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元十二年春,十五岁,居姑苏城。
先太子长女赵幼澄,因太子薨,而后太子妃李氏也去了。
所以南下避养在静义公主身边,居姑苏城,拜在白鹭山书院,山长明松先生门下。
明松先生本名谢明松,学识十分厉害,,而让他名扬天下却是因为他精于天文、历法、算学,更是工于相术而闻名。
她自幼被钦天监批命,又遭逢太子妃和太子早逝,所以宫中的旨意将她送到姑苏城来,拜在明松先生门下。说是宫中怕她福寿有碍,让工于相术的明松先生庇佑她。
她十六岁入京,封婉仪长公主,十七岁嫁宁阳侯次子周聿昭,卒于二十八岁。
短短一生,寥寥几笔,乏善可陈。
可是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。
赵家皇室子孙凋零,周家灭赵家而居之,她拦不住也无能为力。
可她的皇祖母出身周家,她的弟弟自小养在她膝下,也是父王唯一的血脉,她怎么忍心杀孙儿,扶侄儿夺位。
她和周家的恩怨,真的太多了。
冬青见她不走了,问:“要不,我请五少爷……”,帮你作弊?
赵幼澄这才回神:“五哥?对,你去请五哥,我找他有事。”
冬青就知道她最不爱听先生讲经义,最不耐烦学这等枯燥的学问,每次都是五少爷替她作弊。
冬青领她回去后安顿好,就去找表哥了。
等回来后,就见她正翻箱倒柜找东西。冬葵也不问,蹲在一边帮着她翻找。
冬青好奇问:“殿下找什么?”
正说着,见她翻到了那副《溪行图》,看到画她心里慢慢踏实了。
这幅画后来被她送给了周聿昭,而周聿昭用这幅画召来了大梁的酷吏何静生。
她展开画看了眼,又卷起来问:“五哥来了吗?”
“五少爷已经在外面等着你了。”
赵幼澄任由冬青给她穿戴好,等出了西门,就看到五哥站在树下,一身儒衫,身如青松。见她出来笑问:“阿鲤今日怎么愿意去书院了?”
赵幼澄看着五哥怔怔,如今十七岁的五哥正是风华正茂,青春正好,他并不知道,十九岁的他高中,入翰林院,因经义出众,兼领太学助讲五经。
二十六岁陷在了宣府。
傅容见她呆楞,问:“怎么了?又后悔了吗?”
赵幼澄突然热泪盈眶,她的五哥向来爱护她,忆起当年出嫁时,五哥问她:“你若是不想嫁,我去寻陛下。”
五哥一直都护着她。
傅容见她突然开始恸哭,吓了一跳,忙问:“怎么了?今日明松先生也在,肯定不会罚你的。你要是不放心,我让母亲身边的绿绮陪你去。”
赵幼澄哭着又笑起来:“没事,先生不会罚我,我也不怕先生。”
明松先生一生只收了三个学生,收下她这个学生也是奉命而已,对她并不严厉,甚至是放任自流。
兄妹两到了白鹭山,五哥去了书院,她领着冬青冬葵上山,明松先生独自住在书院上面的半山腰处,赵幼澄毕竟身份不同,也不和书院里的人结交。
她进了院门见阿吉在院子里看茶炉,见她来了,稀奇问:“殿下来了?”
她看着年幼的阿吉,他只比她小两岁,是先生在山下捡来的。
后来的阿吉一身魁梧,做了公主府的武将。他领命做的最后一件事,便是领公主府的武卫跟随彭懿一起去截杀周聿昭一行人,为五哥报仇。
“先生呢?”
“先生今日去书院讲学了,这几日有客来访。先生的师兄要来了。”
赵幼澄虽是先生的学生,因是女子,并不怎么精学五经六艺,她擅长书画,且造诣不凡,算学也及其优秀,但是对天文历学一窍不通。
她进了先生的书房,环顾一周。
十几年前,她极少来这里,因为她那时候不喜欢姑苏城,她日日想回到上京城。她父王是先太子,她还有弟弟养在皇祖母身边。
可是她十二岁那年皇祖父驾崩,颍川王登基,她都没能等来回京的旨意,她在姑苏城大病一场。
等后来进了上京城,最怀念的却是姑苏城的宁静年少时光。
谢明松进了书房,赵幼澄才惊觉她在这里已经枯坐了近两个时辰。
“殿下来了?”
谢明松进来见她坐在那边出神。
赵幼澄惊觉回神,立刻起身老老实实答:“老师不必这样称我,叫我阿鲤就可。”
她既不是公主,也没什么可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尊荣。
谢明松知道她心气极高,有股尖锐之气,也从不反驳。
师生之间少有心意相通的时候,她毕竟是皇家的女儿,娇气一些,谢明松也理解,并不严加管教她,一切由她的脾气来。
所以她在学业上很疏懒。
赵幼澄自己取出画,递给他:“我前几日整理旧物,翻出这幅画,今日特来送给先生。”
谢明松听的却是她的前半句,整理旧物。
心里叹息,她还盼着回京。等打开画,两眼放光,师傅梦谭先生的《溪行图》居然在她手里。
赵幼澄见先生眉眼舒展开了,才解释说:“这是母妃留给我的东西,我从没打开过。这几日整理旧物,想把父王母妃留给我的旧物整理一番,才发现此画,先生一直在收藏师祖梦谭先生丹青,我就将此画送给先生做生辰礼。还望先生不要嫌弃。”
谢明松有些意外,毕竟这个小弟子十分聪明,只是心思不在学问上。他的老师梦谭先生已经去世。先生的丹青本就难得,这礼物确实送到了他心坎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