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成回城知青的对照组(101)
“我们家的膏药都传承几百年了, 药效那么好, 来买过的人都说好!我们自己都有, 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去买别人的?那个苏半夏家的膏药是浪得虚名。”
何明见自家侄女油盐不见, 本身就因为苏京墨不愿意卖方子的事情上火了, 现在看到侄女这态度, 顿时不满了。
他冷着一张脸,问着:“别扯那些有的没的。我们家的膏药方子好不好, 跟苏家的相比怎么样,难道我不比你更清楚一些?”
“我就问你一句, 你帮不帮我约你同学出来?”
自家小叔的眼神很有胁迫性,何赤勺都有些不敢看小叔的眼睛了。
“小叔, 不是我不愿意帮忙。”何赤勺仍是推脱道,“而是我跟苏半夏不熟。我约她的话,她肯定是不愿意出来的。”
何明见此, 不再说什么,拂袖而去。
何赤勺站在原地, 看她小叔头也不回,最后只得在原地跺了跺脚, 回学校了。
苏半夏对此一无所知,不过就算知道, 她也不会关心这事。
那膏药的方子她是不可能卖出去的。
卖给别人,还不如自己建厂批量生产,即便没有建厂的能力,她也可以多请几个人,弄个小作坊,专门生产这些膏药。
卖是不可能卖的,谁来都是这样子。
她不再想这事,除了学习之外,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中医传承系统上。
她也不知道还能跟这个系统绑定多久,当然得在绑定的时间里努力学习系统上的知识。
这个中医传承系统简直比图书馆还是好,并且很便利,还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病人供她模拟诊治。
这日,苏半夏正从外面自习回来,刚想打桶水洗一把脸,就算到林湘婷走过来,捅了捅她的胳膊,小声地问着她:“何赤勺最近怎么了?怎么老是看着你?并且她的眼神有些奇怪。”
不能用奇怪来说,用愤恨来说更加准确一些。
苏半夏闻言,往何赤勺那里看过去,却见何赤勺立刻转移视线。
她不在意地说:“没事,不用搭理她。”
处得好,她们就是朋友,处不好就是过客。她跟何赤勺处不好,虽说是同个寝室的,但是跟陌路人一样,没有必要关注何赤勺的眼神是怎么样的。
林湘婷点头,没有再说。
梁珠抽空回了趟家里,先是看了一下店里,而后这才问着正在药柜前捣药的老爷子:“今天那个何明没有过来吧?”
她说着,伸出手去接过苏京墨手上的药捣,自己上手帮着。
苏京墨摇头,说:“倒是没有。他来也没有用,这膏药方子是祖传下来的,我怎么可能卖掉?卖掉的话,死后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?”
“嗯。”苏半夏应着,“他侄女跟我同个寝室,据我舍友说,她今天看我的眼神怪怪的。”
“不怕。”苏京墨应着,“现在是法治社会。他何家再有能耐,也抢不到我们的方子。”
若是几年前又或是旧社会那会儿,倒不好说,但是依现在的局势,何家人不敢明抢。
暗夺就看何家人有没有那么本事了,不过目前看来,应该不成的。
苏半夏点点头,又问起苏京墨今天有没有病人。
“病人倒是不多。”苏京墨应着,“大部分都是老顾客。不过这事急不来。店铺什么的都是自家的,不用租金。光靠这些老顾客和卖膏药的钱,足以支撑下去。”
“回头我们把祖传的消食丸也弄出来,届时,就算没有病人,光靠卖药,也足以生存下去。”
苏京墨说到这里,很是平静。
苏半夏看得却有些不是滋味,一个中医馆,若是光靠卖药生存的话,对她爷爷来说,还不如当一个普通的医生。
“再看看。”苏半夏说着,“爷爷您的医术那么高超,口碑又好,我们医馆的生意会好的。”
苏京墨点头。
第二天苏半夏才来到学校,林湘婷就找了她出来,当场就订了100贴风湿膏药。
“100贴?”苏半夏一听这个数量,第一反应的不是欣喜,而且有些质疑,“你要那么多膏药做什么?”
“不是给我自己用的。是以前一起住的知青托我买的。”林湘婷说着,“之前我不是从你这里买了一些膏药给给他们寄去吗?他们用得好,所以又写信给我,托我再买一些给他们寄过去。”
“这一次要这么多,是因为这个知青跟当地人结婚了。她一直生活在我插队的那个大队里。那个大队湿气重,所以很多人得风湿。她这一次购买那么多,除了给自己用之外,还是帮着大队里人购买的。”
“半夏,这一百多贴风湿膏药,你方便做吗?”
苏半夏想也不想就点头,说:“一百贴而已,肯定能做得出来的。不过,你要得急,要等两天。”
“医馆里只有我爷爷一个人,他既要给病人看病,又要制作膏药,没忙得那么快。”
林湘婷见苏半夏说做得出来,松了一口气,说:“能做得出来就好。多等两天没事,等半个月都行。”
只要能买得到,别说两天了,等半个月一个月她都等得。
晚上,何赤勺就听说了这一件事,她这会儿再也忍不住了,说着:“林湘婷,你要购买膏药的话,应该去正规的医馆购买,去买一些三无产品做什么?浪费钱而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