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太平歌(103)+番外

可说什么都晚了,再多做纠缠,只会更丢脸面。

从方静云到刘小娘子他反复的查,始终查不到什么人出手。

五城兵马司的褚英,步军都统衙门的赵善易,连同那日一起去的御史台的刘相。

所有人都毫无破绽,可越没有破绽,就越说明有问题。

这个闷亏,他不认也得认。因为祖母糊涂惹出前事,他才被人钻了空子。

祖母现在咬死,是三婶和刘家媳妇姐妹两做的局。

两人确实有密谋,那晚也确实有勾连,可刘小娘子怎么到的别院,没人知道,三婶是不知道的,三婶这人有些小算计他知道,再大的本事她没有。

就是刘小娘子自己也不知道到的别院。

忠义候府成亲,但阖府上下毫无喜气,刘家倒是满脸喜色,但新郎官面色平淡,礼数周全,平平静静来迎亲,刘家门户大开,无人敢挡。

周聿昭知道,而今之际,认下此事,那就不得抱怨,说来也对他岳家不堪,姻亲少,陛下用他也就更放心。

满朝都知道陛下喜用新人,尤其是锐意进取的新人。毕竟裴岘的三品大员在前就是榜样,虽然文臣书生诟病裴岘和武夫为伍,但有谁不羡慕他年纪轻轻位高权重,深得圣心?

但总归不是件让他开心的事情,迎亲的队伍穿过广平街。

他骑在马上远远看到长公主车架,那是他最熟悉的,为了太后娘娘的嘱托,太微宫的一切他都了解。

他没想到赵幼澄这时候会在这儿。

周聿昭远远看着婉淳的车架,他没来由生出一种胆怯和悔意,心慌意乱的懊悔。

仿佛对不起那位沉默少言,有些冷寂的殿下。

她是不是对他,也是心怀失望?又或者曾经也曾满怀希望?

原本他伸手可以接住这片来自九天之上的云,可惜再也没可能了。

那种悔意几乎将他淹没了。

赵幼澄看着迎亲的队伍越来越近,赵幼澄已经能看清周聿昭了,她才冷冷说:“走吧。”

两队人马一行人往北,一行人往西,各自好走,从此恩怨分明两立。

入延嘉殿时,今日的引路内官居然是文襄,他如今在赵幼澄面前再没当初的拿腔拿调的本事了,低眉顺眼跟着服侍:“娘娘今日一早上就惦记着殿下。”

赵幼澄笑笑:“路上遇上忠义候府的迎亲队伍,耽搁了一会儿。”

文襄:“……”

文襄心里知道这位殿下是故意的。老娘娘的心思他太清楚了,这位当年可是被娘娘厌弃的孙女,谁能想到她能有如此前程。

老娘娘即便厌弃,还是担心儿孙的前程,当初几乎定好了,将孙女嫁进周家,以保两全,可现在成了眼下这个情形,他总要为娘娘做前锋。

那日两位候府的人走后,太后娘娘气的一整日都没再提起,更没赏赐,今日才让人去送赏赐。

可话说回来,亲祖孙哪来的仇,不过是误会而已,多多亲近就好了。

小殿下年幼,还不知谁对她好才是真的好,谁才是真的依仗,谁才是一心为她好。

文襄想什么,赵幼澄并不知道,她进了延嘉殿,见傅嘉宜今日果然不在。

延嘉殿的宫婢好似换了,甚至都看着脸生。她想想又觉得好笑。

皇祖母身边的两位女官从来都像是石雕一样的人物,赵幼澄都没见过她们说话。

皇祖母见她来,笑着说:“前天晚上我梦见你在江南,就想看看你。阿诚怎么没来?”

“他今日有功课,还有两位同伴要一起学武。”

周太后皱眉:“他年纪小,学武小心伤了筋骨。”

赵幼澄无所谓道:“不会。对他我没有那么多要求,我就盼着他能健康长大,只盼着他能一辈子平安顺遂。将来能喜得良缘,能子孙满堂。”

周太后看着她的样子,有些愣神。

赵幼澄也知道自己的心态不对,她没办法她的天真,和她的十几岁,早已湮灭在前世那场痴心妄想的大梦中。

周太后问:“你这就是气话,你多大了,他多大了?你难道能一辈子守着他不成?你这是伤我的心。”

她语气平平答:“皇祖母垂爱,不敢辜负,但我为长姐,照顾幼弟是本分。如今我夜里从不敢为父王母妃上香,生怕父王入梦过来问我,可曾照顾好阿弟……”

周太后见她依旧是这个说辞,依旧拿父母做挡箭牌,她始终都不肯和她说一句真话。

不免有些怒气。

“阿鲤,你该知道,姻缘自有长辈做主,你父王知道你这样想,也会斥责你不孝,你心疼幼弟,违背长辈的医院,就不是不孝吗?”

殿内的宫人们立刻低下头,感受到了她的怒气。

文襄更是多嘴试图劝说她服软听话:“小殿下,娘娘一心……”

“闭嘴。”,赵幼澄冷冷看着文襄,眼神里的怒意让文襄脸一僵,随后脸色涨红。

再不敢多嘴。

赵幼澄并不是要教训他,只是一句警告,让他记住做奴才的本分。

周太后却受不得她这副脾气:“你这是嫌我这个老婆子多嘴了?你这是骂我闭嘴是吗?”

满殿的人噤声不敢抬头看。

她丝毫不受太后的怒气影响,只是和气说:“我生来不详,受先帝庇佑,得先生教诲,能平安长大已经是天大的福气,不敢再奢求太多,还望皇祖母垂怜。”

周太后冷着脸:“说到底,你还是怨我,记恨我,是吗?”

赵幼澄平静看着她,很想问,难道不该吗?

可她知道,眼下什么都没发生,她们之间没有恩怨,她不能忤逆。

上一篇: 三少爷养歪记实 下一篇: 亡国后又成宠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