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穿到六零来种地[穿书](339)

“怎么以前你都没告诉过我,还有这个地方?”王思婉小声说道。

“是准备到时候带你来看的。”许安淡淡的解释。

他们穿过通道,走到一个木门前面,许安把锁弄开,然后推开门,扶着王思婉钻进小门。

映入眼帘的,是足足三米高的窖洞,空间不小,里面堆满了箱子。

王思婉打开一个,里面是一箱子的小黄鱼。

“你也知道的,我爷爷当初是大地主,所以,这些,是他留给我的。”许安指着其中一半说道。然后又指向另一半,“那里,我爷爷告诉我,如果能找到韩爷爷,也就是他的弟弟,这些,是给他的。”

老人家耗费了半生,没找到人,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许安。那时候许安还很小,但因为他本来的记忆就不同,所以把这些牢牢的记在了脑子里。

王思婉点点头,“好,那到时候我们把这些给韩爷爷送过去。”王思婉并不在意那是其中一半,这是许安爷爷的赚来的财产,他想给谁就给谁。

王思婉把这些收进空间,然后俩人才走出地窖离开。

随后他们又去看了徐月娥他们,大家聚在一起吃了顿饭,得知,许国平得到调令,要调回S城的时候,王思婉开心的抱住了徐月娥。

以后大家就都在S城了,想见面可比现在方便多了。

因为假期有限,他们当晚就坐上火车回了S城。

学习的时间过得很快,小青年们开始穿着喇叭裤,花衬衫走上了街头。年长的人接受不了这种风格,觉得他们是二流子。但年轻人喜欢,在他们最青春的时候,他们的视线是被灰色蓝色绿色淹没的。

现在这种颜色鲜艳的衣服,成为了他们的追求。

就连S大,也有不少人穿着这样的衣服,在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里穿行而过。

女孩们开始敢在男孩们的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了,未婚的男女青年,也敢稍微大方的一点的走在街上手拉着手了。

至于联防队,虽然还抓这些,但他们也压不下男女青年们那颗朦胧躁动的心,他们想尽了办法,聚会,弹吉他,唱歌,用着各种手段,来讨喜欢人的欢心。

久而久之,联防队的人也不太抓了,走在路上也当没看到似的扭头走开。

大批的知青开始回城,但他们在乡下呆了那么多年,已经没法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。

城市里的工作有限,不是你回来就能好好的待下去的。

所以有些知青留下了,有些知青则回到了农村,这么多年下来,他们下乡的地方,仿佛成了他们真正的家一般。

他们都很迷茫,但无计可施,工作,成了当代青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作者有话要说:我来啦,下午六点,接着见啦

第173章

时代在进步着, 王思婉他们读到大三的时候, 许安和王思婉来回在深市跑了许多趟,他们都很清楚, 这是一个黄金的年代,机会不容错过。

这时候的王思婉,头发烫成了新奇的卷发的,穿着时髦的衣服, 在校园里赶着课程。

他们经济学院,对国家在经济动向上是很敏感的。

大家都在躁动着,迫切的,想奔往被那位老人画下一个圈的地方地方去看看。

刘珍就是在这个时候, 给王思婉写了一封信。

她在信里说,冯光荣虽然从乡下回来了,可在城里并没有合适的工作,每天无所事事,不知道该干些什么,她很忧心他的状态, 俩人甚至还为此吵了一架。

没错,冯光荣虽然没有放弃的参加了好几次高考,但依然没有考上大学,当知青都在返程的时候,他也跟着回来了,可回来之后,他就面临着没有工作的问题。

眼看着孩子都要上小学了, 刘珍这边又还在读书,他作为一家之主,总不能一直呆在家里不出去吧?

但是回乡下?刘珍以后工作安排肯定是在她家那边的,城市的教学资源也比乡下好些,他们也不想孩子还要回乡下读书。

所以,冯光荣如何在他从小生活到大的城市立足,就成了刘珍一家生活的难点。

王思婉在回信中出了个主意,没有工作,那就自己创造工作,做生意。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们S大门口,上学放学的时候,都有一些人推着小车,过来卖一些吃的,早上的有卖包子馒头的,中午和晚上都有卖粉面的。

你别说,生意还挺好的,他们学校经过几次高考之后,学生也越来越多了。有些手里闲钱的,又厌倦了食堂里的吃食,并不吝啬花点钱去给自己买点新鲜的吃食。

尤其是那种正在谈对象的,你对象想吃个包子,你难道还要拒绝?那是不可能的好吗。

所以学校门口做生意的,也越来越红火了。

虽然有人来抓,但跑就是了,所以学校门口还经常上演一波你追我赶。

但人家等你来抓的人走了,立马就出来了,继续这位同志要不要来个包子,要不就是那位姑娘,我们这的粉可好吃了。笑脸盈盈的招待着人,半点不受影响。

这说明了什么?说明他们赚到钱了啊。不然为什么要冒着被抓的风险,也还要做生意啊?

像公园里,也有一些老太太在卖吃食,老头卖着棉花糖,这也让公园变得更加的热闹了起来。

而且,看过书的王思婉知道,过不了多久,大家做生意就会变成明面上的事了,国家开始鼓励个体经济和创办私营企业了。

所以,冯光荣完全可以做生意啊。

王思婉不仅建议冯光荣做生意,还让冯光荣卖女装。可以到广省那边拿货回来,那边的货又便宜,款式又新颖,在他们家那个相对片内陆的城市,绝对是好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