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宠妃重生:殿下,我有病(317)

作者: 艾秋 阅读记录

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云惜华这次的震惊比刚刚更甚。

“贤妃得了什么病?怎么连大皇子都送走了?”

秦琰皱了皱眉:“怎么叫送走,皇子们放到教养司,也算是宫里的惯例。”

云惜华倒是一时语塞,这话的确是自己说得不对,尴尬道:“臣妾是太震惊了。贤妃昨儿还好好的,怎么突然就病得这么重,要不要臣妾前去看望一下?”

“不用了,她的病会传染,不然也不要将潼儿搬出来了。且让她养着吧,一应用度不减便是。”

云惜华突然从这句话里头听出了玄机。

若真是病了,用度应该是只增不减,皇上这么说,倒像是一种宽恕。

她试探地问道:“贤妃……不是犯了什么事吧?”

秦琰冷声道:“你身为后宫之主,朕先前又给了你那么大的权利,后宫有人屡屡犯事,您竟毫无察觉。究竟是能力有限,还是故意纵容?”

一句话,问到云惜华冷汗涔涔:“皇上恕罪,是臣妾失察!”

当然不能承认后者,失察最多批评一顿,故意纵容那就是帮凶了。

那云惜华,没有蠢到那个地步。

秦琰没将话说透,有些话不能说透,就如他不能亲口承认顾绮影是被软禁,而非真的生病。

“希望你真的只是失察。贤妃的病,来得突然,朕原本是要与她好好追究一下的,眼下,倒也不好对一个重病之人苦苦相逼。后宫如此不宁,朕有责任,希望你也好自为之。”

话,虽然说得云里雾里,但云惜华听懂了。贤妃事发,但皇上念在旧情份上,放过了她。“贤妃”虽还在,却已是只能存在于锦秀宫,无法再越到锦秀宫之外展现她的贤良淑德了。

只是可惜,她原本以为顾绮影可以撑得更久些,毕竟她的手段是自己远远不如的。却没想到,终究也落败在崔海棠的手下。

第299章 独登高楼望尽秋意

云惜华含着难言的恨意离去,想想还得去关心那个跟自己从来没亲近过的秦潼,心里也是万般不服。

秦琰后脚就去了大理寺。

大理寺今儿审的正是内务府那些人。秦琰没有露面,也不宜露面。他坐在屏风后,听大理寺那些官员们审理内务府嫌犯。郭四海就立在他身边,时不时地,也给低声解说一二。

虽说郭少卿回避了,但大理寺的官员都是办老了案子的人精,人证物证轮番上,心理攻势和行刑逼供也毫不手软,只听了两三个,秦琰就知道自己不必再听下去了。

他并非看不得那些残酷的刑罚,更何况与刑部或行刑司比起来,大理寺这点儿手段真的最在审、不重刑。他只是从这两三个人的供词里,就已经听出了真相。

事情太明了了,何止是一件礼服、何止是一个贤妃,内务府这样一个服务于皇宫的重要司局,已经被这帮正衡朝遗留下来的蛀虫们弄得不成样子。

秦琰道:“郭爱卿,这事儿还是你办吧。”而后,悄然离开。

他回了皇宫,却并没有回大正宫。

大正殿的城楼上,秋风萧瑟,秦琰独登高楼,极目远眺,皇宫的浩大巍峨、市井的纵横阡陌、远山的肃然沉默,一切都尽收眼底。

他不禁想:父皇究竟给了朕一个怎样的大良?它看似繁华强盛,实则千疮百孔、危机四伏。

西昌的使节步步紧逼、交到他手里的国库远比想象的更为空虚、治河依然任重而道远、官员腐败触目惊心……

是啊,京城的百姓依旧是安乐的。因为他们在天子脚下,所有大良朝的官员都不允许他们不安乐。

秦琰不是已故太子,不是庆王,他是一个曾经在民间走了那么久的办实事的人,他太清楚这城楼之上,能望尽京城,却望不尽天涯。

身后响起一个低沉的声音。

“秋风凉了,皇上还是少看秋色,触目憔悴,只会让皇上心生悲凉。”

秦琰转身,望见楚白川在身后。

自秦琰登基,数次想让楚白川外出为官,都让楚白川力辞。他说,他无意入仕,只要皇上需要,他愿意留在京里,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留在京里。

秦琰给他赐了宅子,离皇宫甚近。秦琰觉得,自己的确也需要这样一位宜师宜友的布衣知己,或许楚白川坚持不愿意为官,也是有他的骄傲,毕竟君臣之间,就难再谈友情。

“白川,当皇帝不快乐。真的。”

楚白川却丝毫没有被他这惊人之语吓到,平静地道:“皇上的不快乐,并非来自于您当了皇上。您理政多时,对这些魑魅魍魉早就有了预见,再毒,也毒不过人心,皇上您是最清楚不过的。”

“也许吧。以往知道这些,朕能正视、能解决。今日却突然觉得异常地憋闷。”

楚白川知道秦琰的心结,微微叹息一声:“皇上,在下已经听说,贤妃重病,锦秀宫已经闭宫了。”

“是啊。其实她不是重病,她犯了错,朕再也不想看见她了。”秦琰实话实说,他不想瞒着楚白川。楚白川比旁人知道得更多,他心中的苦楚,也唯有楚白川可以略解一二。

楚白川点点头:“如此说来,在下倒是可以略微猜到皇上为何今日尤其消极。”

“为何?”

“在下记得皇上曾经说过,贤妃是您儿时旧识,曾解你心中怨结,助你走出最艰难的岁月。从那时起,在下便知道,您对贤妃有一种特殊的情感。可是,您又曾说,发现如今的贤妃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位小女孩,她让您有了陌生的感觉,而您也曾因为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心生愧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