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幼澄见她真的失了姑苏时的娇蛮和单纯, 有些失望。她那时候骄蛮一些,但本心不坏, 可现在她眼里有了欲望,有了渴求。
她问刘小娘子:“你都读过什么书?”
刘小娘子胆子并不大,抬头看她眼神闪烁:“回殿下的话, 只读了些闲杂书, 不敢称爱书,更不敢和殿下比。”
这么说来,就是精通四书五经,看不上和她讲学问了。
赵幼澄很久没遇见这么硬气骨子里傲慢的人了。
她喜欢安成,因为安成简单。她自己就是一个心思阴狠的人, 自认为自己不是好人, 所以她只喜欢直接明了, 又坦荡的人,虽然有点不讲道理。
可谁让她是长公主呢。
“刘娘子以为何为君子?”
刘娘子疑惑看她,迟疑答:“无入而不自得,是为君子。”
“何为小人?”,她问完后也不等刘娘子答,继续说:“首鼠两端,是否为小人?”
刘娘子立刻脸色煞白。
周璎以为她意指周聿昭,想要为刘娘子解围。
赵幼澄却不给她们机会,不再看刘娘子,只说:“风雪路上难行,可只要走过就能留下痕迹,读书多少无所谓,学问多少也无所谓,但要是一心想拿学问比高低,注定落了下乘,为人不齿。我的学问实在浅显,刘娘子不必惊慌,才女就该有才女的骄傲,这是对学问的尊重。”
刘娘子哆嗦着手,不敢答话。
在座没人知道,裴家曾属意过她。
赵幼澄只是告诉她,卖弄才学在她这里行不通,她这位有尊卑上下。
其实惩罚她的法子很多,甚至可以现在就出口恶气。
可那样就会要了她的命,她不想做这种恶事,刘重儒素来爱惜读书人的名声,那就让他裹着这名声,一辈子招摇去吧。
刘小娘子心里有鬼,那就规规矩矩过一辈子吧。
刘家之所以理直气壮,不过是笃定没松口和裴家的亲事,就不算是首鼠两端。
那就让忠义候府教教他做人的道理,让朱氏去教他做人的道理。
君子不与小人争锋。
赵幼澄教训完后,刘小娘子脸色煞白,跪在地上战战兢兢说:“触犯殿下,罪该万死。”
小娘子们都有些胆怯,没想到她这样不好说话。
她看了眼傅嘉宜,又看看周璎,问:“我说的话不在理?或者是我欺辱你了吗?刘小娘子起来吧,刘大人铮铮铁骨,你该学学你父亲。拿出气势来才好。”
周璎也见不得刘小娘子这个做派,仿佛有天大的冤枉一般,她借机说:“快起来吧,殿下又不会拿这些和你计较。”
说着将刘小娘子拉起来。
赵幼澄觉得有些败兴,也有些心烦,摆摆手说:“冬青,把备好的礼取来。”
送给小娘子们一人一支镶宝石的步摇,看起来十分华贵。
众小娘子们都谢礼,而周璎似乎很不喜欢她,看都没有看一眼步摇,赵幼澄知道她性子高傲着呢,从前的周璎对她言语都不客气。
安成依旧坐在后面,甚至都没有起身,见她都赏赐过了,就说:“我到阿姐这里做客,没有准备礼物。我要是不送礼,就显得小气了,阿姐代劳如何?”
赵幼澄对她出奇的包容,毫无缘由。
笑着说:“冬青,去取绿色的盒子。”
那是一盒子耳坠,每人一副绿宝石的耳坠,颜色很好。
傅嘉宜似乎有话要说,但赵幼澄也不给她机会。
等收了礼,也都知道该告退了,心里明白婉淳长公主并不需要她们陪玩。
傅嘉宜抿着嘴,脸紧绷着,任人都能看出来她很不高兴,因为赵幼澄没有给她留一点面子。
在前殿的时候,是她主动说表姐一个人寂寞的。
可惜到这里,表姐一点都不寂寞,更不需要她找来的朋友们。
总之她很生气。
周璎笃定赵幼澄知道刘娘子家和周聿昭的事情,所以怕谈出什么不得了的话来,只管说:“时候不早了,殿下说的是,雪天路滑,我等先行告退了。”
和聪明人说话,总是会让人身心愉悦。
等人走后,安成就问:“快和我讲讲,那位刘小娘子做什么坏事了,你要这么敲打她?”
“怎么会,她是位才女,我只是鼓励她,不要骄傲。”
赵幼澄坚决不认账。
安成狐疑看她:“傅嘉宜都快把你瞪出一个窟窿了,你居然没看见。”
赵幼澄和风细雨地说:“我在姑苏的时候。和她几乎势不两立,到了上京城后,我们才成了表姐妹。”
安成听完哈哈大笑。
傅嘉宜心里暗恨的离开了延禧殿,可等人到了延嘉殿中,就又变成一脸笑意。
夫人们这会儿已经都在西偏殿内,陪客的是静义公主和宫中几位嫔妃。
周太后已经不在偏殿内了。
傅嘉宜问了声,才知道忠义候昨日从江南回来,今天来宫中给太后娘娘拜年来了。
傅嘉宜听得立刻心里雀跃,想要回正殿奉茶,可静义公主盯着她不准她离开身边。
周璎这会儿都没说话,看了眼刘小娘子。
她以为婉淳公主今日为难刘小娘子,定然是喜欢东府的哥哥,他们两府,忠义候为长,也称东府,忠勇侯为弟,所以是西府。
周璎是家中小女,自幼受宠爱,她不喜欢赵幼澄,也更不喜欢傅嘉宜,原本延嘉殿的偏殿是她进宫后小住的,可现在成了傅嘉宜的。
其他小娘子领了赏赐,都和家人分享。
刘小娘子自从被赵幼澄威胁了几句后,就一直惶惶,一直低着头不说话,她今日是跟着嫂嫂来的,两人一起跟着忠勇侯夫人。这会儿整个人缩在嫂嫂身边连头都不抬,让长嫂直叹烂泥扶不上墙,她这样巴结人家不过是为她求一场好姻缘,结果她自己这副样子。刚才听说忠义候进宫给太后娘娘拜年,她这么舍了脸面是为了谁。她自己当然不肯承认是想借小姑子的亲事,攀上侯府,所以才和丈夫两人极力促成这桩婚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