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权臣的在逃白月光(289)+番外

作者:西西东东 阅读记录

温凝前些日子还在猜是楚珩,没想到竟然又是瑞王。

他真是……生生断送了自己的一手好牌啊。

惊讶之后又有些欣喜,如此重罪,瑞王不死也得去半条命,断不可能再重振旗鼓了。那么……她一直担心的宣平之乱,是不是就没有啦?!

当晚,温凝就拎着酒去了温阑的院子:“还是大哥厉害!敬大哥!”

温阑可没敢喝那杯酒:“不是大哥厉害,是我阿凝找的好夫君厉害。”湼

温凝偏偏脑袋,裴宥人还在大理寺蹲着呢,与他有什么关系?

“这些可都是你家夫君入大理寺前就安排好的。”温阑丝毫不邀功,“我只是顺着他给的线索去找证物罢了,连到底谁给我的线索都不知。”

温凝瞪大眼,继而又点点头:“嗯,我家裴大人是挺厉害的。”

温阑:“……”

想赶客。

“那军粮一事,你们如何打算的?”此前因着温阑经手疫症的事,她不好直接问,这军粮的案子,不是他的公务,与她多说两句应该无妨?

不想温阑叹口气:“不知。”湼

他只知当时裴宥是亲自去过南伐军营的,而那批粮食,确实是南伐军亲自送来,任谁都以为他是得了嘉和帝的允准才调用军粮,哪知回京后会有这么一出?

“恐还有一场硬仗要打。”温阑仰面喝了一口酒。

瑞王党羽是不敢再动,还有一个四皇子呢?此人连发国难财的事都做得出来,难保他对裴宥是什么态度。

竟然连温阑都不知道。

在梧西时,裴宥最信得过的便是温阑,连温阑都未知会,裴宥该不是……其实没什么对策吧?!

温凝又有些不安稳了。

回房之后“十六、十一、徒白”喊了个遍,身边并没有暗卫。湼

一直到沈晋进京那日,她更是有些坐不住。

不若……去找沈晋问一问?看看当初那批军粮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万一……万一裴宥真用了什么非正常手段取得那批军粮,她也还能……

温凝厚着脸皮想,实在不行,她还能仗着她与沈晋残余的一丝情分,请他酌情对此事慎言。

可这种事,裴宥定然是不喜的。

她之前也在他面前承诺过,以后不会再见沈晋了。

温凝在香缇苑坐立难安,别说睡觉了,饭都吃不下。若不去找沈晋,明日他去大理寺话一出口,那便是一锤定音,无法更改了。湼

若去了,她如何同他讲?又以何身份同他讲?

犹豫了一两个时辰,温凝还是决定出门。

不说要沈晋说什么违背事实的话,她去弄清事情原委,心中总有些底不是?

她换好衣服,喊上了菱兰,打算披个挡住脸庞的斗篷,悄无声息地去,再悄无声息地回来。

人还没出香缇苑呢,久违的十六来了,和上次一样,沉默地单膝跪地,举着一封信笺。

终于又给她传消息了!

温凝喜出望外,接过来便匆忙打开。湼

一如既往的熟悉字迹,一如既往的只有一行,这次灯烛未灭,倒是白纸黑字的,比上次更加清晰——

“敢去见小妾,腿打断。”

温凝:“……”

第166章 花烛可备好?

骠骑大将军回京,带着南伐军中地几个重要证人。瘹

京中视线瞬间从瑞王一党转移到此前议论纷纷的“骗取军粮”一案上。

假传军令,伪造军印,骗运军粮,民间为此吵翻了天。

一说疫事情态紧急,特殊境况特殊处理,裴世子冒天下之大不韪,无非也是为了百姓,若没有那批军粮,百姓们岂不等着饿死?还不算因百姓恐慌外逃,导致的疫症外溢带来的损失。

一说律法如山,假传军令、伪造军印、骗运军粮,无论哪一桩,拿出来都是要命的罪,若此次“特殊情况特殊处理”,下次是否也有人可以因为“特殊情况”公然挑战律法?

也不乏有人大放厥词,嘲裴世子此举,沽名钓誉罢了,若无利可图,他哪会单单为百姓而犯下这样的大罪?

争吵的同时,人人都盯着大理寺。

骠骑大将军沈晋,当时负责运粮的统领吴纲,南伐军的严姓押粮官,一早就入了大理寺,与裴世子一道,四人分开同审。瘹

中午时,便有消息传出来。

说那严姓押粮官咬定当时他凭文书放粮,可事后发现文书不对,仔细核实后发现文书上的军印乃是假造,随即呈上一份调粮文书。

负责运粮的吴统领只道当时照文书取粮,亦照文书送粮,文书已于当夜交予押粮官,事出紧急,他并无法确定当时的文书是真是假。

而裴世子对此淡漠得仿佛事不关己,只有一句话:朝廷如何判,他都无异议。

“所以啊,这问题的关键,就落在了沈将军的头上!”茶馆里,不知何处得来消息的人被围得水泄不通,“那文书上的军印,的确是假的,只要他一句对此事毫不知情,裴世子的罪便板上钉钉,再推脱不得!”

“你们猜,沈将军是如何说的?”那人跟说书先生似的,竟然卖起关子来。

周围响起嘘声,叫他快些说下文,也不乏有人嘀咕:“这沈将军和裴世子,说起来还有些龃龉罢?国公府的世子夫人,此前不是曾与沈将军有过婚约?”瘹

围拢的百姓议论声更甚,只那知晓内幕的人悠悠喝了一口茶,继而道:“此案大理寺卿亲审,陛下亲临旁听,沈小将军一身正气,当即朝陛下行跪拜大礼,称运粮文书由他亲自签发,他亦知裴世子既无陛下手谕,亦无陛下口谕,‘骗用军粮’不实,‘挪用军粮’却是真,他愿与裴世子共领罪罚!”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