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年代平凡生活(403)
“先回屋,”宋慧娟拉着小姑娘的手,给她捂捂,“外头可是冷得很,我还想着得过两天再回来哩。”
“再过几天也没啥事儿了,”陈明守牵着又长大一岁的明宁一起进屋,摸了摸她的脑袋,问,“爹哩?”
陈明宁悄悄说,“去老宅了。”
“咋了?”陈明守还没得到信儿。
“咱爷摔着了,”陈明宁拉着她大哥坐在了一旁。
陈明守问,“啥时候的事儿?”
“俩月了罢?”陈明宁想了想,“那时候我也不在家。”
“成,我知道了,”陈明守大概知道了这件事,见他娘跟咏秋还说着话,便起身说,“我去老宅看看。”
宋慧娟停住话头,回过身,并不阻拦,“去罢。”
见着陈明守回来了,老陈头的精神更好了些,过了两天,陈庚兴也赶了回来。
三个人总比俩人强,陈庚望夜里能回来多睡会儿了,不自在的也只有陈明安。
夜里,她烧了水,喊来明宁,“去端盆打水。”
陈明宁知道她大姐跟她爹还别扭着哩,也不敢不愿意,不然她大姐等会儿非挠她痒痒不可。
安顿好西屋的宋慧娟从堂屋过,看着明宁端着盆跑出去,她扫了眼桌面上的糖罐子,掀开帘子进了屋,对坐在床边看报的男人说,“又喝糖水了?”
家里的糖就是明宁也不咋吃了,也就陈庚望一人有时喝水时扔进去一块儿。
陈庚望不言语,仍是低头看着手里的报纸。
宋慧娟不知道他跟自己亲生的闺女有啥别扭的,照这模样俩人非得是闹得年也过不好,宋慧娟想了想,开口说道,“闺女给你买了冰糖还不成?她那脾气你还不知道?就这儿今年还过啥年哩?”
宋慧娟难得发牢骚,她也是知道陈庚望的脾气,不然俩人这么僵着,就是再过一年也还是如此。
陈庚望听得眉头紧蹙,却也只撂下两个字,“话多!”
听他这样说,宋慧娟心里就有数了她忙起身进了灶屋。
“先去洗洗,”宋慧娟等明宁打了水,把人打发走,才有空坐下来,“你还不想搭理他?”
“我没有,”陈明安这几天已经收敛许多了。
“去罢,”宋慧娟劝道,“还是那句话,只当是听不见不就成了。”
“知了,”陈明安终于进了屋,把那盆给端到了小圆木床边,往那一放,转身就走。
虽然俩人瞧着还是别扭,可宋慧娟知道好歹算是好多了,过不了几天就好了。
一切如宋慧娟所料,没几天,陈明安喊人也不顾忌了,直接就说,“您的呼噜声越打越响了,也不知道娘成天咋睡下的?”
陈庚望听了直瞪眼,可一旁的陈明宁直笑,“是罢?我之前就说过了,爹还不承认哩。”
“不承认咋行?”陈明安故意接上,“以后爹还这样,没人愿意跟他一个屋了。”
俩闺女一句接一句的调侃陈庚望,宋慧娟在一旁听得眉头直跳,看见那脸色冷淡却也还算坚强,宋慧娟听了几句拉着人进了灶屋,再说下去只怕陈庚望就忍不住了。
隔两天,陈庚望去那边看一夜白天不分什么时候,得了闲就往过去,总归家里是没什么要他操心的。
这个新年,陈庚望弟兄仨都没回自己的小院,在老宅守了一夜。
大年初一,宋慧娟带着俞咏秋过去看了看,碍着家里的老礼儿还是没让她进屋见老陈头,但得到消息的老陈头还是欢喜的,他也盼着再抱个男娃哩。
这个年过得还是冷清些的,陈庚望只在家里吃吃饭,剩下的时间都守在老陈头,他的精神瞧着时好时坏,这不是个好兆头。
过了十五,孩子们该走的又走了,陈庚兴这次倒是留下了,他们弟兄仨轮流守着,连陈如英也来了,也一起住在那边伺候着。
这样的情形无疑是糟糕的。
果然,刚过了二月,老陈头连饭都吃不下了,陈庚望也不回来了,宋慧娟坐在院子里跟孟春燕说说话儿,事实上他们都知道快了。
老宅那边西边的空地上也放了座黑漆棺材,这是老陈头过了六十六找人打的,但那时间的说法这是好事,冲寿材用的。
不仅是寿材,连唢呐,纸衣儿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的,陈庚望弟兄仨商量着来,宋慧娟这些妇人们是插不上话的,更何况她也不会跑过去插话的。
至于陈如英,她又和宋慧娟这些媳妇们不一样了,老人的寿衣是要她准备的,现在绣是来不及了,干脆一并找了人买的。
东西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,可人似乎又见好了。
第228章
老陈头的好精神没坚持两天,人躺在床上就连一口水也喝不进了,陈庚望弟兄仨日夜都守着了老宅。
宋慧娟也大抵猜到那是回光返照了,她和孟春燕曹桂琴这仨儿媳妇倒还是该做活儿还做活,该下地还下地。
又挺了小半个月,半下午的时候,宋慧娟刚喂了一遍牲畜,还没提起篮子就见院门被人推开了。
进来的是陈庚望,他一脸的疲惫,不等宋慧娟问,就说了句,“叫着明茂他娘一块儿过去罢。”
宋慧娟一愣,但立刻反应过来,把人喊住,“喝口茶再去忙罢。”
陈庚望摆摆手,抬起脚就要走,可那妇人已经端着茶缸子跟了上来,把茶缸子递到了他面前,陈庚望还是接了过来,喝了口才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