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疯批殿下的金丝笼是为我编的(217)

作者: 就叫这个名 阅读记录

“陛下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?”

“没有。”李徐眸色一暗道:“不过有备无患而已。”

“如果还是打了呢?”

“攻到涯曲关时,北境就该乱了,大军镇守,蛮夷小国自然不敢妄动,但边军离境,狼子野心岂能按捺得住?谁能预想他们会不会齐心协力趁凌国内乱分一杯羹?”

“进退两难..”尤子书叹口气道:“若是他已经恨到不在乎这些?”

李徐望着窗子沉默许久轻声道:“不会,谢辞...永远不会。”

第一百六十九章 风骨难摧,热血易凉

涯曲关外二十里,驻军营地。

中军帐内,谢辞站在沙盘一侧面布愁容,整个人憔悴不堪,好似一阵风便能吹倒。

“侯爷,谢老将军传信边关有异,请侯爷尽快决策。”

“不如分散兵力?末将愿带兵回援。”

“分散兵力败率定会大增,已经打到这儿了,肯定要尽快攻下涯曲关,添粮加草,一鼓作气直取皇城,而后再派兵扫荡宵小。”

“那边关百姓怎么办?”

“成大事何拘小节?”刘深拱手道:“请侯爷下令,末将愿为先锋攻下涯曲关。”

“报!斥候回报涯曲关内粮仓已空!”

曹文直冲过去把传信兵揪起来道:“怎么可能!”

“回将军,回来的人说关内现在见不到半点粮草的影子。”

“这可如何是好啊侯爷!”

刘深看一眼谢辞,小声道:“咱们占了那么多城池,各家各户都有储粮,要不...”

“不行。”谢辞终于开口说话,拒绝过后又重新陷入愁态。

“那可怎么办,没有粮草就是寸步难行啊。”

谢辞慢慢转身走回到座位坐下,眉宇间尽是疲惫之色,不知过了多久,也不知下了多久的决心,才轻描淡写地说了句:“拔营,回援。”

“什么?!离夺下皇位仅一步之遥,现在回去就前功尽弃了!侯爷!”

“研磨。”

一旁的随侍闻言上前开始研磨。

“我手书一封送往皇城,朝廷自会拨粮拨款以助大军守边。”

“难不成侯爷要...”

“对。”

“侯爷!我们不怕死!好不容易才走到这一步,前面就是涯曲关,只要入关,粮草可以再想办法啊!”

谢辞提笔沾上墨,双目暗淡,已是有心无力:“这一战我可以赢,却不得不输,如果今日我过了涯曲关,我便也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。”

纵使百折千回,不能遗失本心。

若初心变了,他就真成了黄泥枯土中的秋桃李花,摧了谢家百年风骨。

墨水滴到纸张上,将洁白染上污迹,谢辞团起毁了的纸扔到地上,重新落笔书写成文。

“辜负了你们的信任,我心有愧。”

“侯爷心有仁义,无愧天地也无愧于我等。”曹文跪地一拜坚定道:“无论侯爷做什么决定,末将都跟随到底。”

“对。”谢墨参附议道:“家主所言,谢家人无有不从,死都不怕,回去又如何,是让,不是逃,能打到这已经知足了。”

刘深听后突然没了纠结:“有道理,我们是心有良知才让的,又不是打不过逃了,大不了一死,到了下面还能在老侯爷面前长长脸。”

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,说了半天竟都笑起来,只当赴死是个乐趣。

听着帐内的笑声,谢辞忽而也露出笑来,小心将书信装好递给侍从道:“着人送到皇城。”

“是。”

走上回头路,也意味着再也不能回头。

叛军回护边防,在群臣的反对下,李徐还是下令继续供给边军粮饷。

蛮夷小国未起风波便被大军压境之势吓退,不敢再进半分。

而一切平息之后,谢辞也依照书信中的承诺决定一人返回皇城,领罪。

“不行!”谢道弘得知这个想法强烈反对,“你要我如何跟你死去的爹娘交代?”

“这是我的决定,旁人无需承担,此去不知吉凶,若一去不归,请二叔依我先前所言,尽谢家之责补我之过。”

“绝对不行,不能去!”一会的工夫,谢道弘就急得愁得似老了好几岁,拉着谢辞的缰绳说什么也不放人走。

“李氏皇族欺人太甚,此仇不报枉为人,应厉兵秣马重新来过!”

谢辞淡然一笑,苦与恨在无能为力面前皆化作虚无,不重要也不再是执念。

“冤冤相报不得善了,说到底这只是我与李徐的私怨,应当由我了结,二叔只要记住我的交代,务必保全族人性命。”

他夺回缰绳沉声道:“这是我作为谢家家主下的最后一个命令。”

僵持许久,谢道弘含泪松开了缰绳:“谨遵..家主之令。”

“那便好。”

功过相抵再加上先祖皇帝所赐的诏书,这样一来...只死他一人就够了。

“二叔,是不是只要人长大了就会过得很艰辛?”

“小时候有小时候的艰辛,长大后有长大后的艰辛,一段日子有一段日子的艰辛。”

谢辞听着回答笑了笑,心中渐渐释然。

“这样啊,要是...能一直不长大就好了。”

世道岁月会磨灭少年风骨,满腔热血也终有寒凉之时。

他没有输,只是...累了。

第一百七十章 云烟过眼散长恨,甘为玉碎全傲骨(三卷完)

“城外十里亭?他一定要在那见?”

“回陛下,嘉良侯说入皇城便身不由己,所以他必须城外见到竹越离开。”

李徐听后自嘲地笑了声:“已经这么不信任我了...我又没打算真要竹越的命。”

上一篇: 楚歌 下一篇: 生若浮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