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清穿重生之伊皇后(381)

剩下的,二月里皇阿玛还带着众位皇子,南巡视察河工。

南巡回来后,七月份皇阿玛便又带着众人,去边寻塞外了。

九月,敏母妃殇逝后,皇阿玛伤痛了一段时间,还于同年年底前,特意给他们众位成年皇子的府邸,改名称。

九弟、十弟也各自特地从皇宫,搬到了宫外府邸了。

雍正一时也不明白,重生这世,似乎他大清,更面临着诸多灾难一般。

今年听着那么多流民失所,受灾人数已达到上百万。

这还不知道里面,埋了的森森白骨又有多少,雍正心底一痛。

到底担当起来,雍正便忙跪着向前摞了两步,再重重的向康熙磕了几个头。

刚想开口说话,便被上首的康熙一眼瞪过来,止住了雍正的开口。

“于成龙既然在前线救灾,吴世杰你来说。

这奏折上的‘光州山洪爆发,淹没民舍,贡生高敦仁立即组织船只以救溺者,所活甚众。

帅民夫徒更是跣足水中,坏所置房舍,塞城决处,水势乃止,全活数万人’

既是你所奏,那你应该对光州一带的情况甚是了解,你说要怎么处理?”

要说吴世杰也只是个举人,真正入这般近距离的面圣,也真真是第一次。

而且还是得高人指点,还有面对家乡的灾民流离失所,实在心痛,寻求地方官吏,也是一堆推托之词。

就是开粮救灾,也是两个总督上面的命令下来了,才勉强意思下救济而已,根本不顶大用。

甚至后面官吏们面对特大洪灾,还跑得跑,逃得逃,真正站出来跟一众灾民,面对的州县就没几个。

虽然他也劝了乡亲们一起逃难,青壮年们到是逃到了隔壁邻县,可老弱妇孺根本就没法逃。

灾难一降临,就是死得死,失踪的失踪,直痛得他毫无法子。

还是想到他有次乡试,偶然遇到奉命来他们地方,审视河道的喇布勒哈番于成龙大人,这才有此番机遇。

再遇到大灾后,赶紧快马加鞭给了于大人一封信,哪想于大人正在检查的黄河那边,也决堤出了大事。

于大人也是被吓,赶紧亲笔题了封书信给他,教导他怎么给万岁,上此次事件的折子后。

他便照命书了折子,快马加鞭了京城面圣了。

可此刻面对威严越重的康熙,而且还是盛怒中康熙的问话,直吓得吴世杰身子都瘫软了下去。

只舌头打颤的,口齿不清回道:

“回……回……回万岁爷的话,奴才,奴才……”

康熙见了吴世杰,此番不成器的表现,心里就更是来怒气。

刚想叫人把这吴世杰拖下去砍了,最终因着康熙也不是昏君。

只越加努力的克制着自己的怒气,深沉着个越发难看的脸色,对着太子道:

“胤礽,你既是半君之主,这未来朕的所有大清江山,都是由你来继承的。

你来说,遇到此番大水灾,当该如何处理?又要如何救灾?”

康熙的话中,颇有几分杀气和控制不住的怒气在里面,直震得太子耳中嗡嗡炸响。

而且面对这种天灾人祸,别说清朝这种,如此落后的河运防水能力。

就是在21世纪,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,在面临这种天灾人祸,都是毫无法子的。

这能做的,最多也不过就是提前预防,事发后便积极救援罢了。

这现在皇阿玛,忽然问他要如何处理,又要如何赈灾,一下便让胤礽脑袋有两分空白。

一时不知如何回答,才能既不惹康熙的防备,又能让康熙满意消火的法子。

太子的犹豫卡壳,顿时便让康熙眼里的失望,浓浓的划过。

这半君之主半君之主,其实已经相当于一国君主了。

如若他发生点什么意外,这国家的担子,大清的江山,可就全全靠太子了。

这如今发生了,如此大的大水灾,流民们更是死得死,逃得逃。

而且官员们,等到如此大的灾难,发生的时候才报。

本身就说明当地的官员,此次是要杀掉好一批,以儆效尤了。

不然下次一旦遇到大灾难,这些州府官吏便逃跑了,这让他大清的江山何以稳固?

又让周边的蛮夷小国,特别是还一直有几分不安稳的蒙古势力,如何看他大清啊?

太子此时也反应过来,他耽搁的时间有点长了,便也忙跪着向前两步,给康熙磕了个头后,声音沉稳道:

“皇阿玛,依儿臣之见,现今水灾严重,当务之急,还得尽快下达命令下去开粮救灾。

先稳住此时已经获救的民众,以防暴|乱的发生。

而且大灾过后,必然面临着的是疾病,大病瘟疫的问题。

朝廷必然要尽快组织人,带上药品大夫,和骑军前去救援才行。”

康熙听了太子的话,虽然不算全面,但是已经初步的章程有了,因此紧绷的脸色到是缓和了几分。

只是官绅一体,如今下面稳不住了才上报,铁定面临的是,官仓无粮的窘况。

单单太子这方便,一下解决不了问题了。于是康熙便又问道:

“胤礽此番决策,朕已知晓,若只论一般水灾,你这番决定便已经有了,很大的先见之明,和解决之策。

可如今‘黄河决堤’,又有光州的特大山洪爆发。

先别说在江北,黄河,光州,徐州、海州、淮安三府等地的官仓,全部损失于次次特大洪灾中。

就是临近的几个州县,还有没有余粮都还难说,若此,你又当如何解决此事?