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?”
她说过吗,不重要,媒婆上上下下打量姜美心。
儿媳妇瘦的像竹竿,她人美、肤白,要不是一早知道姜美心其实三十四岁,她还以为这是姐妹俩。
“你更好,你的话四百可以。”媒婆喜滋滋道。
姜美心又一个巴掌打过去,“四百就想娶我?做梦,我要的是四千!”
媒婆气的不行,四千块,她是金子做的吗?
按照书里的剧透,这个媒婆也是个黑心肝的,姜美心拿出她打极品爷奶大伯的经验,气势上一点都不弱。
“买卖人口是犯法的,还不快滚,再敢两头瞒骗缺德做媒,扭送你去派出所。”
媒婆确实两头都瞒了,男方要个好生养的女人,女方要个条件好的,但她没说男方是个罗锅驼背,被拆穿后,骂骂咧咧走了。
姜美心摸了下后脑勺,没出血,肿了一大块。
姜招娣担心的不得了,又害怕。
姑姑可是奶奶掌心宝,全家都以姑姑为重心,她已经习惯了什么都听骄纵强势的姑姑,连嫁人也是听了姑姑的安排。
但是她感谢姑姑,她本来就很喜欢向东哥。
“姑,那个媒婆是怎么回事啊?”
按照原剧情,原生卖怀孕的儿媳妇,是洗不掉的污点,必须遮掩掉。
姜美心说:“你公爹牺牲了,以后没钱寄回家,我想着把自己嫁出去,换些彩礼回来给你们生活。”
姜招娣感动的要哭了,“姑,你别再嫁人了,以后我和向东哥养你。”
“嗯,我现在想通了,不嫁了,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,把日子过好。”
原身是打算跑路的,因此带了全部家当,姜美心有记忆,原生有六十多块钱的现金,藏在裤腰里。
原剧情里,姜招娣过度惊吓胎儿不稳没保住,后来再没怀上,大儿子因此恨死了姜美心,先得带姜招娣去医院保胎。
医院妇产科,姜招娣死活不肯看,“姑,不用花这个钱,我身体好着呢。”
姜美心看着她麻杆一样瘦的身体,故意板着脸,“你不看,回头肚子有个好歹,想赖上我吗,必须找医生拿个准话,与我无关。”
医生给看了,说姜招娣营养不够,胎气不稳更多资源在企我鸟群夭屋儿耳七五耳爸一,开了点保胎药,要回去别胡思乱想,好好休息,多吃点鱼肉补补营养就好了。
拿中药花了十几块钱,钱可真不经花。
走到供销社,姜美心准备割二斤肉。
姜招娣忙说:“姑,买半斤您自己吃,这个天买多了会坏的。”
姜美心扶额,原生彪悍的可以,连吃肉都吃独食。
她说:“你没听医生说吗,要补充营养,家里六口人,半斤够谁吃的?”
好在七十年代物价够便宜,两斤五花肉才一块四,对比十五块钱的药钱,可见人真的生不起病,还是得吃好点。
以前秦墨生寄回家的全国粮油票,农村用不上也舍不得用,和老秦家分家的时候,都被姜美心要过来了。
她拿着钱、票去买肉。
七十年代缺油水,都喜欢肥肉,排骨便宜,买的人少,要了三斤小排,一根大排,和二斤五花肉一起,才两块钱,姜美心觉得好便宜。
姜招娣看得心惊肉跳,姑这是要吃散伙饭吗,不不,姑说过不再嫁人了,一家人好好过日子的。
“怎么,我买肉你不高兴吗?”
姜招娣头摇得拨浪鼓。
“拿着吧。”
姜美心把买好的肉和排骨给她拿着,又去蔬菜摊买萝卜。
她拿起一根白萝卜,这萝卜好,和肉一起红烧、和排骨一起炖汤,都是顶顶好的配菜。
还便宜,才三分钱一斤,和白送有什么区别。
姜招娣看她姑要买农村到处都是的白菜萝卜,吓疯了,“姑,家里菜园子里多的是萝卜。”
哦,姜美心差点忘记,七十年代农村有自留地,蔬菜都是自己种的,纯天然无污染,应该比后世的口感更好。
“干辣椒有吗?”
“有,向东去年晒过,还有。”
“米缸里还有多少米?”
“大米没有了,还有小米和红薯。”
“白面呢?”
“有玉米面。”
姜美心穿过来之前是南方人,要吃大米,而且她吃惯了细粮,转头去买了十斤大米、十斤挂面、十斤面粉,加起来花了五块钱。
心算了一下,半个月的安胎药十五块,肉菜米面一起七块,一下子花掉了二十二,物价虽然便宜,但现在不给做生意、农村还是大集体,秦墨生死了没有进项,还得想法子找点进项。
县城有班车坐到村口,五分钱一个人,十几里路,当然是坐车回家了。
姜招娣实在不敢让她姑再乱花钱,说:“粮站有村里送粮食的拖拉机,我们搭拖拉机回去吧,不要钱。”
那也行吧,三十斤重的粮食,姜美心居然没扛得起来。
反而是瘦瘦弱弱姜招娣抢着背到背上。
不知道原身是怎么做到的,反正姜美心不能看着孕妇扛重东西,她当甩手掌柜。
“放下,我自己能扛得动!”
姜招娣怕姑姑,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。
“呀,美心,你这是卖了儿媳妇,换的彩礼大采购吗?”说话的人带着嘲笑。
姜招娣急忙解释,“没有,我姑没有卖我,还带我去医院开了保胎药。”
“呦,姜美心,你总算做一回人事了。”
原身的记忆里,这是同村的苗巧真,比姜美心大十来岁,她今天来给快出嫁的女儿扯布料,攒了好久的布料,还是不大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