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(339)

作者:画三春 阅读记录

但不管是哪一种,麻绳的用量都是一定的,赤那收下这些,更多还是为了给老人们补贴一点口粮。

明窈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内涵,她没有点明,反问道:“家里的粮食不够吗?”

“我怎么听说南部草原有改良麦,配上肥田的法子,每亩耕田的产量能达到四五百斤,中部和南部气候虽有差异,但支持一家的生存,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吧?”

听她问出这种话,几位阿嬷不禁笑了。

“你是谁家的女娃,一定是没下过地的吧?咱们可没去南部草原看过,那惊人的亩产,也全是道听途说的。”

“咱们祖祖辈辈在草原上生活了上百年,可就从来没见过什么改良麦肥田法,不遵祖训,可没什么好下场噢!”

倒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,但一家七八口,不同意的占了大半。

一位阿嬷说:“我倒是觉得可以试试,只是家里儿孙都不愿意冒险,我又不能做事,哪能强迫他们。”

“有这功夫,倒不如多搓一点麻绳,也好多换一点口粮,也给家里减轻点负担。”

听到这里,明窈大概明白了。

对于大部分草原游牧族来说,他们已经习惯了微薄的粮食产量,要是长个三五十斤尚能接受,可一下子从一二百斤变成五六百斤,便是换成明窈,她也是不会相信的。

再加上对新部族的不信任,促使他们很难做出改变,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故意做对,便是心里有所认同,行动上也要反着来,甚至鼓动大家一起反对新政。

据明窈所知,北部草原大多已经将均田法推行到底,几年来的成效大为可观。

唯有中部,均出去的耕田不足两成。

她没有再问,随意找了个借口,便从阿嬷间离开了。

明窈迳自回了毡帐,在装有行装的箱匣里翻找半天,终于找出几条软乎乎的帕子,帕子只有巴掌大,原本是给布赫备着擦汗的,只这回布赫没跟着,小帕也失了用处,如今拿来做个展示倒还行。

随后她又问族兵要了几捧青麦面,还有七八个全是肉的羊肉包。

拿好这些东西后,她又找到那几位阿嬷。

对于她的去而复返,几个阿嬷很是奇怪。

明窈却是把小帕给每人分了一条,不等她们问,率先解释说:“阿嬷且看,这是用羊毛纺的软帕,多是用边角料做成的,你们可知,就这小小一方帕子,价值几何?”

几个阿嬷稍一寻思:“能值两个馍馍?”

羊毛在草原上并不是多么值钱的玩意儿,毡布也只有在草原上才是必需品,阿嬷们活了大半辈子,并不觉得用羊毛做出的东西能有多值钱。

之前说话的阿嬷又道:“这小帕子倒是软乎,可比毡布软多了,也不知是怎么做的,要是能学会,正好给我小孙孙缝小衣裳穿。”

明窈笑:“就这一条小帕,要是送去了大瑜,能值五十几枚铜板,而一个白面馒头,也不过一文钱,也就是这一方小帕,能换五十多个白面馒头。”

“嘶——”

话音才落,阿嬷们倒吸一口凉气。

几人不可思议地看着手里的小小一方帕子,这时再看,只觉手心里摊着的简直是个小金疙瘩。

明窈又说:“几位阿嬷家里可有纺车?”

“我们家里没有,但我知道谁家有……”

“那就好办了。”明窈说,“我碰巧知道这种软帕是怎么做的,只是要用到纺车,不知道阿嬷们愿不愿意试上一试,要是真能做出来,无论是给家里人做衣裳,还是把布卖给我赚钱银两,想来都是好的。”

明窈说的轻松,偏几位阿嬷都愣住了。

一时间,她们都不知道是惊讶明窈的大方,还是惊讶她愿意做收购的人。

“就按照这方软帕的尺寸算,软帕大小的一块布三十文,要是能做出这等帕子上面的花纹刺绣的,就按五十文来收。”

明窈给出的价格,已经是在草原商行出售的价格了。

别看这些小帕子作用不大,可都是出自绣房姑娘们的巧手的,再送去商行,无论是做赠礼还是单独售卖,都很讨小姐们的喜欢。

小姐们不一定会亲自使用,但三五十文钱,赏给手下的丫鬟们,名声好听,拿出去也面上有光。

明窈没想着阿嬷们能做出如软帕一般成色的布匹,只好降低一些价钱。

阿嬷们仍有些迟疑:“我们也用不到银两……”

“没事。”明窈早想到了,“族里不收银两,赤那首领是收的,十三文就能买到一斤粗面,十八文就能买一斤精面了。”

阿嬷们日夜不休地搓麻绳,无非就是为了那点口粮。

如今有了利润更大的方法,如何叫她们不心动。

打头的阿嬷一咬牙:“那行,我带你去找纺车,劳烦女娃你教教我们了。”

几人把搓了一半的麻绳收起来,准备一起去有纺车的人家。

等大家伙走了一半了,才有人想起:“女娃你是哪家的啊?我怎么不记得见过你,你还知道这样赚钱的生意,之前怎没听过风声。”

明窈轻笑,回身指了指在后面不远不近跟着的族兵,族兵身上的漆黑盔甲格外打眼,那是只有汗王亲卫才有的打扮。

几个阿嬷一愣,半天没有回过神来。

直到她们又遇见一队搬东西的族兵,族兵抚肩行礼:“见过王后。”

明窈微微颔首:“辛苦。”

心底的猜测变为现实,几个阿嬷一脸空白,好半天才去看明窈。

但她们意外地没有什么畏惧,望着明窈明艳又不是柔和的面庞,心底一片安然。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