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重生八零:改嫁隔壁首富(140)+番外

作者: 酒六 阅读记录

余妙音向黄玲玲请教了最近看书遇上的难题,黄玲玲不愧是坚持守在精神科一线的女人,对于余妙音的问题都轻松地解答了。

又被黄玲玲喂了一颗黑巧克力后,余妙音跑了。

刚下楼梯,就听到妇产科的小护士在叫号。

“贺秋,贺秋,在吗?”

余妙音听到这个耳熟的名字顿住了脚步,她记得陈东奎老婆的名字就叫贺秋吧?

贺秋是河浦镇上的小学老师。刚嫁给陈东奎时只是个代课老师,后来他妈身体不太好,贺秋就接任了他妈的工作,成为了镇小的正式老师。

自从转正后,贺秋在村里就用鼻孔看人了。

当初余妙音离婚庆祝新生,请大家吃饭,只有陈东奎一个人来了,贺秋没来。陈东奎当时找的理由是,贺秋不太舒服。

余妙音也不知道贺秋是真不舒服,还是看不上自己,说了几句关心的话就没有多问。

但是,陈东奎却与陈今弛和余哲关系都不错。

余妙音有些犹豫,她如今是县一院的医生,看在陈东奎的份上,是不是应该也要尽地主之谊。

如果这个贺秋是陈东奎老婆的话,她是不是要拜托妇产科医生稍微用心点?

“你是贺秋吗?不是吗?那她人呢?”

妇产科门口等着的病人左看看右看看,有人说道:“刚刚有个女人坐在这儿,她说她想吐,她老公扶着她去厕所去了。”

余妙音有些惊喜,陈东奎也来了县里了吗?

贺秋来妇产科检查,又想吐,那极可能是怀孕了。

陈东奎和贺秋结婚好几年了,贺秋终于怀孕了,陈东奎想必应该很开心吧!

余妙音怕此贺秋非彼贺秋,特意在走廊上等了一等。

“那一会儿贺秋来了,你们让她直接来敲门。”

小护士刚想进门诊室,就看到了杵在走廊上看热闹的余妙音,眼睛一亮:“余医生,您今天有空?”

余妙音笑着点头,“嗯呐,今天没什么病人就到处转转。来了咱们县一院后,终于有机会转转了。”

小护士热情地邀请余妙音进妇产科转转,“我们科主任早盼着跟您有机会来一个中西合作。”

妇产科主任听到小护士的声音,也热情地招呼余妙音来。

“小张,从隔壁门诊室搬一条椅子来,我们来一个联合会诊。”

在妇产科冯主任的热情招呼下,余妙音也坐在了问诊桌后。

第一个病人是来做例行产检的。

自打计划生育实行以来,很多家庭更重视产检,重视优生优育。

孕妇是一个人来的,见到两个医生有些紧张。

冯主任安抚道:“别紧张,这是儿科和中医科的余医生,以后等你生了孩子后,有问题就可以挂余医生的号子。”

孕妇松了一口气,“好的,谢谢冯医生,余医生。”

余妙音见孕妇眼底一片乌青,温声道:“怎么了,最近睡不好?”

孕妇微怔,苦笑道:“啊,是、是啊。现在只能生一胎,我婆婆天天拜菩萨想要跟孙子,我一闭上眼睛就发愁,要是生个女儿可咋办……”

余妙音与冯主任对视一眼,冯主任小声道:“十个孕妇十一个担心这个问题。”

余妙音知道这是这个时代思想的局限,等几十年后,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思想觉悟提高,她们可不管男孩女孩,能生一个都是家长眼中的乖宝宝了。

“难道是女孩儿,你就不喜欢了吗?”

“我当然喜欢,只要是我的孩子,我都喜欢。”

余妙音眉眼弯弯,“那不就是了?我想你的宝贝,不管男孩还是女孩,一定也很爱你这个妈妈。因为他的妈妈也很爱他。”

孕妇有一瞬的恍惚,旋即爽朗地笑了,“是呢,我生孩子又不是给我婆婆生的,管她呢!我是因为爱我的宝贝,我才决定将她生下来的!”

第68章 这是陈东奎的老婆吗?

妇产科冯主任没想到余妙音三言两语将孕妇劝宽了心:“中医还讲劝人呐?”

“我最近在看一些精神科的书,都是现学现卖。”

冯主任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,“现在的年轻人不一般呐。”

冯主任又让余妙音给产妇把把脉要不要吃点补品,余妙音摇头:“睡好,比一切补品都管用,不必硬补。”

孕妇又感激了一番后,就被小护士带进内室去听胎声。

趁着小护士出去叫号,冯主任指着自己的学生说:“余医生都一人顶两科室了,还不忘学习,你们都应该跟她好好学习。咱们医生每天多学一点再多一点,就是对自己每一个病人的负责。万一有一天你所学的知识,能救人呢。”

四个年轻医生整齐地答应了,就在冯主任还想说教的时候。

门诊室的门被推开了。

小护士扶着头脸都用长围巾包起来的孕妇进门,“冯主任,贺秋来了,她刚刚有了孕反去吐了。”

余妙音抬头去看贺秋,贺秋的头上包着围巾看不清楚脸,但是她男人能看得清脸面。

男人斯斯文文的,戴了一副金框眼镜,还穿着一身白衬衫夹克衫,一看就是文化人。只是打量人的眼神让人挺不舒服,那眼神说不上来,有些市侩。

这肯定不是陈东奎,陈东奎还在陈家村搬砖刨木花呢。

不是熟人,余妙音就安静地坐在一边听着冯主任看诊。

冯医生:“例假多久没来了吗?”

贺秋:“大概两个多月了。”

冯医生:“那这是第一次来做产检吗?”

贺秋点头。

第一次产检就需要登记基本信息,冯医生的学生采集孕妇基本信息,冯主任就与余妙音搭话:“年轻人意识就是好,上头要求我们少生,那我们就应该优生优育,坚持产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