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年代平凡生活(476)
夜里的煤炭也不停,门没合严,露了个指头宽窄的缝隙透气,也透了点风,床上下的床帐子下了一边,当着床尾,里头还算暖和。
陈庚望拉了拉俩人身上的被子,摸了摸她那露在外头的手,问,“冷不冷?”
“不冷,”宋慧娟已经合了眼,但人还没睡着。
陈庚望把她那手放进了被子里,虽说他自己并不那么怕冷,甚至两条胳膊随意枕在脖颈下,身上只有一件秋衣。
这时,偏过头去看,她那新留的短头发就不像长头发那么顺了,根根散在枕巾上,伸出手一碰,还扎手。
妇人扭过了头,问他,“咋了?”
陈庚望的手没有收回去,只是停下了他的动作,问,“这短头发好打理罢?”
宋浦为问起这短头发,当时她便是这么答的,“剪短了我自己就能洗了。”
事实也的确如此,这小半年明宁在家里,回回都是她烧了热水,支着凳子,坐在太阳底下给这妇人洗的。
最近这次,剪了短头发了,支个凳子,她自己就能坐着洗,也不用旁人上手了,给她端个热水就成。
当时她是笑着答,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,只是他们那老来女,面上是一点儿没掩住,她心里只怕还以为是自己劝动了的。
直到这个时候,她还是怕麻烦人,即使是她的孩子,就是他,她也没麻烦几回。
有些事不能细想深究,陈庚望望着妇人背着他的身子,长叹了口气,还是把手搭在了上头那床被子上。
这一年,陈家格外热闹,里里外外的亲戚晚辈都特意来拜了年,就是几个孩子,面上也没教人瞧出一丝的伤感来,反倒是比着往年欢喜还甚,连陈庚望的脸色也好了很多,不再是那冷冰冰的模样。
初二那天,原本照着老礼儿,宋慧娟不用再像往年回大宋庄,只明守明实兄弟俩开着车回去了,他们成了家,也就意味着往后这样的事儿就能担起担子了。
但初二一早,等俩儿子离了家,宋慧娟才对陈庚望说,“我想回去看看。”
陈庚望看了眼门边的妇人,站起了身,“礼儿是备好了。”
说罢,便推出了那辆三轮车。
灶屋内的陈明宁听见动静,跑出来问,“去哪儿?”
“我跟你娘回大宋庄,”陈庚望拿着布巾随意擦了擦车,留下一句“晌午不定回来”,人便进了屋去抱了被褥。
陈明宁立刻进屋跟她大姐说了,但她大姐只说,“教她回去看看罢,咱这回就不跟着她了。”
陈庚望骑着三轮车把人带回了大宋庄,俩人没直奔西头宋浦生那边,沿着小路慢慢悠悠骑进了他们那座老院子里。
木门摇摇晃晃,上头的锁已经
生了锈,从砖头底下摸出把小钥匙,打开门,一院子的野草,长得比人还要高,无处落脚。
站在前头的陈庚望寻了根木棍压出条小路,但没走到堂屋,身后的妇人就说,“不进去了,看一眼就成了。”
陈庚望一顿,手里的棍子继续,几步走到了堂屋门前,取下墙上挂着的钥匙,开门进屋,一股子潮气便扑面而来。
屋内的摆设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儿了,不到两年的时间,没人住的地方就荒成了这个模样。
宋慧娟还是抬脚进到了屋内,她一一打量着,从她那间西屋走到东屋,最后坐在了那张老床上,望着满屋子的破败,她不知说什么好,只能轻轻抚着身下的床,试图从中找回到从前的感觉。
但,那一切都只能停留在她的回忆里了。
“大姐!”
把她从少年时的回忆里拉回来的是宋浦华,他的那座院子离得不远。
宋慧娟便起身同他去了西头,教他们这些男人们说说话,也教她见见几个弟媳妇和侄子侄女儿。
临走前,她这三个兄弟陪她回了趟老院子,直到这时,宋慧娟才笑着一人给拿了身单褂子,“厚衣裳我做不动了,这单褂子留着开了春儿穿,年纪都不小了,往后也好好顾着自个儿。”
这样的话她从来没跟他们说过,以为回回都是唠叨的小事儿,只有这一次,听了教人心里发酸。
弟兄仨点头应下,看着越来越远的车,那站在树下的宋浦华再也忍不住了,抱着他大姐做的衣裳,捂着脸痛哭出声。
第268章
过了年,人都被宋慧娟撵走了,只留下明宁一个,她精神还算好,二月里闰月,又正赶着闰年,年前定的那两口棺木也开凿了,宋慧娟终于从那箱子里拿出了深蓝的寿衣料子。
她还记得,那日陈庚望交代的话,便坐在了门檐下,比着鞋样子裁纸纳鞋底儿,只眼睛不好用,针线半天穿不进去。
“我来,”陈明宁这半年似乎也已经习惯了,至少在她娘面前不再那么容易红眼睛了。
宋慧娟把针线一并交到她手里,看着她不费工夫,一穿就进,也不禁感慨,“年轻就是好哩。”
陈明宁顿了下,笑眯眯的把针线递给她,抬头望天,“等会儿冷了就进屋,看着快要下雨了。”
“知了,”宋慧娟低头忙起来,嘱咐她,“去屋里去。”
这半年陈明宁虽说休了学,可她该学的东西没落下,在家有空闲还是要看书的,这也是宋慧娟能同意她留下来这么久的缘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