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(13)
明窈:“……”
别说她没有看法,就算有——
望着狄霄在夜色下晦暗不明的面孔,她吞了吞口水:“没有,都听首领的。”
两个当事人都同意,剩下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,只好先把意见吞回肚子里。
而就这么片刻的迟疑,也让大婚一事再无转圜余地。
许多人并不晓得和亲公主的好与坏,虽然不愿首领与中原女人在一起,但狄霄做事,从来都不是他们可以置喙的。
狄霄年岁不大,自上任可汗可敦双双意外亡故后,他便担起全族的兴衰,当初谁也不相信一个十三四的少年能主事,然而这么多年下来了,提起拔都儿部,众人第一时间能想起的,绝对是这个比他们大多数人都小的首领。
只不知是不是因为前任可汗可敦过早亡故,给狄霄留下了阴影,一年年过去,他的性子越发寡独,话少人也冷清,每每打猎归来,能几天不说话。
也只有教训狄宇的时候,才能见他有几分情绪波动。
不管族人们如何作想,狄霄没有明确提出否认,大婚只能按部就班地准备着。
公主已被送至部族,婚事也少了不少流程。
在拔都儿部,婚礼前夜,新郎需至女方家中投宿娶亲,身着盛装,于女方毡帐前绕帐一周,敬献碰门羊及其他礼物,随后手风捧黄酒,敬拜长亲,晚宴摆设羊五叉,直至第二日清早,方可携新娘拜别,而这诸多种种,皆因公主长亲不再而省略。
操持婚礼的长辈们半天定不下一个明确章程,又不敢去问狄霄,只能去找莫拉阿嬷拿主意。
整个部落,莫拉阿嬷是年纪最大的老人了,没有人知道她多少岁,又是从哪里来。
部落里原本就有年长者赐福的说法,何况还有人说莫拉阿嬷乃天女,负草原之神的祝福而来。
知晓了大家的疑虑后,莫拉阿嬷果然给出了解决办法。
没有娶亲刁帽,那就直接办婚礼,将婚礼办得隆隆重重、高高兴兴的,若公主家乡有什么必不可少的礼数,也可以添上。
几人商议了四五天,将婚礼章程定下,随后去找明窈确认。
明窈尚没有说什么,那几个教引嬷嬷先百般不满:“什么叫只有婚礼,你们这是对公主的慢待知不知道!”
“而且凭什么要以你们的习俗迎娶,公主既是大越人,就该遵从大越的礼节,你们到底有没有把公主放在心上。”
还好,几个嬷嬷不会草原话,操持婚礼的几位也不懂大越语。
明窈面色没有丝毫改变,浅浅一笑:“几位嬷嬷对您的安排很满意,我也没其他要求。”
“我与首领的婚礼,还请您几位多多费心。”
两方皆有疑惑,不明白那么一大段话,翻译成草原话怎么就还剩下短短几句。
可明窈咬定没翻译错,嬷嬷们拿她也没办法。
操持婚事的几位阿姑本以为会遭诸多挑剔,谁成想公主这么好说话,难免多了几分善意。
“公主放心,我们肯定会尽心尽力的,公主若有什么要求,只需遣人告诉我们就好了。”
“婚礼那日赐福礼的人选还没定下,我们就先去忙了。”
将几位阿姑送走,明窈忽然变了脸。
一直以来,她在外人面前始终是和和气气的,见谁都是笑,就连几位嬷嬷在言语上轻慢了她,也不见她恼火。
念桃之前还抱怨:“公主脾气也太好了点。”
“公主说清了吗?婚礼就要按大越的风俗来办,他们这些蛮人能有什么礼俗……”李嬷嬷仍在喋喋不休,言语间全是对拔都儿部的不屑和厌恶。
明窈冷冷地看着她,直将人看得闭上嘴。
她问:“若我将这些话转述给首领听,你觉得会如何?”
李嬷嬷一惊:“不、不行,公主你怎么能——”
“没什么不能的。”明窈笑了笑,“几位还没认清自己的处境吗?”
“又或者,你们以为还在大越皇城呢?”
这些教引嬷嬷,打十来岁入宫,在宫中蹉跎几十年,早忘了宫外繁华,一心念着皇权皇室,替他们守着最没用的骄傲。
可她们却忘了,这不是大越了。
就连明窈这个公主,也是战败的贡品,是耻辱的代名词。
她们还想在草原上作威作福,以为别人不说,就能任由她们撒野,乃至部族首领的婚礼,也想插一脚。
明窈很少生气,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,能让她发火的,从来不是什么小事。
“公主我们也是为了你好……”李嬷嬷辩解。
“出去吧!”明窈厉声打断,转身不再看她们。
“几位嬷嬷回去好好想想吧,我不管你们之前的主子是谁,既然来了草原,合该早点拎清楚。”
“要是几位还想不明白,那我也没办法,只能把几位交给首领,让首领处置了。”
听她这话,似乎还有转圜的余地。
几位嬷嬷心里不喜,面上还是感恩戴德,一边喊着知错,一边称着告退,但到底觉不觉错,恐怕只有她们自己清楚。
等几个教引嬷嬷走了,明窈扫了念桃一眼:“帮我注意些,若是看见首领过来,我同首领说些事。”
念桃眼皮一跳,小心抬头,正好撞进明窈还透着冷意的眼睛里:“是,奴知道了。”
傍晚,狄霄自她帐前经过,明窈将人叫住,只说几位嬷嬷适应不了草原上的生活,想请他帮忙安置一下。
明窈说:“我知嬷嬷们是我的陪嫁,同为首领所有,只她们上了年纪,背井离乡,我实在不忍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