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(352)

作者:画三春 阅读记录

不知是谁先动了情,床头红烛摇曳,窥了一帐风光。

到了第二天早上,王城内外的族人就都知道汗王王后回来了,跟明窈走得亲近的那些早早备了各色膳食,又把相熟的姑娘阿姑们请过来,等着给王后接风。

狄霄也被苏格勒叫走,主要是汇报这几年族里的情况。

原本明窈还顾忌着小珍珠儿,想着把接风给推拒了。

谁知等她睡醒过去,却发现布赫早守在了小珍珠儿旁边,兄妹俩也不知怎么处的,高高兴兴地牵着手。

便是她这个娘亲来了,也不见小珍珠儿扭头。

她睁着雾濛濛的眼睛,抓着哥哥的手,慢吞吞把嘴里放。

布赫倒是瞧见她过来,但也只回了一下头,被啃了一手的口水也不生气,还乐呵呵地解释:“我仔细洗过手了,不脏。”

明窈哭笑不得。

既然小珍珠儿有人陪了,那明窈去做些旁的也无妨了。

她去了姑娘和阿姑们准备的接风宴,宴上问着这几年族里的大小事,再捎带着将将巡视一路的见闻。

听说他们回了东南聚居地,一些拔都儿部的老人们,不禁泪眼婆娑。

“咱们这一走,竟然走了十来年了,王城好是好,可毕竟不是祖辈们生活的地方啊……”

明窈给垂泪的阿嬷递了帕子,悉心安慰说:“您也别难过,这次回来了,汗王便是打算打通南北草原的。”

“族里青石多,以后就修一条宽敞平整的青石路,从南到北,一串儿的贯通下来,到时无论北部草原还是南部草原的,顺着青石路就能走。”

“您喊上家里儿孙,陪您一起回北部草原看看。”

“还有啊——”明窈笑说,“东南聚居地是休整过的了,您要是实在舍不得祖地,那就去东南聚居地住下,那里有毡帐有耕田,族外还有烧炭的土窑,您也是知道的,生活也不成问题的。”

经明窈这么一说,旁人也动了心。

有人更是问:“我家祖上是库尔旗部的,我能回去看看吗?”

明窈说:“自然可以,只要能找到,随意大家去哪里。”

众人有了希望,说起青石路,更是盼着这大道赶紧修好。

只有四五天里,狄霄和明窈都忙着熟悉族里事务。

明窈尤其忙碌,学堂仓房盐场绣房等等,都是要她亲自查点的,光是对账簿,都叫她对得眼花,最后只能寻来狄宇帮忙。

还好小珍珠儿有兄长照顾,才免去明窈一大心事。

布赫一心照顾幼妹,无论是手上的差事,还有同龄人找他去打猎,都没能把他喊出毡帐。

就是偶尔出去了,也只是为了陪小珍珠儿出去晒太阳。

这等懒散颓废,看得狄霄恨铁不成钢,就差把人提溜去兵营了,可不等他骂人,他先被明窈说道了。

明窈拍了他一巴掌:“哥哥妹妹一起玩玩怎么了?我们离开这几年,布赫把族里事务处理得多好,他一直想要个妹妹玩,这有了小珍珠儿,怎就不能歇一歇?”

狄霄明智地没有跟她争辩,直说:“好好好,一起玩玩吧。”

之后他再看见布赫抱着小珍珠儿无所事事,也就不再横眉冷眼了,看习惯了,还能凑过去一起宝宝小姑娘。

要是碰见他心情好了,还能顺便跟布赫说两句族里的事,等布赫说了自己看法,他再作出点评,很明显是在培养人了。

等狄霄和明窈把要紧的事处理完,才听狄宇说,就在上月大瑜派了使者来。

从冠京来的使者共有三百人,这三百人里半数朝臣,剩下半数则是从民间请来的匠人。

朝臣中文武皆有,匠人更是涉及了无数方面,随便哪个喊出去,都是能称一声老师傅的。

单看这些匠人,新皇对这次交流是用了大心。

作为回报,狄霄也没藏着掖着,文臣交给明窈安排,武将全带去兵营,随着一起训练一起值守,也好看看他们草原骑兵的威武,至于能学到多少,就看他们本事了。

兵营那边的安排暂且不提,且说明窈这里。

亏了布赫帮忙照顾小珍珠儿,才叫她腾出手来,专心招待这些大瑜的使者。

比起文臣们,明窈反而更看重匠人们。

匠人中有擅打铁的,也有精木工的,甚至医术厨艺农耕等等,只要是明窈能想到的,总能找出擅长的大师傅。

安置那些文臣前,明窈先给匠人们找了徒弟。

她先统计了匠人们的所擅,又找阿姑们把消息传出去。

像那想学打铁的,或者想学木工的,那就带着米面肉来拜师。

跟师傅见面前,明窈会考校他们的品行,四下里问问,不求多聪敏,至少不能是背信弃义或者德行不好的小人。

等确认对方品行好了,再请匠人们过来挑选,只要匠人们愿意,随他们收多少徒弟。

当然,要是做徒弟的反悔了,也和双方协商,解除师徒关系。

等师徒双方都确定,在明窈的主持下,双方又举行了拜师礼,拜师礼或许没有大瑜那般郑重,但诚心是表现出来了。

前前后后半个月时间,一百六十多个匠人师傅,统共招了六百多徒弟。

有个打铁的汉子,只要体格健硕,无论谁来拜师,他都收下,最后竟收了二十多个徒弟,二十多人选了六个大毡帐,随着打铁的火炉做好,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没停过。

也亏得他们选的毡帐远离族人,不然还不知有多少投诉的。

还有了上了年纪的老大夫,学医一途又长又精,师者所费心思极多,老大夫怕照看不过来,上百个拜师的族人里,只挑了悟性最高的两个。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