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(11)

作者: 画三春 阅读记录

她没有应和,李嬷嬷觉得无趣,表情讪讪,寻了个借口先出去了。

下午没有人来,青杏和念桃仔细打扫毡帐的各个角落,又在靠门的位置铺了毛毡,以备夜里守夜用。

青杏腿上的伤还没好利索,简单擦拭了桌椅,明窈就叫她回去休息了。

帐里只留了念桃,可也没有需要她做的,明窈并不是多么刻薄的主子,想到大家都是同她一样,连续奔波了几个月,当下心软。

“此番和亲到草原,若无意外,我怕是此生都要留在这儿了,如今不知前路,我也不好安排你们,我知你们不愿留下,如果以后有机会,我会送你们回大越的。”

是夜,明窈听到账外隐有热闹声,她侧耳听了许久,却是什么也没听明白。

人们说话的速度很快,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格外喧嚣嘈杂,对于初学草原话的明窈来说,着实难理解了些。

既然听不懂,她也就不出去凑热闹。

几人本想吃点干粮凑合,不想有人送了烤羊肉,稚嫩的小羊肉烤得滋滋冒油,简单撒上一把粗盐粒,在草原上就是难得的美味了。

明窈吃得不是很习惯,羊肉处理得很干净,但自带的腥膻让她多有不适,稍微尝了一口就拒了,只喝了一碗茶汤,肚里不空,便先歇下了。

除她之外,陪嫁的随从们倒是吃得很香,连一贯爱挑毛病的李嬷嬷都赞赏不已,低声嘟囔着:“……能记着公主,这还差不多。”

来到草原的第一晚,万事皆平,没有出现任何明窈所担心的意外。

事实证明,她放心得过早了点。

明窈是以和亲公主的身份过来的,和亲和亲,没有亲事,自然算不得数。

要是那些护送的士兵一起跟过来,少不得抓紧时间操办亲事,最多半月,早早完婚,他们也好早早回去交差。

可他们被赶走,真正进到拔都儿部的只有几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妇孺。

教引的嬷嬷倒是私底下跟明窈提过,问她是否要跟部落的首领提一提,尽快将婚事落实了。

在明窈的认知里,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男女大事向来是由长辈出面的,怎么也不该她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去说,显得她有多上赶着似的。

明窈不肯主动提,陪嫁的嬷嬷们也拿她没办法,再说狄霄不在,她们想代劳都不知道去找谁。

狄霄在回来的第二天就出去了,带走了部落里近半数的汉子,操着铁器弓矢,至今未归。

明窈忐忑地等了几天,却没听任何人提起过什么亲事完婚。

又或者有人说起,只是她听不懂罢了。

明窈想四处看看,却发现人们对她是有防备的,不光是她,所有从大越来的人都被小心提防着。

部族里其他人只遥遥看着她们,她也有想过主动打招呼,可不等她走近,孩子们便一哄而散,大人们也目光躲闪着先行一步。

明窈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莫拉阿嬷那,但前后不到一个时辰,老人就要歇了。

族里养了牛羊,大概是有专人看顾,每天早上将牛羊赶出去,傍晚才会回来。

有天明窈回得晚了点,正好和放牧回来的汉子们碰上。

不等她避嫌,迎面走来的男人们先停下了。

只见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,竟回身将羊群赶走,临出部族时还回头看了看,仿佛是担心明窈会跟上去似的。

明窈:“……”

她有预料到族人们排外,可真经历了,才知道这种明晃晃被排除在外的滋味实在不好受。

多亏她不是多拧巴的人,难受一小会儿也就忘了。

拔都儿部的人不理她,但也没少了她们的吃用。

秋日的草原昼夜温差大,早晚寒凉,明窈夜里才觉得冷,第二天出门就看见堆在门口的被褥。

解决了冷暖,吃饭却还是问题。

明窈也是后面才知道,那晚的烤羊肉也不是日日都能有的。

只是恰逢首领归来,族人们为了庆祝,才烤了一头羔羊,首领不在的日子,就是清水煮肉,以及味道格外奇怪的干酪。

部族里养的羊最多,羊肉就成了主要食粮。

滚烫的热水里放几块羊肉,连盐巴都不撒,味道可想而知。

还有备受草原人推崇的干酪,酸酸咸咸的,以及那股子格外重的奶腥。

“这干酪是用什么做的?”

念桃:“是用羊奶,前两天刚挤出来的鲜羊奶呢。”

明窈:“……呕!”

每天送来的膳食,明窈也就掰半块杂米饼,在热水里泡软,将将不饿肚子。

就这样过了七八天,在莫拉阿嬷的帮助下,她能听懂大部分的日常用语了,听说都不成问题,读写暂时用不到,也就没涉及。

连莫拉阿嬷都夸她:“公主好生聪敏。”

明窈对自己的本事一清二楚,心虚地笑笑,却没有否认。

来到拔都儿部第十天,狄霄带着族人回来了。

明窈正在莫拉阿嬷那,忽然听见帐外传来欢呼声,她愣了愣,好奇地往外看。

“出去看看吧。”莫拉阿嬷说道。

明窈被看破了心思也不窘迫,回首问:“阿嬷要出去看看吗,我扶您。”

“我就不去了,当是首领回来了,外面人多,你小心些。”

外面那样充斥着喜悦的呼声,只有在首领带回来许多猎物时才会出现,这些年里,莫拉阿嬷经历过很多次。

但不得不说,不管经历多少次,每每此时,人们总是喜悦的,经历再多也不会厌烦。

听闻此言,明窈更是好奇了,她静默片刻,终于还是走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