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妃重生:殿下,我有病(243)
秦琰温热的大手握住海棠冰冷的小手,像是给了她无穷的力量。本已精疲力尽想要放弃自己的崔海棠,陡生希望,一把握紧秦琰的手,弓起身子,将体内残存的最后一点点力量尽数逼出,“啊——”地一声,哭声凄厉。
“哇——”一阵婴儿啼哭,却是响亮而喜悦,响彻云宵。
生了,侧妃生了!
“恭喜殿……恭喜皇上,恭喜侧妃,是个小皇子!”
恭喜得太激荡,称唿已经完全乱了。可没人计较这些。
“殿下……”海棠还想说些什么,却如被抽走了魂魄一般,瘫软地昏了过去。
秦琰只觉得手中一沉,来不及去看刚出生的孩子,只顾大喊着:“海棠,海棠你怎么了?”
楚潆赶紧上前诊视,而后安慰秦琰:“皇上,海棠姐姐是虚脱了,请皇上移步,好让嬷嬷们做些处理。”
秦琰坚决不愿离去,拉着海棠的手死死地不放。
“皇上,您这样会影响她们救治海棠姐姐。您就放心在外等候,这儿一收拾好,我们立刻请您进来。”
也是急了,秦琰顾不得自己已是天子威仪,死皮赖脸地想赖在内室。楚潆与碧云好说歹说,才把秦琰给半推半哄地弄到了外间。
不多时,稳婆抱着已包裹了襁褓的小皇子出来给秦琰看。
秦琰望过去,不由心里一阵揪痛。
他太弱小了,与秦湘、秦潼出生时的健壮漂亮完全不同。许是不足月的缘故,小皇子脸皮红红的、皱皱的,眉眼看不甚清楚,稀疏的头发还沾着浑浊的羊水贴在头皮上。
“朕能抱一抱吗?”他有些忐忑地问。
稳婆也有些不敢,虽是将小婴儿递了过去,却是小心翼翼,双手一直张着,随时打算接过来。
“龙生九子,各有不同。果然这为娘的心术不正,孩子也长得比旁的孩子丑陋。”
太皇太后可不顾里屋的崔海棠会不会听到,嫌弃着孩子的长相就跨进玉明殿的大门。
秦琰皱起眉头,初为父母,最在意的就是旁人说自己孩子丑,而且是这样在众人面前说,让秦琰觉得尤其刺耳。
“皇祖母怎么来了。孙儿原本想不打扰皇祖母清修,所以特意让人不要以俗事烦您。”
太皇太后听了,不气反笑:“你是新帝,放着登基大典不去,来看一个庶人生孩子,真让人匪夷所思。”
“大典可以缓一缓,皇祖母身子硬朗,回头再见礼也无妨,可生孩子缓不得,老天说在哪一刻,他就在哪一刻。”
第230章 新老对决
殿内的气氛有些紧张,跟随而来的众人大气都不敢出。更多的皇室勋贵与朝中重臣们,则悄悄地跟来,站在玉明殿外等候消息。
这是大良朝不同寻常的一天,经歷了正衡帝二十多年的统治,终于迎来一位年轻的帝王。
可就在举国上下盼着这位年轻帝王推陈出新、好好作为一番的时候,他竟然从登基仪式上跑了。所有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皇族官员们,纷纷莫名兴奋,他们既震惊于新帝的任性,又担忧大良朝的未来,更好奇丢下登基仪式后,太皇太后会是什么反应。
谁都知道她还是太后的时候,一直都是正衡帝背后一双无形的手,遥遥地掌控着这个帝国的政令。
没想到登基头一天,新帝就不大听使唤啊。
到底是雏凤清于老凤声,还是老当益壮?在这场家长制与首长制抗衡的对决中,到底谁能笑到最后?
真是大有看头啊!
太皇太后心里清楚,自己的曾经再辉煌、经验再丰富,也是“太皇太后”,与新帝又隔了一层。歷来若是新帝年幼,太后与内阁辅臣的确可以名正言顺地摄政,可生母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这方面的意愿显然不太强烈,而景和帝已二十三岁,也完全谈不上年幼。
名不正、言不顺的太皇太后只有唯一的一个理由可以干涉秦琰,就是——她是长辈。
“这会儿,生也生了,看也看了,是不是该回到前朝去了?”
秦琰摇摇头,任性到底:“孙儿还没跟崔氏说上话。”
太皇太后早已气得七窍生烟,只是不能在众人面前发作,冷冷地道:“与朝臣说话更重要。”
秦琰却并不理她,只问屋里的人:“里头可收拾好了?海棠可苏醒了?”
太皇太后知道今日必不能善了,低喝道:“都出去!”
这刀光剑影、山雨欲来的架式,众人也掂出了厉害,有人主动退了出去,有人默默地上前,将不主动的请了出去,片刻,屋里的人倒是走了个干净。
秦琰朝怀抱皇子的嬷嬷道:“你把孩子抱进去,若海棠醒了,让她也看看孩子。辛苦了太久,她还没望见孩子长什么样。”
嬷嬷依言退下。殿内只剩了秦琰与太皇太后二人。
“皇祖母可是有什么重要的教诲,不能教旁人听见,得单独与孙儿说?”
太皇太后冷着脸,语气不善:“哀家给了你脸,你也要有数,别搞得当众不好看。”
秦琰的脸比她还冷:“孙儿不要脸,皇祖母有什么尽管来。”
此话一出,太皇太后有些震惊,不由地望了一眼秦琰。他向来都是内向温顺的,纵然自己知道他也有城府与心机,总以为他终究还是个温和的人,竟没想到也会说如此无赖的话。
对付无赖,通常都只有直接压制。可偏偏他是皇帝,没法压制。
皇帝耍无赖,真是让人棘手啊。
“皇祖母怎么又不说了?虽然孙儿不要脸,但听完再走的耐心还是有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