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年代平凡生活(202)
既是他娘发了话,陈明守自然是听得,带着他妹妹就出了门。
按着他们这里的风俗,端午这天小娃娃们得给长辈说吉祥话儿,长辈便会给一个装了草药的香囊,一起娃娃的五彩绳上头,等一一见过长辈,脖子上基本上也就满了。
这香囊里塞得草药总归是那几样,但耐不住意头好,讲的是辟邪驱毒,长命百岁。
挨着她怀里的这个小儿还小,跟不得他哥哥姐姐去收香囊,宋慧娟早前也与他做了一个挂在脖子上。
他倒不老实,如何都不肯挂在脖子上,拽着坠在下面的绳就是不肯松手,宋慧娟试了两次,伸手一拿他就瘪了小嘴,委屈巴巴的看着她,索性还是教他拿在手里玩了起来。
对这个小儿,宋慧娟是无奈得很,只这也看出他的性子来了,怕是比着从前丝毫不减,还是个硬脾气。
好歹,都是她的孩子。
宋慧娟这般想,面上对他也无奈失笑,可小儿不懂她的心思,见她笑也跟着一起乐。
她这几个孩子,最是乖觉听她话的属是明守,连明安也数不上,至于这个明实更排不上号了,不把家里掀了已是感天谢地了,剩下的那个便是待的娇一些了。
那还坐在桌边的男人忙完手里的活儿,抬了头去看那一直呵呵乐的那妇人,只有一个背影,她侧着身子逗弄着那小儿,不知是做了甚,教她笑得这样开怀。
她的笑只为孩子,为她的兄弟,甚至为了那不相干的人,她从未因着他笑过,倒因着他哭过,痛过……
这个小儿生得不轻,足以六斤六两,把她的精血都吸了个干净,吃了几天的鱼只便宜了他,还是得想法子给她补补。
过得半晌,空中放晴,渐渐出了太阳,两个孩子带着满脖子的香囊跑了回来。
“娘!”
“娘!”
一个接一个的喊娘,陈明守不和他妹妹抢,趴在了后面,等着他小妹妹说。
“娘,这个小花儿是二太太给的,还有这个小白狗儿,是三太太给的,还有还有……”
陈家的人属实不少,陈庚望上两辈上如今还健在的还有两位,便是小明安提起的这两位太太,晚一辈还有五家爷爷奶奶,且不论下头还有多少个叔叔婶婶了,教小明安扯着香囊说了小半天,陈明守只在一旁偶然补上一两句,临了还掏出一个来,“这个龙奶奶给弟弟做的。”
宋慧娟笑着接过,放在了小儿的手里,才问她大儿,“可替你弟弟说了吉祥话儿?”
“说了,”陈明守点头,他娘交代的他都记得的。
跑了一上午,脖子上的五彩绳是挂的满满当当却不能取下,还得挂一天,待到第二日就能取下了,等到下一场雨时扔到雨中,寓意大抵是冲走不好的东西,迎来好运气。
下一场雨来的也算快,端午七天后又迎来了雨,连绵不绝下了三天。
第117章
麦子收完,紧接着地里又种下了玉米高粱,有些自留地边已种了花生,待这一茬事忙完,近些时日便不需上工了。
地里的活儿一闲下来,天也渐渐热了起来,宋慧娟也能下了地,便开了两指宽的窗透风,顺势坐下瞧着两个孩子认字。
待到再过一两个月陈明守就要去上学了,她提前裁了块布给他做一身新衣,还要缝个小书包。
他们娘几个在屋内忙着,屋外陈庚望烧了锅热水正忙着褪鸡毛。
老早间天还没亮时,宋慧娟才哄睡下了小儿,陈庚望起了身背着竹篓子出了门。
过不得多时,他再回来就拎出了一只鸡,赶着早间做饭烧了热水便忙了起来。
宋慧娟仔细想了,还是不知今儿是什么日子,只以为许是要来人。
简单的菜陈庚望是能做的,可要炖鸡这活儿便做不了了,等他褪了干净,宋慧娟便从屋内走了出来。
“今儿来人?”说着宋慧娟就要踏出了屋,“我做罢。”
“不来,”陈庚望抬了头就瞧见她那脚就要落了地,话立时就扔了过去,“进屋去。”
宋慧娟的脚还是落在了地面上,她如何不知他的手艺,还是挽了袖子,“不使多大劲儿。”
说着,他端着盆慢慢走到了她身旁,两人一同进了灶屋。
等陈庚望剁完了鸡块收拾好菜,人坐在灶下生了火,宋慧娟才是接了手,一点冷水也没碰着。
虽说宋慧娟不晓得这顿饭是来的什么缘故,但两个孩子是眼巴巴的,这时下能肉不是那寻常平日能吃的,不是年节是吃不上的。
一只鸡,宋慧娟全倒进了锅里,足足炖了快一个小时,又趁机和了面贴了几张饼,烤的焦干的,吃着正好。
宋慧娟盛好放在案桌上,陈庚望带着两个孩子仔细洗了手才坐下。
一看到他和孩子们那碗里满得要溢出来的肉,又看得她那用饼挡住的碗心中就明了了。
二话不多,站起身就伸了胳膊捞住了她的碗,在那妇人的阻拦声中掀了锅盖拿起了勺。
“够了够了,”那妇人走到他身旁就要夺他手中的勺子,“多了吃不下。”
他还是没理会这个妇人,直到那碗被盛满才算是停了手。
两个孩子看着他们的爹娘拉扯不清,连面前的肉也顾不得了,都跑到了他们的娘身边。
宋慧娟觉察到身下的两个孩子便松了手对他们笑了笑,眼睁睁看着陈庚望盛满了肉,不容置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