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太平歌(288)+番外

上京城立刻变了模样,庆王府门庭若市,庆王妃更是几次进西苑探望皇后娘娘。

腊月初八,马廷庸告老,陛下挽留。

腊月初十,马廷庸再次告老,陛下准了。

朝中已经分派清晰,陛下这个信号让人几乎明了,他就是择庆王世子,继承大统。

赵幼澄也拿不定主意了,毕竟陛下的决定才是最终的决定。

她甚至开始和裴岘商量,赵诚的封地请在哪里,或许她带赵诚回姑苏去。

她的担忧都写在脸上。

连延嘉殿的周太后都召婉淳公主入宫。

腊月十三,赵幼澄入宫探望周太后。

所有人都盯着这几个人,赵幼澄知道,皇祖母急了。

她照例带着冬葵入宫,章嬷嬷眼巴巴想跟着她去,赵幼澄丝毫不以为意,连裴岘问是否陪她去,她都没当回事。

等她走后,章嬷嬷才和裴岘坦白,她早已经和太后娘娘交恶,两人早已相看两厌。

裴岘这才驾后追去。

赵幼澄这次来延嘉殿,十分坦然。

她一直知道皇祖母不甘心,等进了延嘉殿,周太后也不再和她叙旧言,直接问:“你弟弟眼下是关键时刻,你的驸马惹出这样的麻烦,你不该去和陛下请罪吗?祖宗之法,既然先帝请宗亲庇佑你,你不该为你弟弟去请宗亲庇护吗?赵诚是长孙,继承大统是应该的。”

赵幼澄看着她调理分明的要求,问:“皇祖母既为长辈,又是陛下的母后,不该直接去问陛下吗?皇祖母愿意服软,我觉得陛下定然会领情。”

周太后被她顶撞的有了怒色。

“赵幼澄,我是将死之人,早晚到地底下去。可你弟弟一辈子的前程就看你愿不愿意去了,你做长姐,该庇佑你的弟弟。你忘记你父王给你的嘱咐了吗?”

赵幼澄:“皇祖母口口声声说,是因为驸马惹了祸事,陛下才恶了阿弟。那皇祖母可知道,是周聿昭一心弹劾驸马,是何静生钻营查驸马,您的弟弟和庆王交往过甚,你都知道吗?我很难相信,您是真心为了阿弟。毕竟周家一门双侯,对我们姐弟可没有讲情面。”

“你胡说!”

赵幼澄静静看着她。

她的眼神像极了裴岘看人的时候,静无波澜的模样。

大约是赵幼澄的态度太笃定,又或者是她自己知道周宪实没有她想的那么老实。

最后她终于说:“你拿出证据来,我就信你。”

赵幼澄摇摇头:“我不可能拿到证据的,皇祖母信不信其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。皇祖母要知道,您是赵家的太后,不是周家的家主。忠勇侯是否支持庆王一脉,也不是最重要,重要的是,您要说动康亲王府这些宗亲勋贵们。”

她愿意和皇祖母讲和,就是让皇祖母自己去和周宪实对峙,别来烦自己了。

文襄见两人火气降了一些,才和赵幼澄说:“娘娘已经约了这位宗亲的夫人们,腊月十五宫中赐年礼。”

赵幼澄看了眼文襄,老得厉害,才说:“那就好。”

周太后见她态度缓和了,又说:“他年纪小,搬进西苑那么久,你做姐姐的该进去看看他。”

赵幼澄温言说:“我当日见过了,他在西苑中安好,让我不要惦记他。西苑中人多嘴杂,不要多打搅他。”

周太后皱着眉,想了片刻才作罢,淡淡说:“也好。”

赵幼澄这次没有和周太后起冲突,她自己知道两人都是为了弟弟。

赵诚在西苑中对外面的消息都知道,就算不知道,陛下也会让他们知道的。

朝中关于赵旭过继的事情已经尘嚣甚上,尤其马廷庸出乎意料支持赵诚,而后马廷庸又致仕,这个信号太直接了,朝中已经几乎确定定下了赵旭。

赵诚听着吴顺讲学,吴顺这两天很沉默,尤其马廷庸告老之后,吴顺就觉得大事不妙了。

赵诚依旧毫无急色,甚至能听到隔壁的笑声传过来。

吴顺低声说:“殿下,怕是就这几天定下了。”

赵诚看了眼安成公主送来的礼物,冷静说:“复习吧,这些事少说为妙。”

吴顺见他冷静,就悄声问:“殿下是不是知道什么?”

赵诚看着他的眼睛说:“陛下不会选赵旭,你相信我。”

吴顺惊讶看着他。

赵诚问:“是不是想知道为什么?”

吴顺点头。

赵诚笑了下,才说:“你自己想,想明白了,就准备搬到东宫以后这么管理。”

吴顺听得满露喜色,但随后又嘟囔:“殿下不要消遣我。”

赵诚起身站在门口深呼了口气,轻叹:“该结束了,来年怕是不太平。”

腊月二十,陛下遣赵旭回宫去探望周太后,陪周太后过除夕。

庆王谢恩的折子隔天就到了西苑。

腊月二十三,陛下在西苑发中旨,定文敬太子嗣子,太平王赵诚为太子,择日入主东宫。

第119章 除夕前

◎万事终了◎

陛下的旨意没有提及是还政于嫡支, 还是择嗣。

但是突然就定下了太子,朝中所有人都有些被这道圣旨砸懵了。

只有知情的几个人都稳稳当当的闭门谢客。

腊月二十三那日,赵诚在礼部堂官的陪同下, 薛礼从头到尾都跟着他, 他入太庙祭祖,祭拜祖宗后,回西苑后, 他就被召进左书房。

赵晖看着他跪下行礼。

“知道我为什么选你吗?”

他没有用朕,就是和赵诚亲近的意思。

赵诚想了想说:“我在宫中长大, 师从太子少傅韩璜韩大人,大约对朝政自幼熟悉吧。”

上一篇: 三少爷养歪记实 下一篇: 亡国后又成宠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