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妃重生:殿下,我有病(263)
永寿对于正衡帝来说,只是众多女儿中的寻常一个,都不会多看一眼。但对景和帝来说,却是唯一的亲妹妹,更别说还是当今圣母皇太后的亲生女儿。
西昌国要是安份守己还好,眼下若真的不识好歹想再求娶一位,便是摆明了不将永寿公主放在眼里,别怪皇帝龙颜一怒,直接发兵打了过去。
众臣走后,秦琰感觉沾了心事,想要去跟圣母皇太后说一说此事。
圣母皇太后自从荣升皇太后,愈加养尊处优、心宽体胖,坐在寿康宫的宝座上,宝座恨不得都有点嫌小了。
听秦琰说西昌国来了使臣,赶紧问永寿在那边怎么样了。
秦琰摇头:“儿臣暂时不知详情,只知数年来未曾生育,想过也是颇有委屈。儿臣前来,是要跟母后先知会一声,西昌国的使臣,儿臣打算晾着……”
圣母皇太后一惊:“已是生存艰难,再惹恼了他们,承受的岂不还是永柔?使不得!”
秦琰正色道:“儿臣正是要惹恼他们。没有理由,儿臣无法开战。”
圣母皇太后倒吸一口凉气:“你……你要开战?”
虽说边疆一直零星骚扰不断,到底大良朝也是好多年没有正经打仗了。新帝登基就开战,会显得好武,不一定是好事。
“西昌国君好战荒淫,始终是个心腹大患。儿臣的想法也不是一日两日,这回使臣前来是想再求娶一位公主,儿臣心下实在不能再忍。国家要有国家的威严,一味忍让并非良策。但主动开战的确容易落下话柄,故此……”
圣母皇太后听明白了,皇帝要的就是激怒西昌国,只要西昌国一有动作,这边再出兵,就是反击,而非出击。
“你是皇帝,你拿主意。”
圣母皇太后对政事和军事没有什么见解,以前全听正衡帝的,现在全听儿子的。
秦琰道:“此事还请母后藏在心里,对谁都不能声张。儿臣之所以知会母后,是怕母后骤闻之后担心永寿,万一母后想不开,来找儿臣行阻挠之事,儿臣便不好办了。”
圣母皇太后听明白了,皇帝的意思就是,我告诉你是为了让您以后不要闹,反正我自有主张,您等着看结果就成。
是尊重,也有些隐隐的告诫。圣母皇太后点头:“母后总是不拖你后腿的,朝政上的事儿,母后信你,放手去干吧。”
总算,母后大人还是十分通情达理的……
“不过……”
秦琰一听,一颗心又提起来,看来母后大人还没说完啊。
“不过,前朝的事儿母后不问,后宫的事儿,母后却不能放任不管啊。”
“后宫很平静,潼儿湘儿都很好,源儿也比刚出生的时候结实多了,母后不用担心。”
圣母皇太后微微皱眉:“你这一个月,一次都没召幸嫔妃吧。”
唉,皇太后管皇帝的“房”市,总是让人尴尬而又无奈。
第249章 秦潼病了
面对母后的殷切期盼,秦琰只能好脾气地解释:“儿臣初登大宝,好多政事都要亲力亲为,目前无暇顾及。”
“勤政是好事,母后打心眼里高兴。只是,古往今来,从没有哪位帝王勤政到后宫都不顾。家国家国,皇帝的家事,也是国事。眼下是母后提醒你,别等到朝中议论纷纷,那就难堪了。”
“是,儿臣记住了,一定会抽空去的。”
圣母皇太后一听这回答,就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——敷衍。
“刚刚你还说潼儿湘儿都好,也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去看了……”
这个秦琰倒是有发言权,他再忙,每天早上都会派人去后宫问问三个孩子的情况。便道:“儿臣的确今日未曾亲去,但凤仪宫和锦秀宫,儿臣早上都派人去问过了,潼儿和湘儿睡得也好,吃得也香,很是活泼。”
圣母皇太后却不以为然:“你也知道是早上,这会儿都快傍晚了。潼儿病了,你这个当父皇的,也该去关心关心才是。”
秦琰一惊,问道:“怎么会,也不过这大半日的功夫……”
“小孩子生病,都是来势汹汹。午间贤妃派人去找你,却说你去了蕴秀宫……贤妃是个识趣之人,知道崔氏今日头天搬至蕴秀宫,不想去惹人厌,所以来哀家这儿求助,这会儿不知怎样了。”
说完,还向秦琰投去一个责怪的眼光。
崔海棠搬到蕴秀宫,完全是秦琰一意孤行,宫里三个哀家都不同意。太皇太后冷哼,生母皇太后默不作声,圣母皇太后出言相劝,但都没能让秦琰回心转意。
尤其太皇太后,对蕴秀宫简直敏感,咬牙切齿说那是妖宫,住进去的嫔妃没有好下场。
秦琰偏不信那邪。
今儿才头一天搬过去,秦琰就迫不及待地过去庆贺“乔迁之喜”,而且还逗留了一下午。圣母皇太后倒不是不让他临幸崔氏,反正只要是儿子,谁生都一样。但崔氏才刚满月,就是要生眼下也怀不上啊,还要不要命了?
所以你皇帝在一块休耕的土地上扑腾什么啊,后宫那么多肥沃的土地嗷嗷待种的,你就不能开垦开垦?
被圣母皇太后一句责怪的话,和一个责怪的眼光扔过去,秦琰万分不自在。他从小没受过多少父爱,知道孩子没有父爱的苦,原是想再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经歷这般苦楚的。
“是儿臣疏忽了,儿臣这就去锦秀宫……”
话才说完,一个宫女进来,秦琰瞧着面熟,倒像是顾绮影身边的人。
果然,是素琴过来汇报秦潼的病情的。
听她一说,秦琰才知所言非虚,秦潼午后开始发热,倒是染了风寒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