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重生八零:改嫁隔壁首富(129)+番外

作者: 酒六 阅读记录

家属们全都松了一口气,纷纷喊着“余医生仗义!”

一个大男人抱着儿子手足无措,“余医生!我儿子高烧了浑身发抖,能不能先给我看看?”

他旁边的家属们一见,“余医生!这个小孩儿真抽搐了!你快来!”

余妙音跳下椅子,往排队的队伍跑去,“闫三,把我的银针拿来!”

“周护士长,把小朋友的衣服解开散热。”

周围的家属们自发地解开自己的棉袄和外套,就地铺了一个病床,余妙音将孩子侧卧在一侧,伸手压住了小朋友的舌头,以防咬伤舌头或者舌头反坠导致窒息。

“师父,银针。”

余妙音单手捻针,“闫三,十指。”

闫三将孩子的十指举起,余妙音点刺十宣穴放血。

放学血,小朋友就停止了抽搐。

余妙音接过周护士长递过来的消毒帕,擦手:“家属呢,弄一点儿温热的水喂一喂,先抱到门诊室。”

男人不知道该先去倒水,还是先将儿子抱到门诊室,手足无措地在原地转了一圈。

周护士长无奈,只能抱起孩子:“就你一个人?你老婆呢,没有一起跟来吗?”

齐沧面色一白,“我老婆在生儿子的时候大出血,人没了。”

周围家属早看到齐沧一个大男人身上挂满了东西,笨拙地哄着儿子,就猜测他大概是一个人。

周护士长有些为难:“你的家人呢?能不能让他们来帮忙?”

齐沧摇头,“他们都已经过世了。”

“周护士长,先找个小护士来帮忙照看一下孩子,你跟前面挂到号的家属沟通一下。”

余妙音朗声道:“还有发高烧的患儿先去章院长那登记量体温,注意散热。”

等余妙音回到儿科门诊室,齐沧和他儿子已经躺在了检查床上。

“余妙音检查了一番就收回了手,“我先把高热急症给解决了,头上的伤,咱们按照挂号的顺序来,可以吗?”

齐沧稍一愣,继而之后便是狂喜,“谢谢医生,谢谢余医生。”

他没想到,余医生只是给他儿子检查了一下子就发现了他儿子头上的伤。

余妙音给小齐崽子扎了针,让齐沧看好时间,“十五分钟后,叫我拔针。”

齐沧赶忙应了,守着他儿子了。

余妙音示意周护士长开始叫号,余妙音看诊的速度很快,她总能变戏法似的从白大褂里摸出糖果来,哄得患儿们安静下来让她检查。

很多患儿都是季节性的小问题,问题都不大。

遇上大一点儿的患儿,余妙音就让他们选,要扎针还是吃药。大多数患儿都选择吃药,余妙音与他们约定,下回来复诊时,他们有乖乖吃药就再给他们奖励。

至于小患儿,那压根就没选择权。自然是双管齐下,怎么恢复快怎么来。

一直到华灯初上,放出去的近一百个号子总算是看完。

她有一瞬好像回到了前世的错觉。

宋雁芙亲自送了饭菜来,“饿坏了吧?赶紧吃点垫垫肚子。”

余妙音扒拉了好几口饭菜,才感觉恢复了些许力气。

宋雁芙在一旁看得直心疼,“慢点吃,别噎着。喝点汤,要是让阿弛知道了,怕是又要闹了。”

余妙音想起陈今弛,也有点儿心虚,头低得更低了。

这落在宋雁芙的眼里就成了,余妙音饿坏了,陈今弛的名字都没能让余妙音从饭堆里抬起头来……

第63章 提醒方校长

余妙音填饱了肚子,就去了住院部。

今天,她收了八个小患儿进来,都不是急症,只需要慢慢治疗和调理。

按她的意思,只需要每天来一趟门诊扎扎针,推推拿,吃吃药就成。但是家属们生怕抢不到余妙音的号子,愣是主动要求住院。

既然人都收进来了,余妙音自然要上心一点,争取早日让人出院。

齐沧的儿子也被安排进了住院部。

因为儿科住院的人少,周护士长贴心地一人给安排了一间病房,家属在陪住的时候也可以睡空病床。

“今晚我值班,一会儿查完房,你们回去好好休息一下。”

闫三年纪大了,也不逞强,立马应了。这些天,周护士长这些天一直守在住院部,再加上今天忙了这一通也有些遭不住。

“我一会儿会安排两个小护士值班,余医生你就在休息室里休息,说不定明天还有不少病号。”

余妙音点头,“都不是急症,夜里能睡一觉的。”

“走吧,早点查完房,也好早点休息。”

余妙音翻出病历,头一个就是齐沧的儿子齐思楷。

闫三小声地道:“师父,我打听清楚了,齐沧是跟着父母下放到我们县的,他父母没等平/反人就没了,齐沧因为结婚了也没办法回原籍。但是因为齐沧在被下放前就是个大学生,受家庭连累下放到咱们县,因为平/反了就被城里的无线电一厂给接收了。

齐沧因为专业知识过硬,已经是无线电一厂的总工程师,还分了房子了,收了好几个徒弟。”

余妙音也忍不住八卦,“齐沧专业能力强,但是被家庭拖累,无线电的领导就没想着给他解决一下个人问题?”

闫三:“怎么没介绍?喏,这回不是介绍了一个黄花闺女,人一看已经住进了齐家领了证了,就觉得自己地位稳了,就开始虐/待孩子了。听说小齐崽子的头上的伤就是被那个恶女人给弄去的。”

“明知道嫁到齐沧是要做后妈的,既然接受不了就不该同意这门婚事,那后来呢?”

闫三小声地道:“离婚了。后来再有领导介绍对象,齐沧都不敢要了,领导没办法就只能给齐沧安排了一个保姆,照顾孩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