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(231)

作者: 画三春 阅读记录

出于皇家,又毁于皇家,大半生生活在草原。

所以莫拉阿嬷既会草原话,又懂得大越话。

狄霄轻声说:“我的大越话,以及族里许多人的大越话,都是莫拉阿嬷教的。”

不仅教导族人大越话,莫拉阿嬷还给狄霄讲过兵法,也是因这,他才能在战场上一往无前。

“阿嬷还说,能教我们写诗作画,可大家更爱弓马,没人肯安静坐下,只得作罢。”

是拔都儿部的行商救了她,而拔都儿部更是她第二个家,莫拉阿嬷对拔都儿部的感情甚至远超大越,她也竭尽所学,想帮帮这个草原上的小部族。

一整册手记看完,明窈心中起伏不定。

她很难想像,这位始终和蔼的老人,年轻时会是何等意气。

莫拉阿嬷出身大越,对同样境地不佳的明窈心存怜悯,这才多次帮她。

而莫拉阿嬷是有大智慧之人,若她掌了大越皇权,现在还有没有草原游牧族,或许还是未知数,只可惜大越命数不济,遇了那么个皇帝。

毡门开合,念桃回来了。

她也换了一身宫装,是来和青杏接班的。

“你们早就知道莫拉阿嬷来历了吗?”明窈看着念桃和青杏身上的宫装,不得不猜测。

念桃摇摇头:“我们也是半个月前才知道的,那时您已不在族中,而更换宫装,也是大长公主的意思,大长公主说,她愿将毕生献给草原,却辜负了先皇所托。”

“她心有大恨,虽有辜负,却无后悔。”

“大长公主唯一遗憾的,便是没能手刃敌人,叫那狭隘小人享尽皇权,这点遗憾便算做对先皇的歉疚了,只愿九泉之下,先皇不再怪罪。”

此等大不敬直言,念桃虽是转述,却也说得战战兢兢。

她的心情是复杂的,她很小的时候就曾听过大长公主的故事,只是故事的末尾,是大长公主无端遇害,英年早逝。

今日才知,其后种种。

明窈的泪水簌簌而下,为莫拉阿嬷的离世感到哀伤,更为她的遭遇感到难过。

狄霄将她手里的手记接过,拍了拍她的背脊:“别叫阿嬷担心。”

拔都儿部族人去世,向来都是天葬。

明窈虽心有不忍,但也不得不遵从族里的习俗。

莫拉阿嬷的遗尸只在帐里停留了三日,第三日傍晚,就要送往草原。

整个拔都儿部,无一人知晓莫拉阿嬷的年纪和来历,饶是族中人数近万,论及德高望重,也无一人能比得过她。

明窈虽接下了主持祭典的重任,可论及福泽深厚,仍属莫拉阿嬷为首。

族里另有人在在毡布些写了经文,那是要盖在莫拉阿嬷身上的,听族人说,那是对逝者最后的祝福。

明窈不顾狄霄的反对,跟着送葬的队伍去了遥远的山丘上。

莫拉阿嬷的遗体被放在山丘丘顶,随着族人在她身边洒了一圈黄色药粉,不一会儿时间,就能听到秃鹫的鸣叫声。

之后的场面太过残忍,狄霄挡住了明窈的眼睛。

只知两个时辰后,山丘上再无莫拉阿嬷的影子,只有一点破碎毡布和满地血渍,代表着她在人世间最后一点足迹。

……

莫拉阿嬷的去世对明窈造成了很大冲击,无关亲缘,只从私人情感上,莫拉阿嬷算是明窈来到草原后第一个对她露出善意的人。

老人看事情很是通透,明窈迷茫时,往往只用去她帐中坐一会,出来便是心胸开阔。

或许早在她没有注意到的时候,她已经把莫拉阿嬷当成亲人。

亲人离世,当有沉痛。

因着莫阿阿嬷的离世,明窈对万事提不起兴致,之后的春耕也分了许多活出去。JȘǴ

转眼间,冻土变得惺忪柔软,草原上的嫩草野花也冒出头来。

春耕要开始了。

族里的耕田如今分成了两部分,一部分是用许多围栏划分开的,分给愿意尝试均田制的人家,两三亩一块的,五六亩一块的,甚至还有十五六亩一块的。

大大小小的分区加起来,和公共耕田也差不了多少。

为了彰显对均田制的支持,族里的粮种都是先给登记均田的人家的,但这种优待也没有过分偏颇,顾着他们的同时,也没忘了另外大半的族人。

明窈只管将各种粮种分好,之后的分发则交给狄宇去办。

族里的粮种主要是三种,一种是普通麦种,一种是普通改良麦,还有一种则是野生的青麦种。

前两种的种植都是大家所熟知的,但青麦还要摸索着来。

谷辛在畜棚待了大半年,春耕之际,也被狄霄叫去耕田那边。

他有些迟疑:“南北气候差异不小,我们亦不知土地情况,还按照之前的种植方法来吗?”JŜǦ

“来吧?”谷辛挠挠头,也无法给出准确回答,“反正我觉得,种田无非就是伺候庄稼,把庄稼伺候好了,自然有大丰收。”

“这片土地还是头一回耕种,之前青草长势也好,想必肥力是不缺的,我们的粪肥和草木灰可以试着少加一些,水的话……要不,首领看经验来?”

问了半天,谷辛也给不出什么有效建议。

狄霄很是心烦,挥挥手,放他回畜棚去了。

此时围在他身边的族人很多,大家都不知道今年的春耕该怎么做。

还有那分了田的,不禁有些后悔:“这什么都不知道,万一今年收成不好,我们可吃什么啊……”

听他这么一说,不少人也觉如此。

眼见人心浮动,狄霄沉下脸:“好了,春耕一事,暂且延后两天,我再想想法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