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看着他怔怔不说话。
赵诚抬头见她看着自己发呆,笑着问:“阿姐怎么了?”
她这才回神:“没事。”
她突然明白裴岘说的,不要试图去纠正他,因为他是陛下,不只是你弟弟。
赵诚才说:“阿姐要是能在宫中住几日就好了,我每日很晚才能忙完……”
他见赵幼澄不开心,还是在言语上依赖她。
赵幼澄见他这样,又舍不得他一个人住在宫中,虽然有苏太后,毕竟隔了一层。
从前住在永嘉寺,即便每天不见,她都知道他一天干了什么,都要问问身边的人他好不好。
“好吧,我陪你住几日。”
赵诚这下开心了,立刻说:“我让吴顺将太医院擅儿科的人叫进来,明鹤先生也在,阿姐放心好了。”
赵幼澄见他开心了,也不再说了。
赵诚确实忙,他几乎用几天时间,将朝中的官员捋了一遍。赵幼澄见他每日只有晚睡前才有空闲时间,他是自觉的勤奋。
“该休息还是要休息,不能这样累着。”
赵诚:“我年纪小,还可以偷懒,等过几年,内阁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来定夺,就不能偷懒了。”
赵幼澄:“我曾经盼着你一辈子无忧无虑……”
赵诚毫不介意问:“倘若当初陛下当初没有选我,那我们怎么办?”
赵幼澄:“我就带你回姑苏,一辈子都不回上京城了。”
赵诚笑得灿烂,他高兴的是阿姐愿意为了他抛下裴岘。
“我必不能让阿姐一场空,往后阿姐只管恣意妄为,只要裴家不造反,什么事我都可以容忍。”
赵幼澄被他说的吓了一跳:“胡说什么。”
赵诚看了眼熟睡的胖外甥,笑着说:“朕就这么一个姐姐,一个外甥,怎么疼都不过分。”
赵幼澄失笑:“越说越没边了,让朝臣听见了不得劝谏你。”
赵诚一笑了之,根本不在意。
周聿昭被提进考功司,也有些志忑。
先帝朝十几年都没有京察,没想到幼帝登基就开始京察,而且还是让他这个周家的旧勋贵来操办,但提领的是张克定。张克定是陛下的人毫无疑问,他和张克定连话都没法说,毫无交集。
但这是他的机会,他必须抓住。
自从先帝驾崩,周宪实告老,结果去巡抚江南。他因为何静生的案子,声名狼藉,正无处靠岸时,赵诚给了他这个机会。
像醇亲王、赵延之、施大人等人,和周太后的姻亲们都等着将来有个着落。
周聿昭进考功司,让大家都松了口气,毕竟太皇太后进了西苑就不能出来了。
赵幼澄还在宫中,赵诚召周聿昭进宫来。在太极殿中,赵诚一身黑色的圆领袍,他又长高了,瘦了一些,看着十分挺拔。
俯视着台阶下的周聿昭,他才淡淡笑说:“朕许久不见忠义候,论起来朕还要称一声表哥。”
“臣惶恐。”
周聿昭自己知道,他和陛下毫无情谊。
“忠义候言重了,你该知道此次京察的力度。”
周聿昭以为他是点自己,满口保证:“臣一定秉公办事,绝不会……”
赵诚打断他的话,摆摆手说:“朕的意思是,对勋贵们该手下留情还是要留情。内阁那边严厉,朕也不好说什么。”
这话说好办也是好办,说难办,也是难办。周聿昭若是办好了,内阁那边铁定就留下把柄了。若是不能办,陛下就不会用他了。
因为陛下口头说的,没有中旨,又是私下说的。
可周聿昭知道他不得不答应。
“是,臣明白了。”
赵诚笑笑:“阿姐正好在宫中陪朕,就不久留忠义候了。”
周聿昭猛然有些失态抬头。
赵诚依旧笑眯眯看着他,直到他行礼后退出去,赵诚才眯着眼睛静静望着他的背影。
第129章 坝上草原
赵诚登基的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兴, 京察之后,将近五十万胥吏轻简到了三十来万。
所以内阁上书,加恩科选仕。
元兴朝一派繁荣, 宫中是向来安静,安成抱着女儿, 苏太后教育她:“你也不小了,你看看婉淳,每每遇到大事, 心静宁和, 毫发无伤。宫中那么多公主,你们的姑姑辈的公主们都未必有她的聪明。”
安成看着女儿被抱乳母抱在怀里, 无奈说:“她自幼父母都亡, 还有弟弟要照顾, 所以才不得不聪明, 我有母后, 所以不用这样。”
苏太后听的又无奈又贴心。
安静了片刻才说:“你也做母亲了, 该为孩子想一想, 不可再像从前一样天真烂漫。”
苏太后历经丧子丧父后,老了很多, 对安成的管束也松了很多。、
安成撒娇:“我知道了, 过几日去婉淳阿姐府上住几日。”
苏太后不拦着她和婉淳亲近, 毕竟是赵诚当政,和婉淳亲近了没有坏处。
“你是心野着去西郊山上去跑马吧?那孩子留在宫中,我看着正好你婆母进宫, 我也有个作伴的。”
安成的婆母是苏太后的长嫂, 性情十分恬静。
安成也是心疼母后一个人孤寂, 满口答应。
没两日等苏家等的婆母进宫, 她就直奔太微宫去了。
哪知道太微宫中,赵幼澄还在考虑应该把胖儿子托付给谁比较合适。
徐氏倒是很热心,可她府中太忙,裴芝玉大婚后,她要照看老夫人。连府中的事都交给裴泰的媳妇了。
见安成独自前来,赵幼澄还在问:“怎么只有你一个人?我外甥女呢?”
安成抱怨:“我如今不论走到哪里,再也不招人待见了,都是问我女儿的。你们这是要去哪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