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成回城知青的对照组(91)
他也看到那一双手了。
之前在农村参与改造的时候,这样的双手他见过很多很多,对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,他刚才都决定了,半夏若是不收的话,他自己出面将这些药材给收下来。
没想到半夏最后还是收了。
“你做得对。”苏京墨赞许道。
被自家爷爷这么明晃晃地夸奖,苏半夏有些不好意思。
接下来又来了几波人过来卖药材。
大部分苏半夏在看过药材之后,都收了,但是有一个瘦小的老人背过来的药材,看着品相很好,但是苏半夏却是不收。
“为什么不收?”那个老人皱紧眉头质问着,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光。
他又瘦又小,背佝偻着,脸上一道又一道的皱纹,看着极为可怜。
“你这药材的品相看着很不错。”苏半夏看了一眼那一担黄芪,说着。
“那为什么不收?”那个老人急急地问着,“刚才那人挑来的黄芪你都收了,为什么不收我的?”
苏京墨本来是在药柜那里忙活,将炮制晾晒好的药材放入柜中,此刻听到有争执声,怕苏半夏自己一个人搞不定,便走了过来。
“因为你这些黄芪是用硫磺熏过的。”苏半夏一字一句地说,“质量不过关,我为什么要收你的?”
“为了能让药材更加新鲜,品相更好,所以你用硫磺熏这些黄芪,破坏它的药性,导致黄芪的质量不过关。这样的药材,白送给我们医馆我们都不会要!更不会说用钱买了。”
那个老人一听,浑浊的眼睛闪过一抹不可置信,他失口否认,说:“不可能!我怎么可能会用硫磺熏?”
苏半夏却没有跟他争辩,而是从担子里捡起一块黄芪,放到鼻子低下闻了闻,说:“这黄芪有淡淡的硫磺味,不信,你自己闻一下。”
“想要诓人的同时,也不想想,我们家是做什么的?难道我们开医馆的,连药材有没有被硫磺熏过都分辨不出来吗?”
若她只是一个小萌新,她肯定是分辨不出来,但是她不是啊。
在系统里,她不知道闻过多少药材,不知道炮制晾晒了多少药材,怎么可能闻不出来?
苏京墨一听,眉头皱得老紧,从那一担子的黄芪中随意拿起一条黄芪,放到鼻下闻了起来。
果然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硫磺味。
他气得将这一根黄芪直接摔回了担子里,冷着一张脸说:“老哥,你这就不对了。这硫磺熏过的药材,你怎么能挑过来卖给我们?我们这是开医馆医治病人的,不是开医馆害人的!”
“挑走,挑走,你赶快把药材挑走!要不然我们就报警了。”
那个老头见苏京墨的态度很坚决,撇了撇嘴,而后挑起担子,转身离开了医馆。
他一走,苏半夏觉得空气都清新多了。
这是她验收药材第一次遇到有熏硫磺的情况。
“爷爷,你说为什么那些人要用硫磺熏药材呢?”苏半夏皱紧眉头,问着,“就是为他多赚一些钱而置别人的命不顾?”
“这是为了让他的药材好卖一些。”苏京墨叹了一声,应着,“熏硫磺的话,药材的品相会更好一些,也容易卖一些。有些采购辨别不出药材是不是用硫磺熏过,他们采购的药是按品相来采购的。品相好一些,价格也会好高一些。”
说到这里,苏京墨徒然愤怒起来:“这些人,为了钱,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忘记了。”
“之前那个撒谎的,明明是种植的药材,非说是野生的。现在这个更过份,竟然用硫磺熏过药材。”
“中医就是被这些人给败坏的。”
苏半夏叹了一声,没有说什么。
“药材有问题,一律不收。”苏京墨重重地强调,“宁愿购买价格高一些的药材,也不会有问题的药材。”
苏半夏应是。
看到乖乖巧巧的苏半夏,苏京墨脸上的神情缓和了一些。
“半夏,你今天表现不错。”苏京墨对苏半夏竖起大拇指,夸奖道,“那些黄芪里面的硫磺味很淡,不细闻,根本就闻不出来。你收购药材的时候,认真负责,很棒。”
苏京墨是真心夸奖苏半夏的。
他在苏半夏现在这个年纪里,也能像苏半夏这样辨别出药材的好坏,但是他与苏半夏不同的是,他从小就学习中医,与药材为伴,十几年的学习,能辨别药材的好坏,那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只是半夏却不同,半夏虽说小的时候也跟着他一起学习中医,但是半夏去苏参那里住了五年,又到农村耽搁了三年,去年暑假才跟着他继续学,能达到如今这地步,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天赋就能做得到的。
苏半夏的刻苦和努力苏京墨看在眼里,他由衷觉得自豪与骄傲。
苏半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。
爷孙两人又继续将买到的药材一一地归置好,有些药材还没有处理,苏京墨让苏半夏放手去处理,该晾晒的晾晒,该炮制的炮制……
“宿主正确识别药材的特性,能很好的分辨北柴胡是种植的,而非野生的,奖励20积分。”
“宿主正确分辨药材的优劣,奖励10积分。”
“宿主正确晾晒当归,奖励5积分。”
……
零零碎碎的积分陆续到账,听到这“叮”的一声,苏半夏感觉自己的心都要飞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