皮跳得厉害。

这一关要怎么过?

周妙脑中一团乱麻,一面想,一面重又戴上帷帽。

引路的仆从脚步匆忙,由不得周妙细想,转眼便到了前院花厅。

李元盛坐于上首,周妙进门前,飞快抬眼看了一眼李佑白的脸色,他眉头紧锁,嘴角紧绷,一张脸上是显而易见的嫌恶。

周妙的心情却奇异地平静了下来。

她好像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
她抖抖索索地跪到了地上,笨拙地朝前磕头,帷帽不慎撞到了地上,发出一声突兀的轻响。

“民,民女参见陛,陛下。”声音结结巴巴,细若蚊蝇。

这就是那个周家女郎?

李元盛出声道:“把帷帽摘了,抬起头来。”

说罢,只听她答了一声“是”,双手微颤地摘下了帷帽,她抬起了头,却也只是抬起了头,她的眉眼低垂,根本不敢看他。

她的表情泥塑一般地面无表情,嘴唇哆嗦,跪在那里,犹在轻颤,整个人像是怕到了极点。

李元盛瞥过一眼,颇觉无趣。样貌像是像,连眼角的泪痣都生得一样。

难为李佑白真能找到这么一个人。

可惜,似皮不似骨。

李元盛心中轻飘飘地拂过一阵失望。

一众嫔妃之中,董舒娅在他眼里总是格外有趣些。

她暗暗地恨他,却又不得不臣服于他。

然而,眼前的周家女郎,畏畏缩缩,眼神躲闪,与董舒娅比起来,就像鱼目之于珍珠。

更令他失望的是,李佑白不喜欢她。

他收留她却也不喜欢她。

他脸上的怔愣稍纵即逝,只在见到她面貌的第一眼。

他想到的究竟是谁,不言而喻。

其后便是失望,李佑白嫌恶地凝视着眼前的替身。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