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幼澄:“只是买粮,至于米券,要等等再看。毕竟丰年还是灾年,谁也不敢说。”
冯直对那些江南的大族清清楚楚,他素来性情豪爽,这次被困狱中,丝毫没有惧怕。而且他朋友众多,不敢说是一呼百应,但江南富商们会卖他面子的。
周聿昭在狱中曾召见他几次,他都不曾理睬。
周聿昭那套施恩,他根本没看进眼里。他在市井礼打滚这么些年,
LJ
相交都是高崎那样的忠义之辈,再不济也是市井里的豪侠。
冯唐生性谨慎,南下对忠义候的施恩更是十分避讳。
赵幼澄最后说:“这事,让我再想想,先不用着急,你们也不用慌张,先回去吧,若是有什么消息,你们只管报来。”
冯直显然很想试试,尤其殿下说的米券。
夏收后,夏粮北上没到时候米价下跌,若是到时候拿米券提粮,价格议定,到时候就不是那些大族说了算,尤其眼下他们不敢有大动作。
高崎被贬云南,临行前他去相送。
高崎那样刚硬的男儿,喝得大醉和他痛哭,和他说恨不能一展平生抱负,但能和冯兄相交,已是幸事。
士为知己者死,高崎的贬谪实在让他意难平。
赵幼澄犹豫是因为没有等到合适的时机,江南太平一个冯直搅不动风云。
春雨来的早,刚入了三月北方春雨后依旧寒气逼人,雨下了两日,赵幼澄接到很多春游的帖子,她都搁置在一边。
大考之后京中气氛立刻变得很热闹,不再像之前隐隐的紧绷。
两位师兄来看她,宋岚还好,刘彰看着不是那么开怀。
赵幼澄逗他:“二师兄是怕落榜,在我面前没面子吗?”
刘彰笑她:“我在大师兄面前自惭形秽还是有的,若是在你面前惭愧,那真是好笑了。”
赵幼澄见他笑,就说;“那就好,我还有事拜托师兄。”
刘彰问:“什么事?”
“帮我搜罗各地学子手中的游记和记录各地的风土人情。”
刘彰喝着茶怪叫:“这几日聚会那么多,几乎一日三宴,别家的小娘子们都数着挑着,挑选心仪的郎君,你倒好,整日窝在书房中,比我都刻苦。难不成你这真要超过我?”
说着,倒真有几分惭愧。
赵幼澄被他逗笑,“怎么会,我倒是想游历天下,奈何不能成行,只好看游记解馋……”
她说到一半,才觉得刘彰的话有些古怪,这才问:“那二师兄可瞧上谁家小娘子了?我帮你去说项。”
刘彰:“瞧你羞不羞,堂堂未婚公主,要给我做媒。”
宋岚制止他:“你少口无遮拦,你也知道她是长公主?”
刘彰一点都不在意赵幼澄是不是公主。
赵幼澄和他们并不在意礼数,问:“大师兄等的高中后,就能在京中成亲了吧?”
刘彰又多嘴:“那严家小娘子已经到了……”
说完又赶紧闭上嘴。
宋岚无奈看他。
赵幼澄失笑:“行吧。到时候记得要为大师兄准备大礼。”
赵诚因为下雨天不能户外活动,就领着吴顺来姐姐书房看书,见两位兄长在。
宋岚不同刘彰玩闹,很认真给赵诚行礼:“见过太平王。”
赵诚眼神亮亮的说:“阿姐的师兄,我也要唤一声兄长。要不然阿姐会揍我的。”
刘彰看到赵诚,又想起:“那日师叔带我们见了裴尚书,裴大人还问起你。”
赵幼澄不动声色问:“问我什么?”
刘彰嘿嘿笑:”我们三人师出同门,自然是问学业。”
宋岚还是说:“至今还没有上门谢裴大人的教导。师叔不好明着为我们引荐,师伯前几日也说了,改日要去裴府见见师叔。”
赵幼澄想起叶雄的兄长叶泓在户部,她至今都不确定到底是谁提拔的他。
因为还是下雨天,天也寒,也不好出门,章嬷嬷张罗了涮锅子。
等晚上赵诚和刘彰已经混的相熟了,赵诚书房里有很多藏书,宋岚听着感兴趣,赵诚极力挽留,所以两人便跟着赵诚去永嘉寺那边看他的藏书。
宋岚见识过赵幼澄的书房,所以才想看看赵诚的书房。
雨天一整日度昏暗,明明还早,但已经看不清了。
赵幼澄睡不着,就开着西窗,坐在西窗前听着廊檐下的雨声,她喜欢听雨,静谧而幽暗。
冬青点了香,让她打发回去了,她在书房的时候,不喜欢身边有人,点了灯一边起笔作画。
都以为第二天能放晴,没想到第二天还是阴沉沉的,雨时而停,时而下。
因为她起得晚了,谁也没叫她。
永嘉寺那边是兄弟两倒是清静了,宋岚看到两本前朝的孤本,爱不释手。
刘彰和赵诚跟着彭懿练拳脚,倒是有几分乐不思蜀了。
午后听到门房的人进来说裴大人来了。
正好西窗开着,赵幼澄应了声:“请人进来到书房。”
院子里也没有人,裴岘打着伞,进了内院。
他路过这里是来接宋岚师兄弟的,张克定在府上,正等着见师兄弟两。
他也是听说两人在太微宫,这才顺路来接。
本不需要他亲自走一趟,不过是传一声口信,但路过这里时,他还是进来了。
因为下雨院子里也没人,赵幼澄就站在西窗前,看着他从游廊过来。
上次他同九叔一起来,从头到尾也不曾和她说话。
她又想起,那日周聿昭大婚,听裴芝玉提起,那日他在府中和九叔喝酒。
她心里不知为什么,有些气愤,又有些酸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