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年代平凡生活(236)
等到第二天,宋慧娟这边刚收拾完,两个大的就跟着陈庚望出了门。
正赶着明守也放小假,她是想着把两个孩子送到老宅那边对付一晌午,小的她能带着,那边忙活着大事,带几个小的去净是添乱了,哪还有空看着他们。
可陈庚望的意思是两人快去快回,连小的这个也不带,一块都扔老宅去。
这么着,宋慧娟也抱着小的跟了上去。
一进老宅,张氏正在堂屋里等着,昨儿夜里吃过饭,陈庚望就提前过来说过了。
“奶奶!”
“奶奶!”
两个大的一下子就跑了过去,叽叽喳喳,看这样子就知道不用他们挂念了,小的那个更不认生,不拘是谁都让抱。
宋慧娟把篮子放下,一一跟张氏说了一遍,才一步三回头的出了门。
那几个小的在张氏这儿难得折腾,等他们爷爷回来,就更有的玩儿了。
老陈头是个很能放得开面子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的,跟陈庚望这样满面的严肃截然不同,多是受了张氏的影响。
那边陈庚望借了一辆洋车子,宋慧娟坐在后头,还有些凉意的风吹在脸上也不觉得冷,双手抓住车座子,崎岖的土路一颠一簸。
两个车轮子转起来比人腿走得快多了,往常他们一家子慢悠悠走一个多小时的路这会儿半个钟头就到了。
一进村,宋慧娟就从车上下来了,陈庚望推着车在前头走着,她跟在后头,遇见熟人总要说两句话的。
门大开着,陈庚望把车推进院子里,宋慧娟喊了声,立刻就从灶屋里头跑出来个年轻的妇人。
“正芬?”宋慧娟走上前去,“老二老三哩?不上工咋叫你一个人忙?”
“没事,大姐,”谷正芬挽着袖子正刷锅,一听见动静就跑了出来,注意到墙边正停车子的男人,喊了一声,“大哥。”
陈庚望应了声,便再不说话了。
“去自留地了,”谷正芬又转过来回答宋慧娟的话儿,朝后头指了指,“我这就去把人喊回来。”
说着,不等宋慧娟出口拦,人就推开门往后头走了过去。
第137章
因着分家这事,老宋头也跟他们说了,只等宋慧娟来了一家子坐下来好好说说。
自留地里几个男人分工合作,宋浦为在和宋浦生在前头刨,老宋头和宋浦华跟在后头弯着腰把秧子一个个拽出来缠上。
这会儿谷正芬一喊,就收了手里的锄头铁锹,往回走了。
宋浦生垂着头落在后面,他不愿意这时候就分家,两个弟弟都还没成家,真要这么分了家,他自己的小家齐全了,剩下这三个寡汉子以后的日子又怎么过?
可是老宋头拿定主意拍了板,又使宋浦为去请回了他大姐,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。
今天的宋家格外安静,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下,少不得对着陈庚望寒暄两句,又再度沉默下来。
老宋头洗过手坐下后先是开了口,“老大成了家,我的心事也了了一桩,按着老礼儿你们弟兄三个就得打这儿得分了家。”
“东西不多,先说这宅子,”老宋头环顾一圈头顶的椽木,视线重新落到桌子上,“这是家里的老宅子了,留给老大。”
这话刚说出口,宋浦生就开了口,“我不要,西头的自留地就成,这宅子您自己住着。”
“也成,”老宋头看向另外两个儿子,“等我老了,这宅子你们仨再分,西头的那块自留地有四分地,东头和后头这一块都大,有五分,这老宅子也有四分,老的的那一分就从这里挪,剩下也正好够你们仨平分。”
大头一解决,老宋头就站起了身,进了里屋,拿着两个布巾出来坐下,“剩下的就是这了。”
说着,朝坐在他身边的大闺女笑了笑,“按说分家不碍着嫁出去的闺女,我想着还是叫你们大姐得回来一趟,打你们娘走了,这家里头大大小小的都是她操持着,就是她自己个儿成了家心里头也都念着你们。”
这些话都是实情,可也就是实情最教人心里难受,几个大男人都低了下头,老宋头还继续说道,“还有一成,我活着你大姐以后就往我这儿来,等以后我走了,逢年过节她去你们哪家都成,轮着来也行。”
“爹,”宋慧娟听着这话就难受,“说这个干啥?”
“不说了,不说了,”老宋头摆摆手,掀开了一个布巾,“这是这些年攒下的钱,抹了老大成家的,也剩不多了,老大老二能做活,年年都有余下的,老三去了学校,地里的活儿干的少。”
说着,拿调几张票子,“抹了你们弟兄俩以后成家的钱,剩下的就这么多,你们仨平分成不?”
没人应声,老宋头便把那沓子钱平均分成三份,往他那三个儿子面前推了推,对他们家刚迎进门的大儿媳妇说,“拿着罢,别嫌少。”
谷正芬没动,看了看身旁一直不言语的丈夫,也不作声。
钱分完,就是另一个老旧的不成样的红色布巾了。
老宋头打开,露出里头的东西,“这是我跟你娘成家时候打的,一对簪子,一对镯子,”东西拿在手里轻轻摸着,“银的,也不值啥钱,你们一人一个,算是留个念想。”
“爹,”说到这儿宋慧娟的眼眶就忍不住酸。
老宋头仿佛没听见似的,把东西放下,仍旧推到桌子中间,“拿着吧,一人一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