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妃重生:殿下,我有病(240)
海棠轻声说着,皱起了眉头,比先前更加强烈的痛疼又一次从腰下袭来,瞬间蔓延到她的四肢身体,侵噬进她的骨骼。那痛疼像个魔鬼,伸出无数的爪子拉扯她的五脏六腑,生生地要将她撕裂。
“要生了,要生了!”
她听见稳婆们穿梭地跑了起来,两个围在床边的大喊着:“用力,侧妃用力!”
……
正衡二十八年……
不,应该是景和元年,八月十九。太子秦琰登基,年号景和。
他在长长的仪仗簇拥下,走至大正门前的法坛,祭了天地祖宗,又继续前行。
大正殿从来没有如此高高在上,秦琰的明黄色礼服龙袍在身后拖出数丈,十二垂冕旒随着他行进的脚步微微晃动,俊雅贵气的容颜在贯玉后若隐若现,显出无上的威仪逼人。
文武百官与王公贵族们按品阶分列两旁,个个凝神屏气,目送着新帝从自己身前走过,向高高的台阶走去。
九十五级。
秦琰走了二十三年。称帝的路上,无数与隐忍与艰难,还有亲兄弟自相残杀的血痕。
最终,却是最有耐心的他,缓缓地登到了最顶端。
第227章 君临天下
大乐鼓吹四起,百官就位,三跪九叩,唿声震天。
礼毕,乐止,顿时寂静到空灵。
秦琰在龙椅上远远望去,帝国上下,浩浩汤汤。纵然他已实际掌控这个帝国不短的时间,可从今天起,他将以一己之力,担起数万万大良国黎民百姓的生计。他将是这个帝国的天,他的小小一个举动,微微一个心思,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命运,都有可能改动歷史。
这副担子异常沉重。
转头间,贯玉垂帘轻轻叩击出珠玉之声。内阁重臣捧上宝玺,高捧过头顶,由礼官接过,小心翼翼地放于宝座前的仪案之上。
又有一重臣上前,轻轻地揭开宝玺锦盒,请新帝在诏书上印玺。而后百表称贺,典仪初成,整个登基仪式克制而又隆重。
按例,在接受百官朝拜后该移驾寿康宫正式册封皇太后。景和帝的登基略有不同,后宫有两宫皇太后。
早在正衡帝受刺激卧床不起之后,秦琰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与几位辅臣商议后,在寿康宫的又东侧,划出一大块地兴建了福熙园。太皇太后已于日前迁往福熙园颐养天年,而寿康宫中闲置之久的西宫也重又启用,两位皇太后分居东西二宫,倒也算是既统一又独立。
秦琰卸了累赘的礼服,更换了龙袍,又换了九垂冕旒,顿时轻便许多,在礼官的引领下,被仪仗簇拥着往寿康宫去。
两宫皇太后已身着礼服,头戴凤冠,端坐在寿康宫大殿等候新帝前来。宫中早就将寿康宫的大殿重新布置,并排放着两张宝座,以便两宫皇太后并列而坐。生母皇太后挺直了嵴背,圣母皇太后也不甘落后,暗暗又正了正礼服。
数位公主也都盛装站在殿内,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。
册封诏书早就准备好,一切都不过是在礼官引领下必须完成的仪式。就在秦琰按部就班地完成着繁琐的册封仪式时,盛装站在一旁的永柔却心急如焚。
她昨日在宫里就没回驸马府,因为被生母皇太后看住,不许她乱跑,她没法子再去玉明殿,一大早实在放不下,遣了个宫女去打听,却回来说崔氏折腾了一夜,好不容易要生了,却是个难产。
秦琰当皇帝了,此刻世间再没有“太子侧妃”,崔海棠从今往后只有一个称号——“崔氏”。
一听说海棠难产,永柔立时就要冲出去,被生母皇太后一把拦住。
永柔急得跳脚,哭道:“海棠姐姐是催生的,拼着自己的性命保了这个孩子,如今这个难产,我也不晓得会不会送了她的命,又或者送了孩子的命,我生怕现在不去,往后会见不到海棠姐姐。”
生母皇太后啐道:“太不懂事。我已经请了最好的稳婆,给了最好的药材,还要怎的折腾?典仪天一亮就开始,误了时辰,到时候缺了你一个,影响了大良朝国运,你担得起?”
这顶帽子一扣下来,实在太大,永柔脑袋小,哪里担得住,只得委委屈屈哭了一阵,又委委屈屈地擦干眼泪站到寿康宫大殿来。
望见秦琰不紧不慢地又是叩头,又是听训话,而两宫皇太后说话慢吞吞,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迫切的心情在等待。永柔真是悲从中来。
为你生儿育女的女人如今生死未卜啊!你却在这儿玩这些形式!
不由得多瞪了秦琰几眼。
秦琰一下子就接住了永柔投过来的不友好的眼神。
自从永寿去了西昌国,永柔就是与他感情最好的妹妹,也是他最看重的妹妹,怎么今天的眼神少了往日的依赖与崇拜,变得不满起来?
再仔细一看,永柔双眼红肿,明显是哭了很久的样子。
不知怎的,秦琰心中咯噔一下,隐隐有了些不太好的预感。
趁着公主们一个一个上来行礼的时候,轮到永柔,秦琰低声问:“谁欺负你了?”
永柔摇摇头,不说话,却也不走开。
秦琰更觉不妙,又逼问:“你哭了,为什么会哭?”崔海霖是绝对不敢欺负永柔的,而今日是一个天大的日子,宫里的人更不敢欺负她,万一误了登基大殿,谁也担不了这个责任。
永柔不敢回答,不由得望向生母皇太后。
生母皇太后已发现永柔在秦琰跟前踌躇不去,暗暗觉得不好。
登基仪式虽已结束,可整个大典却还未结束,且不说眼下寿康宫里里外外聚集着那么多官员与皇族,就是在大正殿,文武百官也都还在等候他们的新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