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年代平凡生活(418)
陈明宁迷迷糊糊的透着窗户看着外头陌生的地方,脑子一时还转不过来。
“走,”宋慧娟把人拉起来,怕路上就停这么一回,“娘跟你一块儿去。”
陈明宁没瞧见旁边座位上的她爹,就这么被她娘拉着下了车,站在外头一阵风吹来,她冷不丁打了个寒战。
这外头的字儿好些宋慧娟都不认得了,拉着明宁,跟着人群往刚刚陈庚望走的方向走。
好在陈明宁还总算回过了神儿,拉住了她娘,“那是小卖店,咱去那儿,那上头写着哩。”
宋慧娟这时就要听她的了,孩子长大了,见识也多了。
第236章
宋慧娟跟着她这小闺女上了车,这时陈庚望已经回来了,脚边放了三箱东西,许是刚才下车买的。
宋慧娟等明宁进去,靠窗坐下,才跟着坐在了中间,便听身旁的男人问道,“这儿没那小娃娃的衣裳,等到了地儿你再买。”
宋慧娟点点头,心里大约盘算着要给买几身衣裳,还要给咏秋带点儿,连亲家母的也不能少。
眨着眼一直盯着外头的陈明宁指着外头的那块蓝牌子,问,“快到了罢?”
陈庚望看了看手上的手表,“差不多还得半个小时。”
宋慧娟看不懂他手上的那个手表,也没数字,就几条道道,但看着外头刺眼的太阳,大差不差她也能摸出个时间,瞧着快十点了。
又过了会儿,就听前头的司机喊一声,“都回来了罢?”
无人应声,司机便道,“走了!”
说罢,便瞧着那车门一关,身下的车调转车头,重新上了路。
南定离南丘还不算太远,果真如陈庚望所说,又行了半个小时,车停在了一个站台前,前头的司机喊道,“南定到了!”
闻言,原本坐在车上的许多人都陆续站起了身,拎着包袱往下走,宋慧娟也紧紧拉着明宁跟在陈庚望身后下了车。
看着脚下的一条水泥路,却不知通向何方,身前身后是郁郁葱葱的大树,大树后头隐约露出些房尖尖儿,人站在这里显得极小,宋慧娟谨慎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,但陈明宁却是全然不同,她指着左手边,道,“那儿有人。”
宋慧娟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,远远的能瞧见一间小房子,四周挂的五颜六色的,前面展着一个摊子,上头放了好些张报纸。
陈庚望已经抬脚拎着东西往前走去,宋慧娟忙拉着身后还转着脑袋东看西瞧的那个傻闺女跟了上去。
陈庚望放下手里的东西,凑近窗口,“这儿能打电话不?”
“能,”里头坐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同志,手里也拿着份儿报纸,头也没抬,“号码。”
陈庚望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,展开后便见上头写着两串数字,底下还写着几行字,他报出了七个数字,等人一个个按过,直接就把话柄递了出来,“通了。”
宋慧娟紧紧牵着明宁跟在陈庚望身后,听得他重复两遍,又朝人女同志借了支笔记下来,不知那边又说了什么,才点着头,道,“知了,才下了车,都来了,等会儿就到了。”
等挂了电话,陈庚望掏出钱,问,“同志,多少啊?”
那女同志放好话柄,“五毛。”
陈庚望将手里的钱递过去,又问,“这儿离向青苑还有多远?”
女同志这时才抬头,伸出手指给他看,“从前头坐26路公交车,三站就到了。”
宋慧娟也顺着方向看了看,等陈庚望跟人说完,拉住她那活像只要张开翅膀飞走的小鸟的小闺女,急忙忙跟了上去。
等了十来分钟,才瞧见一辆跟他们坐的那汽车一般大小的车由远及近停在面前。
陈明宁远远瞧见,已经站起了身,等车门一开,人立刻就往上走。
宋慧娟还没顾着喊她,小姑娘已经朝她招手了,“上来!上来!”
宋慧娟看了看拎着东西也往前走的陈庚望,才跟着他上了车。
车上的人不比他们来时坐的汽车人少,年轻年长的都有,抱着孩子的,拎着菜篮子的,还有那小娃娃们。
陈庚望跟售票员说了地址,买了仨人的票,抬头便寻那道紫色,灰紫不比小姑娘身上的浅蓝色显眼,但陈庚望还是一眼瞧见了被拉住坐下的人。
“爹!”
还是他那老来女瞧见了他,朝他招着手。
陈庚望点点头,拎着东西挪到俩人面前,坐到了他们前面的空位上。
三站地,不远,走走停停,跟着陈庚望下了车,宋慧娟停住脚步,在四周寻找着买衣裳的店铺。
陈明宁一回头,见她娘没跟上来,忙喊道,“娘,走罢!”
宋慧娟收回心思,几步跟上去,对前头的男人说,“还得找个店哩,给咏秋她娘俩得买几身衣裳哩,还有亲家母……”
陈庚望没等人说话,也停下了步子,身后的那娘俩也停下了,仨人看了半天,没寻见啥衣裳铺子。
倒是他们那小闺女一点儿也不怕,松开她的胳膊,直接走到前头一家小卖店,不知跟人说了什么,兴冲冲的跑回来,指着前面的岔路口,“那里头有。”
宋慧娟还没应声,就被她拉着往前走。
没走多远,这条小路一过,前面反而出现了个更大的地儿,透明的大窗户一个接一个,从外头一眼就能看见里头的衣裳,大大小小,琳琅满目的,少说这一排也有十来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